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慶春路過江隧道運營期沉降研究
本文選題:過江隧道 + 交通荷載 ; 參考:《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9期
【摘要】:隧道運營期內的沉降主要由地基在循環(huán)動載下塑性應變累積和下臥層土體固結組成,本文運用經驗公式、規(guī)范方法、數(shù)值計算等不同的方法研究杭州慶春路過江隧道不同部分的沉降量。首先參照有關橋隧設計規(guī)范確定隧道交通動荷載的大小以及作用數(shù),然后利用有關經驗公式計算得到隧道塑性累計沉降量,最后采用規(guī)范推薦的分層總和法以及plaxis有限元軟件2種不同的方法計算由于土體固結產生的沉降量。研究結果表明:計算所得的隧道總沉降量隨時間變化趨勢不僅與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相吻合,而且也間接證明該隧道能夠確保在運營期內正常運營。
[Abstract]:The settlement in tunnel operation period is mainly composed of plastic strain accumulation of foundation under cyclic dynamic load and consolidation of subhorizontal soil. In this paper, the empirical formula is used and the standard method is used. Different methods such as numerical calculation are used to study the settlement of different parts of Qingchun Road Tunnel in Hangzhou. First of all, the size and the number of actions of the traffic dynamic load of the tunnel are determined by referring to the relevant design codes of the bridge and tunnel, and then the cumulative plastic settlement of the tunnel is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relevant empirical formulas. Finally, the layered summation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code and the plaxi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settlement due to soil consolid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total settlement with time is not on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eld measured data, but also indirectly proves that the tunnel can ensur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tunnel during the operation period.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濱海和城市巖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福世德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8449,51238009,51338009)
【分類號】:U452.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Accumulative deformation in railway track induced by high-speed traffic loading of the train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2010年03期
2 高廣運;徐大為;張先林;金清山;;地鐵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上海軟土路基的長期沉降計算[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3 劉勝群;鄭曉;;交通荷載作用下軟粘土路基沉降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05期
4 楊慶義;孫旭;;交通荷載引起的軟土地基累積沉降計算方法研究[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5 趙春彥;周順華;袁建議;;地鐵荷載作用下疊交隧道長期沉降的半解析法[J];鐵道學報;2010年04期
6 劉飛禹;蔡袁強;徐長節(jié);王軍;;循環(huán)荷載下軟土動彈性模量衰減規(guī)律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8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育智;李喬;唐亮;羅剛林;;雙索面斜拉橋主梁剪力滯效應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6年04期
2 崔穎波;龔德華;賈山;趙人達;楊永清;向天宇;;預應力混凝土曲線連續(xù)剛構橋結構行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02期
3 曾莉;雷霖;鄒志全;;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橋牛腿開裂及加固模型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6期
4 吳臻旺;鄭凱鋒;茍超;劉鵬;;公路鋼箱梁正交異性板橋面國內外規(guī)范荷載作用局部應力計算與比較[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1期
5 郭毅;文華斌;占玉林;;鋼管混凝土組合格構柱高墩大跨連續(xù)剛構橋動力特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2期
6 張彬彬;曹萬林;王海城;張建偉;;加固后的雙曲拱橋承載力評估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3期
7 彭玉明;;鋼管混凝土勁性骨架箱肋拱橋的計算研究[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8 彭增剛;;關于消除公路橋預制板(梁)支座脫空問題的探討[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9 張運濤;;預應力T形梁產生變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郭東海;胡成;;連續(xù)箱梁施工控制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少偉;游日;;超大跨徑變截面鋼筋混凝土拱式渡槽抗震分析[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2 游日;胡少偉;;超大拱式變截面渡槽收縮徐變影響研究[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3 鄭愚;鐘永剛;;對GFRP筋混凝土橋梁面板內壓縮薄膜效應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建設工程FRP應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4 葉虔;劉鎮(zhèn);;復雜地質條件下基坑開挖與回填工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5 劉麗芬;趙均海;高中俊;田宏偉;;混凝土簡支梁橋面部分連續(xù)新型構造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6 趙卓;;舊橋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結構加固破壞荷載試驗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楊雄;趙萬強;曹_g;胖濤;;鐵路隧道淺埋下穿機場滑行道的附加荷載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8 吳剛;;紀念碑式橋墩造型設計[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9 李梁峰;方家強;;鋼筋混凝土剛架拱橋的震后加固設計及施工[A];2009GHMT第7屆兩岸四地工程師(臺北)論壇論文集[C];2009年
10 劉培賢;;淺談衛(wèi)河特大橋波形鋼腹板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施工方法[A];河南省建筑業(yè)行業(yè)優(yōu)秀論文集(2010)[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橋施工與運營過程中的力學行為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劉燦;橫向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預應力損失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劉曉紅;高速鐵路無砟軌道紅黏土路基動力穩(wěn)定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余曉琳;自錨式懸索橋靜力可靠度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成琛;大跨徑PC橋梁彎曲孔道有效預應力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程海潛;PC彎曲孔道內接觸應力、預應力摩阻損失及張拉伸長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7 唐國斌;基于全壽命設計的混凝土箱梁橋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8 李翠娟;超大跨徑CFRP主纜懸索橋合理結構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9 張方;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梁橋時變性能及分析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10 王榮霞;節(jié)段接縫剪切變形及其在樁—土—橋梁體系中的影響效應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朝;箱形橋梁結構的半解析分析[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李沖;鋼筋混凝土剛架拱橋受力機理與節(jié)點加強技術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辛保兵;既有預應力混凝土梁橋剩余承載力評估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4 李杏;多跨簡支梁橋面修補技術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張偉;預應力連續(xù)箱梁橋結構優(yōu)化設計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楊志威;鋼結構平面拱桁架屋蓋的支撐系統(tǒng)效能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武建中;大跨徑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箱梁備用束設置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楊守梅;預制節(jié)段連續(xù)剛構橋梁成橋受力過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張春永;混合梁斜拉橋關鍵技術問題及工程實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李猛;橋梁拉索安全性能鑒定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健,曾慶有;由樁底土蠕變引起的樁基沉降簡易計算方法[J];地下空間;2004年03期
2 鄭永來,潘杰,韓文星;軟土地鐵隧道沉降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3 劉明;黃茂松;李進軍;;地鐵荷載作用下飽和軟粘土的長期沉降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5期
4 王如路;劉建航;;上海地鐵長期運營中縱向變形的監(jiān)測與研究[J];地下工程與隧道;2001年04期
5 徐志英;沈珠江;;高尾礦壩的靜、動應力非線性分析與地震穩(wěn)定性[J];華東水利學院學報;1980年04期
6 徐志英;沈珠江;;地震液化的有效應力二維動力分析方法[J];華東水利學院學報;1981年03期
7 欽亞洲;許建聰;;地鐵列車隨機荷載數(shù)值模擬時域方法[J];河南科學;2010年06期
8 陳文紅;李韜;申永勇;胡廣生;楊軍;沙虹;;上海國產化A型地鐵列車[J];機車電傳動;2008年05期
9 許智偉;談公路軟土地基處治方法及觀測[J];山西建筑;2005年12期
10 魏煥衛(wèi);孫劍平;張鑫;;降水糾傾的原理、設計和施工[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賀冠軍;交通荷載對低路堤下軟土地基沉降影響的室內試驗與研究[D];河海大學;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南京過江隧道工程有望今年動工建設[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4年01期
2 ;廣州第三條過江隧道開建[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6年04期
3 張園園;楊勝強;;上海市7200m過江隧道獨頭通風方案研究[J];西部探礦工程;2010年04期
4 桂建剛;;東旱門過江隧道工程設計[J];山西建筑;2013年08期
5 吳世明;王湛;王立忠;;大斷面過江隧道運營期受力變形健康監(jiān)測分析[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年04期
6 孔祥金;;廣州市過江隧道開工[J];公路;1989年01期
7 張園園;楊勝強;;上海市7200m過江隧道獨頭通風方案研究[J];公路;2010年01期
8 王語;;錢塘江首條過江隧道將于年底通車[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0年12期
9 舒曉建;郭英;陳力;;余姚東旱門過江隧道線路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6期
10 楊占純;過江隧道中心軸線地面放樣實施[J];軍工勘察;199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邵臻;;高速軌道交通過江隧道中的特殊防水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隧道與地下工程分會防排水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三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2 石芳;;地鐵過江隧道長大區(qū)間火災煙控及安全疏散設計方案研究[A];2012中國消防協(xié)會科學技術年會論文集(上)[C];2012年
3 焦齊柱;孫文昊;張迪;;杭州市慶春路過江隧道工程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五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國雄;南京過江隧道市場選業(yè)主[N];中國交通報;2005年
2 陳國雄 劉曉東;“中鐵”奪標南京過江隧道[N];江蘇經濟報;2005年
3 記者 盧詠梅 解悅;南京過江隧道項目全解讀[N];南京日報;2004年
4 特約通訊員 杜振珂 劉緒鵬;總公司簽約我國最大規(guī)模城市過江隧道[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5年
5 記者 陳紅梅;武漢將建過江隧道[N];中國建設報;2002年
6 通訊員 王艷 記者 吳彬;過江隧道5月建成通車[N];南京日報;2010年
7 記者 陶小愛;首條過江隧道有望明年7月建成[N];湖南日報;2010年
8 張沛然;南京過江隧道開工在即[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4年
9 記者 孫濱 實習生 韓建超;武漢第二條過江隧道開工[N];湖北日報;2009年
10 記者 楊進邋通訊員 左西堯 鄭為中 陳嫦;廣州最大過江隧道昨日開工[N];廣州日報;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沈華駿;杭州地鐵二號線過江隧道工程及水文地質條件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97161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7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