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與斜井交叉段用鋼纖維砼支護受力研究
本文關鍵詞: 長大公路隧道 交叉結構 鋼纖維混凝土 裂縫分布 應變軟化 出處:《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空間交叉結構受力復雜性及其支護結構適應性是近年來長大公路隧道亟待解決的關鍵技術問題。采用噴射鋼纖維混土做永久襯砌以替代復合式襯砌,可滿足交叉結構承受彎曲應力作用下強度要求,同時從根本上解決了支護結構的施工性問題。從鋼纖維混凝土(SFRC)抗拉韌性性能研究入手,通過四點彎曲試驗,獲得了鋼纖維混凝土的裂縫寬度w與裂縫高度關系以及鋼纖維混凝土開裂后拉應力隨裂縫寬度增加而降低的拉伸軟化曲線。在有限元計算中,引入應變軟化模量以及剪切滯后因子兩個特征參數(shù),對云山隧道與斜井(3#)鋼纖維混凝土交叉支護結構進行三維有限元數(shù)值模擬,探明了鋼纖維混凝土支護隧道交叉連接段局部范圍內位移變形、裂縫分布、接觸應力等演化的施工力學行為,研究結果可為采用鋼纖維混凝土做永久結構設計、施工以及合理支護參數(shù)選擇提供有益參考。
[Abstract]:The stress complexity of spatial cross structure and the adaptability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are the key techn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recent years. The jetting steel fiber mixed soil is used as permanent lining instead of compound lining. It can meet the strength requirement of cross structure under the action of bending stress, and at the same time solve the construction problem of supporting structure fundamentally. Starting with the study of tensile toughness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the paper passes the four point bending tes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ck width w and crack height and tensile softening curv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after cracking are obtained. In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tensile stress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rack width. Two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strain softening modulus and shear lag factor, are introduced to simulate the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cross-supporting structure of Yunshan Tunnel and inclined well No. 3 #3 by three 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displacement, crack distribution and contact stress evolution in the local area of cross joint section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upporting tunnel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permanent structur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Construction and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support parameters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8427) 高鐵聯(lián)合基金(U1134208) 山西省交通建設科技項目(12-2-04)
【分類號】:U453.4;U4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楊林德;鄧濤;陳海軍;;龍灘水電站地下廠房主支洞交叉處穩(wěn)定性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5期
2 劉明高;高文學;張為;毛海東;;鋼纖維噴射混凝土及其在隧道工程中的應用[J];鐵道建筑;2006年02期
3 李志業(yè),王志杰,關寶樹,陳伯祥;鋼纖維混凝土強度、變形和韌性的試驗研究[J];鐵道學報;1998年02期
4 高娟;郭志勇;王巍;高崇林;;深埋隧道巖爆預測與聲發(fā)射特征[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5 張強勇;李術才;李勇;王漢鵬;;大型分岔隧道圍巖穩(wěn)定與支護三維地質力學模型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S2期
6 張志強;許江;萬曉燕;;公路長隧道與橫通道空間斜交結構施工力學研究[J];巖土力學;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書生;曾祥國;姚安林;王清遠;陳華燕;趙師平;;小凈距隧道開挖工藝對圍巖穩(wěn)定性的影響[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3期
2 周笑;彭陽;;淺埋大跨度隧道施工階段臨時支護安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6期
3 尹蓉蓉;朱合華;;硫酸鹽結晶作用后深埋公路隧道安全性能[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1年05期
4 劉西拉;陳溪;;關于建立拉/壓彎剪扭統(tǒng)一計算公式的討論[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2年01期
5 孫狂飆;鄧文龍;;隧道現(xiàn)場圍巖級別判定方法探討[J];安徽地質;2009年01期
6 趙國剛;袁春花;吳育忠;;省道S212線峰山隧道塌方處理[J];安徽建筑;2006年04期
7 徐烽峰;李海波;;長管棚在雙連拱隧道洞口施工中的應用[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8 李老三;楊小禮;;大斷面隧道結構在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動力響應分析[J];安徽建筑;2007年01期
9 寧培淋;楊銳;孫世永;;深埋連拱隧道圍巖壓力的兩種計算方法比較[J];安徽建筑;2010年03期
10 李慧英;;松潘縣牟尼溝公路隧道涌水處理施工技術[J];安徽建筑;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馬超鋒;李曉;成國文;赫建明;;大跨度公路隧道圍巖動態(tài)分級的Bayes優(yōu)化[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C];2012年
2 楊川福;曹均旺;張斌;;淺談地質雷達在隧道質量檢測中的應用[A];中國公路學會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分會2011年度年會暨第十八次全國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雙茁;沈洪波;;六武路隧道LED“綠色照明”設計[A];運營安全與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間建設第2屆學術研討會交流報告[C];2011年
4 彭芳樂;李福林;白曉宇;譚軻;龍岡文夫;;基于修正塑性功砂土的能量型彈粘塑性本構模型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5 孫毅;李密密;崔娜;吳丹;蔣秀根;;鋼筋骨架支承下混凝土梁受損破壞行為數(shù)值模擬分析[A];北京力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于朝輝;;橡膠材料在土木工程應用及其界面問題研究[A];第十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四)[C];2008年
7 謝光明;;河防口隧道開裂病害段施工技術[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2)[C];2009年
8 丁浩;蔣樹屏;徐謀;王文廣;李勇;;富水地層隧道設計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9 席勇;楊貴生;楊滿江;;隧道火災煙氣控制數(shù)值模擬研究[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3)[C];2009年
10 吳e,
本文編號:15242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52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