不同類別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特性差異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19:25
為研究不同類別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特性差異,優(yōu)選一段城市道路,召集36名駕駛員開展實車檢驗實驗,利用V-box系統(tǒng)、眼動監(jiān)測儀等設備采集最高速度、交叉口前速度、變道次數(shù)等7個指標,并利用Mann-Whitney U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對不同類別(年齡、駕齡和性別)駕駛員的駕駛行為特性差異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年齡段駕駛員在行駛速度與操控頻次上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不同駕齡段駕駛員在對危險點的警覺性上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不同性別駕駛員在行駛速度、操控頻次、危險識別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
【文章來源】: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20,27(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實驗設備示意圖
綜合考慮,優(yōu)選一段以城市快速路(二環(huán)路)為主的實驗路線,全程約為8 500 m,實驗路線設置見圖2。其中,線段CD為城市快速路,路程約為2 800 m,在E點為城市快速路輔路的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見圖3),未啟用紅綠燈,在本實驗中作為一個險情點。圖3 未開啟信號燈的十字交叉路口
圖2 實驗路線設置圖本研究選擇的實驗線路為A→B→C→D→E→F→G,實驗開始前,由實驗工作人員為實驗駕駛員佩戴設備,告知實驗駕駛線路,要求實驗者按照交通規(guī)則放松心態(tài)正常駕駛,實驗工作人員跟車在同一地點啟動實驗設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性別駕駛員小轎車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分析[J]. 張圓,鄧院昌,林慶豐,史晨軍.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9(03)
[2]基于擴展計劃行為理論的駕駛員疲勞駕駛行為心理影響因素分析[J]. 史晨軍,鄧院昌,林慶豐,張圓.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8(06)
[3]生理因素對駕駛人行為及風險感知影響研究綜述[J]. 王傳連.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8(04)
[4]基于仿真的不同經驗駕駛人跟車駕駛研究[J]. 蔣祖華,張夢航,朱洪淵. 人類工效學. 2015(03)
[5]駕駛人視覺特性與行車安全研究進展[J]. 馬勇,付銳. 中國公路學報. 2015(06)
[6]駕駛員因素對道路交通事故指標的影響分析[J]. 張麗霞,劉濤,潘福全,郭濤,劉瑞昌.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4(05)
[7]基于FSDT的新老駕駛人危險感知差異性致因研究[J]. 唐智慧,程杰,方爭楠.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13(03)
[8]駕駛中使用手機對駕駛員行為安全績效影響綜述[J]. 李宏汀,劉彥宇,李文書.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3(01)
[9]基于仿真的中韓青年駕駛員駕駛績效對比研究[J]. 章倩,卞鐘玟,蔣祖華,沈海峰,王一凡. 工業(yè)工程與管理. 2012(06)
[10]基于駕駛行為的駕駛憤怒表現(xiàn)量表研究[J]. 雷虎,吳超仲,張暉.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2(04)
本文編號:3375477
【文章來源】: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20,27(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實驗設備示意圖
綜合考慮,優(yōu)選一段以城市快速路(二環(huán)路)為主的實驗路線,全程約為8 500 m,實驗路線設置見圖2。其中,線段CD為城市快速路,路程約為2 800 m,在E點為城市快速路輔路的一個十字交叉路口(見圖3),未啟用紅綠燈,在本實驗中作為一個險情點。圖3 未開啟信號燈的十字交叉路口
圖2 實驗路線設置圖本研究選擇的實驗線路為A→B→C→D→E→F→G,實驗開始前,由實驗工作人員為實驗駕駛員佩戴設備,告知實驗駕駛線路,要求實驗者按照交通規(guī)則放松心態(tài)正常駕駛,實驗工作人員跟車在同一地點啟動實驗設備。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不同性別駕駛員小轎車交通事故的影響因素分析[J]. 張圓,鄧院昌,林慶豐,史晨軍.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9(03)
[2]基于擴展計劃行為理論的駕駛員疲勞駕駛行為心理影響因素分析[J]. 史晨軍,鄧院昌,林慶豐,張圓. 安全與環(huán)境工程. 2018(06)
[3]生理因素對駕駛人行為及風險感知影響研究綜述[J]. 王傳連.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 2018(04)
[4]基于仿真的不同經驗駕駛人跟車駕駛研究[J]. 蔣祖華,張夢航,朱洪淵. 人類工效學. 2015(03)
[5]駕駛人視覺特性與行車安全研究進展[J]. 馬勇,付銳. 中國公路學報. 2015(06)
[6]駕駛員因素對道路交通事故指標的影響分析[J]. 張麗霞,劉濤,潘福全,郭濤,劉瑞昌.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4(05)
[7]基于FSDT的新老駕駛人危險感知差異性致因研究[J]. 唐智慧,程杰,方爭楠.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13(03)
[8]駕駛中使用手機對駕駛員行為安全績效影響綜述[J]. 李宏汀,劉彥宇,李文書.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3(01)
[9]基于仿真的中韓青年駕駛員駕駛績效對比研究[J]. 章倩,卞鐘玟,蔣祖華,沈海峰,王一凡. 工業(yè)工程與管理. 2012(06)
[10]基于駕駛行為的駕駛憤怒表現(xiàn)量表研究[J]. 雷虎,吳超仲,張暉.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 2012(04)
本文編號:3375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75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