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改黑”路面改造中共振破碎施工工藝研究
本文選題:路面改造 + 彈性地基板振動理論。 參考:《公路工程》2014年01期
【摘要】:在福州市東二環(huán)路路面改造工程中,基于試驗段舊水泥砼路面和水泥穩(wěn)定基層的彎沉檢測和承載板試驗,利用彈性地基板振動理論計算出舊水泥砼路面板的固有頻率為59.51 Hz,綜合考慮設(shè)備性能,提出以舊水泥砼路面板固有頻率的0.74倍作為工程共振破碎的激振頻率。在該激振頻率下,基于2.5,3.0,3.5 km/h 3種不同的行走速度,19、20,21 MPa 3種不同的激振力,分別進行行走速度與激振力不同組合下的水泥砼路面共振破碎施工。對施工結(jié)果的檢測和分析表明,水泥砼路面共振破碎施工的合理行走速度為3.0~3.5 km/h,合理激振力為20~21 MPa。
[Abstract]:In Fuzhou East second Ring Road pavement re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test section of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and cement stabilized base of the deflection detection and bearing plate test,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slab is 59.51 Hz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vibration theory of the elastic foundation slab. Conside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quipment, it is proposed that 0.74 times of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road slab be regarded as the exciting frequency of the engineering resonance crushing. At this exciting frequency, based on 3 different walking speeds of 3.5 km/h and 19 / 20 / 21 MPA, the resonant crushing construction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with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walking speed and exciting force is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test and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asonable walking speed is 3.0 ~ 3.5 km / h and the reasonable exciting force is 20 ~ 21 MPA in the resonant crushing construction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作者單位】: 福州市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院;
【分類號】:U416.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黃琴龍;陳達豪;凌建明;徐柱杰;;共振碎石化在上海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中的成效[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2 黃湖鋒;張洪舉;鄭云清;;共振碎石化技術(shù)在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的運用[J];路基工程;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建法;;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共振機械碎石化施工技術(shù)與應(yīng)用[J];公路;2011年07期
2 閆玉湛;;水泥混凝土城區(qū)道路改造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yīng)用技術(shù)版);2012年06期
3 劉金福;;共振破碎對水泥混凝土板的力學行為影響[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5期
4 李龍江;危超;;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共振碎石化技術(shù)應(yīng)用研究[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5 聶望興;黃玉純;楊琴;官正榮;;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維修技術(shù)探討[J];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趙志強;基于農(nóng)村水泥公路改造的面板破碎與就地再生技術(shù)應(yīng)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2 張世強;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術(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3 周磊;舊路面材料在基層中的再利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徐海;共振破碎機振動系統(tǒng)的動力學仿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5 邵文文;潭耒高速公路舊水泥路面共振破碎施工技術(shù)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6 王曉友;共振破碎機車路耦合的動力學仿真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國榮,鄒良發(fā),金國斌;寧揚舊路面改造工程的質(zhì)量控制[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1998年05期
2 ;建設(shè)中的平果至百色二級公路路面改造工程[J];今日南國;2006年06期
3 梁宗銓;YZJ19A鉸接式振動壓路機[J];工程機械;1988年03期
4 廖錫貴;龐興;;修“財”路[J];今日海南;2006年01期
5 劉曉波;淺談激振源在反射波法測樁中的效應(yīng)[J];西部探礦工程;2001年03期
6 ;貴西線A段公路改造順利完工[J];石油瀝青;2008年03期
7 毛建軍;;振動時效工藝簡介及應(yīng)用[J];華通技術(shù);2002年01期
8 ;追求速度 不瘋狂就死亡[J];人力資本;2007年12期
9 高壯濤;;PC200-7型挖掘機行走速度過慢的治理[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8年09期
10 劉勝英;;如何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J];科技資訊;2009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毅;楊樹;;海洋平臺機械設(shè)備減振技術(shù)探討[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2 何禮君;張少明;張曙光;朱學新;盧彩濤;石力開;;金屬射流受激斷裂的實驗研究[A];第九屆材料科學與合金加工學術(shù)會議專刊論文集[C];2004年
3 劉洪斌;范榮平;張明洪;;鉆井液固相顆粒后處理裝置的動態(tài)測試與分析[A];2009年石油裝備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9年
4 許尚賢;萬鵬;林柳通;;小孔式動靜壓軸承的試驗研究[A];第五屆全國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2年
5 張紅才;軒福貞;王正東;吳天平;翟玉龍;;1315甲銨管線振動與應(yīng)力的有限元分析[A];第六屆全國壓力容器學術(shù)會議壓力容器先進技術(shù)精選集[C];2005年
6 張紅才;軒福貞;王正東;吳天平;翟玉龍;;1315甲銨管線振動與應(yīng)力的有限元分析[A];第三屆全國管道技術(shù)學術(shù)會議壓力管道技術(shù)研究進展精選集[C];2006年
7 阮健;李勝;朱發(fā)明;賈文昂;;電液激振控制的新方法[A];第五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shù)會議暨2008年中國航空學會液壓與氣動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程昊;高煜;陳劍;;基于邊界積分方程的聲學靈敏度分析[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yīng)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梁向前;王園;孫進忠;王新娟;;碎石土振動壓實特性試驗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石動力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5年
10 伍勰;陸愛云;;60~80歲健康老人平地常速行走的步態(tài)分布[A];第八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C];199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通訊員 江燁;城區(qū)大橋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啟動[N];安康日報;2010年
2 張永紅;省道103線沙灣段路面改造工程動工[N];樂山日報;2011年
3 陳慶;湯寨路路面改造工程完工[N];黃山日報;2010年
4 郝守廉;忻州公路分局 積極推進108線、大忻線路面改造工程[N];忻州日報;2009年
5 本報記者 付文彬;高標準建設(shè) 扮靚城南新區(qū)[N];撫州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文銘權(quán);多“修”出來的一條路[N];四川日報;2011年
7 楊春;步行——慢性病康復的良方[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8 徐媛;走路快的人更長壽[N];衛(wèi)生與生活報;2008年
9 記者 唐曉征;省道103線、106線眉山段路面改造工程正式開工[N];眉山日報;2010年
10 記者 黃元章;蕉城南北路路面改造工程全面動工[N];閩東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欣;氮電弧熔化法制備TiN層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2 王振;城市公共場所人群聚集風險理論及應(yīng)用研究[D];南開大學;2007年
3 馬駿馳;火災(zāi)中人群疏散的仿真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4 劉玉梅;汽車懸架系統(tǒng)故障診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5 胡秀青;飽和地基中埋置基礎(chǔ)的動力振動特性研究[D];浙江大學;2009年
6 胥旋;人員疏散多格子模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9年
7 劉源;顆粒氣體多室盒裝化系統(tǒng)的動力學行為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8 唐喜慶;海上醫(yī)院醫(yī)療環(huán)境評價與控制[D];同濟大學;2007年
9 徐凱;自主步行機器人運動控制及相關(guān)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2008年
10 丁德云;地鐵列車振動環(huán)境響應(yīng)低頻特征的分析與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冷雪飛;湛江市某路面改造工程項目后評價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2 張凱;激振頻率對焊接殘余應(yīng)力影響的研究[D];中原工學院;2010年
3 歐陽穎;大功率振動平板夯優(yōu)化設(shè)計和仿真分析[D];長安大學;2006年
4 郭寶良;自行式振動滾壓夯實機的優(yōu)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4年
5 袁文勝;聯(lián)合收割機行走速度自動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6年
6 萬紅;2ZB-8電磁振動式小型水稻擺秧機的擺秧量與機組速度同步問題的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7 張國良;壓電振子在旋轉(zhuǎn)機構(gòu)上的發(fā)電能力的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葉向東;單軸式自行滾壓夯實機的優(yōu)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5年
9 李紅飆;北京南站站廳鋼結(jié)構(gòu)多震源振動分析[D];同濟大學;2007年
10 李祥付;溫室軌道式移動噴灌機研究及應(yīng)用[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8463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8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