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夯法加固濕陷性地基關鍵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 濕陷性地基 強夯法 濕陷系數(shù) 地基承載力 有效影響深度 出處:《中外公路》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濕陷性黃土分布較廣,在濕陷性黃土地基上進行工程建設時,必須考慮因黃土的濕陷性引起的附加沉降對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所以應選擇合適的地基處理方法,消除或避免因土質濕陷性造成的工程危害。該文以某機場二期飛行區(qū)土方地基處理工程為依托,對原地基進行強夯處理,通過現(xiàn)場測試和室內試驗對比,分析地基處理后土體的物理力學指標,研究采用強夯法處理后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承載力、地基的有效影響深度與地基處理后土層的濕陷系數(shù)。結果表明:200t·m終夯面以下5m深度內,強夯后土基的壓實度都達到80%以上,濕陷性均被消除,已達到建設標準。
[Abstract]:Collapsible loes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China.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possible harm caused by additional settlement caused by collapsibility of loess, so we should choose suitable foundation treatment method. To eliminate or avoid the engineering harm caused by the collapsibility of soil. Based on the earthwork foundation treatment project in the second phase flying area of an airport, the original foundation is treated with dynamic compaction, and the field test and indoor test are compared.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indexes of soil after foundation treat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ollapsible loess foundation treated by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is studied. The effective influence depth of foundation and the collapsibility coefficient of soil layer after foundation treatment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below the final ramming surface of 200 t 路m is within 5 m depth. After dynamic compaction, the compaction degree of soil base is above 80%, and the collapsibility is eliminated, which has reached the construction standard.
【作者單位】: 湖南路橋建設集團公司;
【分類號】:U416.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歐陽煉;時林軍;;高速公路填方路基強夯加固模式探討[J];中外公路;2010年01期
2 譚曉剛;李哲;劉詩平;;機場工程中黃土濕陷性評價[J];中外公路;2013年03期
3 石剛;支喜蘭;謝永利;劉怡林;趙廣海;;沖擊壓實和強夯加固地基效果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月梅;在濕陷性黃土上的地基處理及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2期
2 王國強,劉宏杰,吳道祥;黃土的工程地質特性研究[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3 劉增榮;崔偉華;王鑫;;一種土層非線性本構模型參數(shù)的確定方法[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4 盧全中;彭建兵;;黃土體工程地質的研究體系及若干問題探討[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6年03期
5 邢玉東;王常明;張立新;匡少華;;阜新—朝陽高速公路段濕陷性黃土路基處理方法及效果[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年01期
6 王常明;馬棟和;林容;王科;宋朋燃;;遼西地區(qū)黃土的強度與本構特性[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劉坤;;石灰土處理濕陷性黃土路基施工技術的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18期
8 譚曉剛;蘭州(中川)機場改擴建工程地基處理方法的探討[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9 王孝平;;鐵路客運專線深厚黃土路基工后沉降數(shù)值計算模擬[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年05期
10 馮偉;;黃土塬地區(qū)管道水工保護存在的問題與治理措施[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09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譚羅榮;;黃土孔隙結構的分形特征與濕陷性關系的探討[A];2002年中國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質問題論壇論文集[C];2002年
2 龐旭卿;倪萬魁;;黃土的濕陷特性研究及濕陷等級評判[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年會暨“城市地質環(huán)境與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廖偉;張彬;;樁基施工對鄰近既有建筑物影響的分析概述[A];廣東土木建筑學會地基基礎專業(yè)委員會2008學術會議論文?痆C];2008年
4 馬富麗;白曉紅;王梅;;黃土微觀結構與濕陷性的定量分析[A];建設工程安全理論與應用——首屆中國中西部地區(qū)土木建筑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王長丹;王旭;周順華;王炳龍;;自重濕陷性黃土與單樁負摩阻力離心模型試驗[A];第十一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0年
6 葉陽升;蔡德鉤;姚建平;程愛君;張千里;史存林;何華武;;高速鐵路特殊土路基工后沉降變形控制技術[A];第十四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3分會場:軟土路基工程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7 傅玉;;濕陷性黃土場地勘探方法對工程影響的探討[A];第九屆全國工程地質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永強;強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擠密樁復合地基的理論分析與試驗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2 薛富春;富水黃土隧道隧底動力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3 張信貴;城市區(qū)域水土作用分析與土的結構強度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4 劉保健;公路路基沉降過程試驗與理論分析[D];西安理工大學;2005年
5 支喜蘭;黃土地區(qū)公路路基地基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6 康軍;黃土公路隧道設計與施工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7 姚濤;基于三軸土樣變形數(shù)字圖像測量的黃土變形和強度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8年
8 文華;濕陷性黃土地基中矩形閉合型地下連續(xù)墻橋梁基礎負摩阻力作用機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王永生;甘肅公路自然區(qū)劃框架體系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10 盧俊龍;磚石古塔土-結構相互作用理論與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環(huán);晉南地區(qū)黃土的濕陷性分區(qū)及其巖土特性評價[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2 林容;遼西黃土邊坡坡面沖刷破壞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劉長玲;大厚度自重濕陷性黃土滲透與濕陷變形規(guī)律及濕陷性評價方法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1年
4 梁俊寧;隴東塬區(qū)土壤重金屬含量分析及土壤質量評價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5 肖碧;大厚度濕陷性黃土斜坡場地的變形機理與防治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朱強;基于ATB-30瀝青混合料振動成型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7 周曉杰;土的液塑限合理測定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陶志懷;西寧曹家堡機場二期工程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錢璞;陜北黃土地區(qū)公路排水型式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10 李濤;西—潼高速公路拓寬工程路基差異沉降機理及地基處治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倪萬魁;顏斌;劉海松;;公路路基黃土濕陷性評價問題[J];工程地質學報;2007年04期
2 吳銘炳;王鐘琦;;強夯機理的數(shù)值分析[J];工程勘察;1989年03期
3 朱彥鵬;何永強;;濕陷性黃土地區(qū)傾斜建筑物的膨脹法糾偏機理及試驗研究[J];蘭州理工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4 趙永國;高速公路濕陷性黃土地基的處治技術[J];中外公路;2003年01期
5 周邦艮;洪寶寧;;高速公路軟土地基穩(wěn)定性實例分析[J];中外公路;2008年04期
6 陳開圣;沙愛民;;壓實黃土濕陷變形影響因素分析[J];中外公路;2009年03期
7 張洪亮,胡長順,劉保健,王建海;壓實石灰黃土力學特性試驗[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3年04期
8 景宏君,張斌;黃土路基強度規(guī)律[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4年02期
9 馮忠居,馮瑞玲,趙占廠,謝永利;黃土濕陷性對橋梁樁基承載力的影響[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5年03期
10 石剛;王晉國;支喜蘭;劉怡林;張建林;徐世強;;黃土地區(qū)公路工程地基承載力分區(qū)計算方法[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5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小強;;強夯法處理濕陷性黃土路基的試驗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8年10期
2 王秀格;喬蘭;于德水;;濕陷性黃土路基強夯加固機理及效果分析[J];施工技術;2007年08期
3 解攀枝;;強夯法處理高填路堤的機理分析與應用[J];工程建設;2009年06期
4 高宏興;強夯法加固軟土地基的研究和實踐[J];水運工程;1981年09期
5 胡志強;;強夯法在松軟和液化地基加固中的應用[J];鐵道勘察;2007年02期
6 孫寶軍;;淺談強夯法在路基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2010年03期
7 王晨光;;強夯法加固砂卵石填筑路基[J];天津科技;2007年02期
8 顧愛軍;;強夯法在公路施工中的應用探討[J];科技風;2010年09期
9 陳曉英;;強夯法加固砂卵石填筑路基[J];今日科苑;2008年06期
10 劉冰;王偉;孫少瑾;劉春英;;阜新至朝陽高速公路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研究[J];北方交通;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余高飛;賈力爭;董建華;;濕陷性黃土強夯效果淺析[A];老莊河現(xiàn)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2 王浩芬;劉錫嶺;姚輝;;重力式碼頭地基承載力的可靠度分析[A];工程結構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全國第三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1992年
3 盛祟文;張維秀;;煙臺港深水碼頭地基承載力和水平滑動可靠性分析[A];工程結構可靠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全國第二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1989年
4 胡春林;黃廖山;;橋梁地基承載力的試驗研究[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1年橋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1年
5 劉怡林;王亞軍;;黃土地基處理前后承載力的試驗研究[A];2004年道路工程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4年
6 范永豐;周科峰;褚晨楓;;鄭洛高速公路舊路含水量對地基承載力的影響分析[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7 馬少坤;黃茂松;劉怡林;杜佐龍;;條形基礎地基承載力的離心模型試驗[A];中國水利學會2007學術年會物理模擬技術在巖土工程中的應用分會場論文集[C];2007年
8 白凡義;汪凌志;;高壓旋噴注漿技術在通道橋地基加固中的應用[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工程分會200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9 曹國銀;柳崇敏;;杭州繞城高速南線工程軟土地基處理[A];2005年公路交通學術論文集[C];2005年
10 張超;胡昆鵬;唐興國;周立軍;;強夯塊石墩在軟土地基加固工程中的應用[A];第二屆全國地下、水下工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李柏銓;砼灌注樁質量控制要點淺析[N];建筑時報;2005年
2 劉怡林;黃土地基承載力評價技術研究通過驗收[N];中國交通報;2004年
3 本報記者 滕學蓓 特約記者 王麗霞;公路地基承載力勘察有了行業(yè)評價體系[N];中國交通報;2009年
4 太原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袁樹君;土工格柵在道路工程中的應用[N];山西科技報;2001年
5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 桑明泰;強夯法處治橋梁濕陷性黃土地基技術[N];山西科技報;2003年
6 劉怡林;建立公路路基和橋涵地基承載力評價方法[N];中國交通報;2009年
7 李仕兵邋李紅星;天恒山隧道下行線勝利貫通[N];科技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支喜蘭;黃土地區(qū)公路路基地基承載力評價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2 周世生;高路堤涵洞空間豎向壓力理論及結構型式優(yōu)化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3 王雯璐;側填荷載對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載力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4 陳開圣;公路工程壓實黃土的強度與變形及其微觀結構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5 李瑞娥;黃土地區(qū)公路工程分區(qū)及指標體系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6 趙健;軟土地基強度試驗研究及其增長計算理論[D];中南大學;2010年
7 董秀坤;毛烏素沙漠地區(qū)特殊路基處理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封曉偉;波浪循環(huán)荷載作用下防波堤—地基穩(wěn)定性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小玉;強夯法在濕陷性黃土地基加固中的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2 陳全飛;強夯法加固吹填軟土地基試驗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陳勇;山東高速公路沿線區(qū)域地質特征及典型地基土承載力確定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舒安鵬;地質構造和構造應力場對富溪隧道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6年
5 韓勝利;朝陽地區(qū)黃土濕陷敏感性及其分類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丁振杰;淮北地區(qū)公路地基承載力及檢測方法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7 王成軍;山東黃河三角洲地區(qū)高速公路地基承載力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8 朱學坤;硫酸鹽漬土力學參數(shù)及地基承載力計算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9 楊陽;強夯法加固無粘性土路基的動應力傳播規(guī)律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10 楊琳;CDM法加固半圓沉箱堤地基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5242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24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