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橫沙東灘外側建設人工島的自然條件分析
本文選題:河勢變化 + 動力條件; 參考:《海洋學報(中文版)》2014年11期
【摘要】:利用2001-2008年的海圖資料和2011-2012年枯季現(xiàn)場水文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分析長江口橫沙東灘外側海域的河勢、水動力條件及泥沙含量的潮周期過程,討論在此建設人工島的自然條件。結果表明,橫沙東灘外側海域,2001-2008年間沖淤有變化,由灘向海的斷面顯示上部淤積,下部侵蝕,沖淤轉(zhuǎn)換面在-7~-10m之間,-10~-20m海域整體呈現(xiàn)微沖趨勢,但侵蝕速率減緩,河勢趨于穩(wěn)定。橫沙東灘受北槽深水航道北導堤影響,向東南方向淤進。定點船測潮流表現(xiàn)出旋轉(zhuǎn)流性質(zhì),枯季大潮最大流速不超過188cm/s,小潮最大流速小于134cm/s;北港口外的定點余流顯示向口內(nèi)輸運,北槽口外則是向海輸運。兩測站數(shù)據(jù)顯示枯季大小潮垂線平均含沙量處于0.061~0.116kg/m3之間,水體泥沙含量整體處在較低水平。從自然條件上來說,不考慮風浪影響情況,研究區(qū)域內(nèi)河勢漸趨穩(wěn)定,水深條件良好,水動力條件適宜,水體含沙量較低,在該區(qū)域內(nèi)建設人工島具有可行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nautical chart from 2001 to 2008 and the field hydrological survey data in the dry season of 2011-2012, the river regim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and the tidal cycle process of sediment content in the area outside the East Beach of Hengsha River Estuary are analyzed, and the natural condi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ficial island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our and siltation occurred in the outer sea area of the east beach of Hengsha from 2001 to 2008. The upper part is siltation and the lower part is eroding from the section of the beach to the sea, and the transition surface of scour and deposition shows a microscouring trend between -7 ~ 10 m and -10 ~ 10 m, but the erosion rate slows down, and the river regime tends to be stable. The Dongtan is silted southeast by the north channel of the North Channel. The tidal current measured by a fixed-point ship shows the nature of rotating flow,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the spring tide is not more than 188cm / s in the dry season, the maximum velocity of the low tide is less than 134cm / s, and the residual current at a fixed point outside the north port indicates that it is transported to the mouth and the north trough is transported to the sea. The data of the two station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ediment content of the vertical line in the dry season is between 0.061~0.116kg/m3 and the sediment content of the water is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In terms of natural conditions, the river regime in the study area is gradually stable, the water depth condition is good, the hydrodynamic condition is suitable, and the sediment content of the water body is low, so it is feasible to construct artificial island in the study area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wind and wave.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大項目(11dz1204900,12231203100)
【分類號】:U6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陳吉余;徐長樂;;依托北槽、建設長江口亞三角洲體系——關于長江流域開發(fā)龍頭新基地的戰(zhàn)略構想[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4期
2 陳吉余;長江口攔門沙及水下三角洲的動力沉積和演變[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1995年04期
3 李鵬;楊世倫;戴仕寶;張文祥;;近10年來長江口水下三角洲的沖淤變化——兼論三峽工程蓄水的影響[J];地理學報;2007年07期
4 萬新寧;李九發(fā);沈煥庭;;長江口外海濱懸沙分布及擴散特征[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5 劉杜娟;葉銀燦;李冬;陳小玲;;基于GIS的長江口南支下段河勢演變及穩(wěn)定性分析[J];海岸工程;2010年03期
6 孔亞珍;丁平興;賀松林;何超;肖文軍;;長江口外及其鄰近海域含沙量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海洋科學進展;2006年04期
7 陳吉余,胡輝,朱慧芳;21世紀長江三角洲經(jīng)濟區(qū)港口群建設的構想[J];海洋開發(fā)與管理;1995年04期
8 張瑞;汪亞平;潘少明;;近50年來長江入河口區(qū)含沙量和輸沙量的變化趨勢[J];海洋通報;2008年02期
9 陳斌;劉健;白大鵬;;長江口外海域含沙量的變化特征[J];海洋地質(zhì)前沿;201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衛(wèi)華;;膠州灣物質(zhì)輸運模型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年01期
2 劉杰;陳吉余;徐志揚;樂嘉海;;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Navigational Improvements in the North Passage,Yangtze Estuary[J];China Ocean Engineering;2007年04期
3 和玉芳;程和琴;楊忠勇;王冬梅;陳吉余;;基于過水斷面面積的長江口南支放寬率計算及變化特征分析[J];長江科學院院報;2012年01期
4 劉小麗;沈芳;朱偉健;劉曦;;MERIS衛(wèi)星數(shù)據(jù)定量反演長江河口的懸沙濃度[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9年11期
5 劉曦;沈芳;;長江三角洲海岸侵蝕脆弱性模糊綜合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S1期
6 王濤;;近7000年來南通地區(qū)環(huán)境演變及人類活動影響[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S2期
7 謝小平;王兆印;沈煥庭;;長江口九段沙現(xiàn)代潮灘沉積特征[J];沉積學報;2005年04期
8 羅向欣;楊世倫;張文祥;張經(jīng);;近期長江口—杭州灣鄰近海域沉積物粒徑的時空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沉積學報;2012年01期
9 王昕;石學法;劉升發(fā);王國慶;喬淑卿;朱愛美;高晶晶;;近百年來長江口外泥質(zhì)區(qū)高分辨率的沉積記錄及影響因素探討[J];沉積學報;2012年01期
10 楊世倫;李明;;長江入海泥沙的變化趨勢與上海灘涂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J];海洋學研究;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吳華林;王永紅;沈煥庭;;長江口入海泥沙擴散與沉積分布——兼論長江河口入海泥沙通量[A];第十二屆中國海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2 張瑞;汪亞平;潘少明;;近五十年來長江入海徑流量對太平洋年代際震蕩變化的響應[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3 謝小平;王兆印;;人類活動對河流泥沙及長江河口潮灘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A];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水旱災害風險管理[C];2005年
4 史玉金;嚴學新;方正;;上海海岸帶地區(qū)環(huán)境地質(zhì)功能區(qū)劃探討[A];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孟凡宇;長江河口區(qū)物質(zhì)輸移動力機制研究[D];沈陽理工大學;2010年
2 和玉芳;長江河口航道攔門沙對海平面上升的響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耿姍姍;長江口杭州灣海洋動力要素對風場響應的FVCOM模擬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1年
4 朱治;甌江口河床演變與整治措施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蘇繼琨;FY-3 MERSI河口泥沙監(jiān)測方法與業(yè)務化系統(tǒng)開發(fā)[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6 張喜林;沉積物巖心灰度圖像處理技術及其在東海內(nèi)陸架高分辨沉積記錄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7 汪銳;堆場存儲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8 楊明金;黑河鶯落峽站水沙變化規(guī)律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童永斌;港城一體化建設策略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10 黃華;長江口及杭州灣風暴潮三維數(shù)值模擬[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儒述;三峽工程的環(huán)境與移民問題(英文)[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0年01期
2 陳吉余,陳沈良,丁平興,楊世倫;長江口南匯咀近岸水域泥沙輸移途徑[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1年02期
3 李長安,殷鴻福,俞立中,許厚澤,蔡述明,陳中原,王建,殷瑞蘭;關于長江流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系統(tǒng)演變與調(diào)控研究的思考[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1年06期
4 陳立,吳門伍,張俊勇;三峽工程蓄水運用對長江口徑流來沙的影響[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3年01期
5 應銘,李九發(fā),萬新寧,沈煥庭;長江大通站輸沙量時間序列分析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5年01期
6 應銘;李九發(fā);虞志英;徐海根;惲才興;;長江河口中央沙位移變化與南北港分流口穩(wěn)定性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7年04期
7 向云波;彭秀芬;徐長樂;;長江三角洲海洋經(jīng)濟空間發(fā)展格局及其一體化發(fā)展策略[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12期
8 張立人,謝欽春;長江口懸浮體的運移格局及其沉積過程[J];東海海洋;1984年03期
9 谷國傳;長江口外水域懸沙分布特征[J];東海海洋;1986年01期
10 浦泳修,黃韋艮,許建平;長江沖淡水擴展方向的周、旬時段變化[J];東海海洋;2002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國玲;吳焱;;青草沙水源地河勢演變分析[A];中國水利學會2007學術年會人類活動與河口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武小勇;長江口北港河勢演變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2 樓飛;長江口深水外航道海域沉積和沖淤環(huán)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陳義中;黃海東海環(huán)流和長江沖淡水季節(jié)連續(xù)變化的數(shù)值模擬[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阮偉;龔鴻鋒;樓飛;;上海橫沙戰(zhàn)略發(fā)展新空間及功能探討[J];中國工程科學;2013年06期
2 周海;唐臣;季嵐;;充分利用疏浚土加快橫沙成陸的構想[J];中國工程科學;2013年06期
3 黃覺新,徐道鈁;九段沙—橫沙東灘水土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J];上海建設科技;2000年06期
4 黃覺新;徐建益;徐道鈁;;九段沙~橫沙東灘水土資源開發(fā)利用研究[J];上海水務;2001年01期
5 劉杰;吳華林;程海峰;趙德招;王珍珍;;長江口橫沙東灘中長期開發(fā)利用研究[J];水運工程;2012年07期
6 王維佳;蔣雪中;薛靖波;何青;陳吉余;;長江口橫沙附近河勢變化與可利用港航資源分析[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1期
7 沈正潮;尹暢安;;主堤先行 整體策劃——橫沙東灘灘涂資源開發(fā)利用設想[J];水利規(guī)劃與設計;2009年04期
8 樓飛;季嵐;陳中;王大偉;;長江口橫沙深水港選址及可維護性探討[J];中國工程科學;2013年06期
9 萬遠揚;孔令雙;戚定滿;顧峰峰;王巍;;長江口橫沙通道近期演變及水動力特性分析[J];水道港口;2010年05期
10 阮偉;樓飛;;橫沙成陸開發(fā)與相關規(guī)劃關系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謝慧姣;沈薇;;長江口長興島東岸圈圍對橫沙通道影響分析[A];第二十五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十二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文集(下冊)[C];2013年
2 楊永康;季維榮;;長江口實時差分GPS基地臺研究[A];中國航海學會通信導航學術年會(1992)論文集[C];1992年
3 馮衛(wèi)兵;余競;沈震朝;;橫沙東灘促淤工程護面結構斷面波浪模型試驗研究[A];第十四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美麗鄉(xiāng)村“由外而內(nèi)”的不懈追求[N];解放日報;2014年
2 本報通訊員 鄭傳海;“榆橫沙柳”走紅的背后[N];工人日報;2014年
3 ;獨特的生態(tài)型都市旅游農(nóng)業(yè)[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4 通訊員 栗春坤;長興島橫沙漁港開工建設[N];解放日報;2010年
5 通訊員 王宗雙;橫沙鄉(xiāng)黨員“設崗建功”更好發(fā)揮作用[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6 ;創(chuàng)文明和諧鄉(xiāng)鎮(zhèn) 建休閑生態(tài)家園[N];東方城鄉(xiāng)報;2008年
7 文雨 錢慶;改變懶散作風 樹立團隊精神[N];人民公安報;2001年
8 通訊員 石路;這里是充滿幸福的港灣[N];東方城鄉(xiāng)報;2012年
9 楊佳霖 王震;14公里大堤“圈”住長江口淺灘[N];中國交通報;2009年
10 記者 高萬泉 通訊員 黃 崗;崇明法院海島人民法庭掛牌[N];人民法院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林唐宇;橫沙東灘淡水資源研究及長江口鹽水入侵預報模型[D];華東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154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015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