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在橋隧相接部位方案設計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21-01-24 19:47
依托某高速公路在偏壓地形條件下橋隧相接部位局部基礎落空案例,通過對比介紹初始擬定方案和采用BIM技術確定的最終方案,說明了采用BIM技術在該方案確定過程中的優(yōu)越性。
【文章來源】:中外公路.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橋隧相接部位現(xiàn)場施工
該處地質為近水平中-強風化砂巖,設計標高距陡崖底部高約28 m,巖面傾角為65°~80°,陡崖底部下埋深約12 m為強風化砂巖,其下為中風化砂巖。原設計左、右洞偏壓明洞長度分別為5、8 m,經清表后,右洞明洞和洞門墻的左側基礎落空,最大落空寬度約為5 m。初步確定方案如下:
大致方案為:隧道明洞取消,采用1 m厚C30鋼筋混凝土貼壁式端墻洞門,洞門墻設置樁號為KC123+982,左側設置一偏壓擋墻,縱長3 m,洞門墻下設置—截面為1 m×1.5 m(寬×高)基礎梁,洞門墻、擋墻、基礎梁均采用藥卷錨桿與巖體連接牢固,如圖2所示。加長帽梁,使左側樁基偏移出峭壁位置,如圖3所示。橋臺與隧道洞門間設置加強型搭板。為保證右側邊坡穩(wěn)定,搭板右側邊坡坡率設置為1∶0.3,采用錨噴防護形式。圖3 橋梁最終變更方案(單位:c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BIM技術在霍永高速公路芝河大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 王學峰,趙永鋒. 中外公路. 2018(03)
[2]無人機技術在復雜公路中的應用研究[J]. 尹恒,裴尼松,余梨. 中外公路. 2018(02)
[3]基于BIM技術的橋梁工程施工材料精細化管理[J]. 劉祖雄,申祖武,王軍武. 中外公路. 2018(01)
[4]目標控制在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建設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 蔡邦國. 中外公路. 2017(04)
[5]基于BIM的道路信息模型參數(shù)化構建技術研究[J]. 秦濤,龔曉暉,于洪武,費昀. 中外公路. 2017(01)
[6]基于BIM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理論及實現(xiàn)方法研究[J]. 王廣斌,張洋,譚丹.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21)
本文編號:2997828
【文章來源】:中外公路.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橋隧相接部位現(xiàn)場施工
該處地質為近水平中-強風化砂巖,設計標高距陡崖底部高約28 m,巖面傾角為65°~80°,陡崖底部下埋深約12 m為強風化砂巖,其下為中風化砂巖。原設計左、右洞偏壓明洞長度分別為5、8 m,經清表后,右洞明洞和洞門墻的左側基礎落空,最大落空寬度約為5 m。初步確定方案如下:
大致方案為:隧道明洞取消,采用1 m厚C30鋼筋混凝土貼壁式端墻洞門,洞門墻設置樁號為KC123+982,左側設置一偏壓擋墻,縱長3 m,洞門墻下設置—截面為1 m×1.5 m(寬×高)基礎梁,洞門墻、擋墻、基礎梁均采用藥卷錨桿與巖體連接牢固,如圖2所示。加長帽梁,使左側樁基偏移出峭壁位置,如圖3所示。橋臺與隧道洞門間設置加強型搭板。為保證右側邊坡穩(wěn)定,搭板右側邊坡坡率設置為1∶0.3,采用錨噴防護形式。圖3 橋梁最終變更方案(單位:cm)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BIM技術在霍永高速公路芝河大橋施工管理中的應用[J]. 王學峰,趙永鋒. 中外公路. 2018(03)
[2]無人機技術在復雜公路中的應用研究[J]. 尹恒,裴尼松,余梨. 中外公路. 2018(02)
[3]基于BIM技術的橋梁工程施工材料精細化管理[J]. 劉祖雄,申祖武,王軍武. 中外公路. 2018(01)
[4]目標控制在甬臺溫高速公路復線建設項目中的應用研究[J]. 蔡邦國. 中外公路. 2017(04)
[5]基于BIM的道路信息模型參數(shù)化構建技術研究[J]. 秦濤,龔曉暉,于洪武,費昀. 中外公路. 2017(01)
[6]基于BIM的工程項目成本核算理論及實現(xiàn)方法研究[J]. 王廣斌,張洋,譚丹.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21)
本文編號:29978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9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