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屬有機骨架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傳感器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金屬有機骨架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傳感器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 電化學 傳感器 葡萄糖 抗壞血酸 過氧化氫 納米結(jié)構(gòu)
【摘要】:由于具有結(jié)構(gòu)的可調(diào)控性、多孔性、比表面大等優(yōu)異性能,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已被廣泛應用于選擇性催化、氣體吸附與分離、生物化學傳感、藥物輸送、固載活性小分子、光電材料等領(lǐng)域。隨著對此類材料的不斷深入研究,基于MOFs衍生的各種納米復合材料在性質(zhì)和功能上得到了極大地改進。本論文的工作主要基于MOFs及MOFs衍生的納米復合材料制備了三種無酶傳感器和一種有酶葡萄糖傳感器,并運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傅立葉紅外光譜(FT-IR)、X射線粉末衍射(XRD)、N_2吸附脫附等溫線和電化學技術(shù)等對材料進行表征。具體研究內(nèi)容包括如下四個方面:1.通過一種溫和而簡單的MOFs轉(zhuǎn)化方式,在玻碳電極(GCE)上原位制備了具有多級納米結(jié)構(gòu)的Co(OH)_2/GCE。為了使材料與玻碳電極鍵合的更加牢固,我們首先對基底進行了功能化處理,再浸入金屬鈷鹽溶液中形成結(jié)晶點,之后MOFs沿著結(jié)晶點有序生長成層層疊加的均一棒狀結(jié)構(gòu),最后一體電極Co(BTC)MOFs/GCE在氫氧化鈉溶液中轉(zhuǎn)化為多級圓片狀納米結(jié)構(gòu)的Co(OH)_2/GCE電極。采用SEM對材料的形貌進行了表征,同時利用FT-IR及XRD等進一步證明了材料的成功合成。將復合材料直接作為一體電極構(gòu)建了具有較寬線性范圍(0.005~6.7 mM)和較低檢出限(1.73μM)的新型無酶葡萄糖傳感器。本實驗為制備經(jīng)原位生長的多級納米結(jié)構(gòu)材料作為一體電極在無酶傳感器中的應用提供了一條新思路。2.使用具有仿生催化酶活性的氯化血紅素(鐵卟啉,hemin)作為有機配體合成了新型的三維花球狀銅-鐵卟啉MOFs(Cu-hemin MOFs)。該材料在常溫下一步合成,耗時少且操作方便簡單。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我們發(fā)現(xiàn)花球不僅表面很多褶皺(因此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而且其內(nèi)部是中空的,可以很好地負載葡萄糖氧化酶(GOD)等生物分子。將GOD/Cu-hemin MOFs用于葡萄糖的檢測,電化學測試發(fā)現(xiàn)其結(jié)構(gòu)上的特異性既保持了hemin的催化活性,又保持了GOD的酶生物活性。因此,我們得到了相比其他酶葡萄糖傳感器更好的線性范圍(9.10μM-36.0 mM)及較低的檢出限(2.73μM),并且有望用于實際樣品的檢測。其優(yōu)良的電化學性能豐富了MOFs納米材料用于固載酶或蛋白質(zhì)的思想,同時也為解決同時利用納米材料和酶分子雙性能提供了新思路。3.基于第二個工作,我們發(fā)現(xiàn)Cu-hemin MOFs的導電性并不完美,為了改善MOFs的電化學活性,該工作選用了石墨烯作為活性導電材料,利用超聲的方式使MOFs和石墨烯發(fā)生協(xié)同反應。為了提高產(chǎn)率,我們用殼聚糖作為還原劑處理石墨烯,大大增強了與納米材料的復合能力,最終成功制備了花球狀的Cu-hemin MOFs/CS-r GO納米復合材料。通過表征發(fā)現(xiàn),石墨烯不僅促進了MOFs的傳質(zhì)和電化學催化活性,還能夠得到更小粒徑的MOFs納米顆粒,從而增大了催化的有效表面積。將其作為過氧化氫傳感器材料,相比其他的材料如過氧化物酶和四氧化三鐵,在檢測過程中展示了很好的線性范圍(0.065μM~0.410 mM)、低檢出限(0.019μM)和良好的選擇性。本實驗所用的合成方法為制備MOFs與石墨烯基復合材料提供了更寬廣的研究思路。4.利用天然生物多孔碳材料洋麻桿作為支撐材料,ZIF-8作為載體固載羧酸二茂鐵,在常溫下使用一步法成功制備了新型Fc(COOH)_2/ZIF-8/KCS納米復合材料。通過SEM圖發(fā)現(xiàn)由于洋麻桿多孔和壁薄等優(yōu)點,Fc(COOH)_2/ZIF-8能夠均勻地生長在孔內(nèi)和孔壁上,得到了與ZIF-8形貌不同的棒狀納米顆粒,FT-IR/XRD/N_2吸附脫附等溫線等測試結(jié)果也表明二者的差異性。利用生物炭材料自身的導電性能,可以直接制成一體電極,這大大了簡化了電極的制備過程,提高了實驗效率。最后將制備好的復合電極用于抗壞血酸的檢測,得到了較好的電化學測試性能,其中線性范圍為0.06μM~5.01 mM,最低檢出限為0.017μM。本實驗的制備方法為制備在溶液中穩(wěn)定的Fc(COOH)_2衍生納米復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關(guān)鍵詞】:金屬有機骨架材料 電化學 傳感器 葡萄糖 抗壞血酸 過氧化氫 納米結(jié)構(gòu)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B383.1;O657.1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緒論11-27
- 1.1 電化學傳感器11-14
- 1.1.1 電化學傳感器的發(fā)展11
- 1.1.2 葡萄糖傳感器11-13
- 1.1.3 過氧化氫傳感器13
- 1.1.4 抗壞血酸傳感器13-14
- 1.2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概述14-20
- 1.2.1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14-16
- 1.2.2 金屬有機骨架材料的制備16-17
- 1.2.3 金屬有機骨架結(jié)構(gòu)納米材料在電化學傳感中的應用17-20
- 1.3 基于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的納米材料概述20-22
- 1.3.1 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物20
- 1.3.2 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20-21
- 1.3.3 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納米材料在電化學傳感中的應用21-22
- 1.4 碳基材料概述22-25
- 1.4.1 無機碳材料22-23
- 1.4.2 生物多孔碳材料23-24
- 1.4.3 碳基材料應用于電化學傳感24-25
- 1.5 本論文研究的目的和意義25-27
- 第二章 由Co(BTC)金屬有機骨架結(jié)構(gòu)衍生的多級納米結(jié)構(gòu)Co(OH)_2/GCE及其在葡萄糖傳感上的應用27-39
- 2.1 引言27-28
- 2.2 實驗部分28-30
- 2.2.1 試劑28
- 2.2.2 苯羧酸功能化的玻碳電極(F-GCE)28-29
- 2.2.3 Co(OH)_2/GCE的制備29-30
- 2.2.4 表征手段30
- 2.3 結(jié)果與討論30-38
- 2.3.1 Co(BTC) MOFs/GCE及Co(OH)_2/GCE的表征測試30-33
- 2.3.2 Co(OH)_2/GCE電化學性能表征33-35
- 2.3.3 Co(OH)_2/GCE在電化學葡萄糖傳感中的應用35-38
- 2.4 結(jié)論38-39
- 第三章 基于新型Cu-hemin MOF制備的GOD/Cu-hemin MOFs納米復合材料及其在葡萄糖傳感中的應用39-52
- 3.1 引言39-40
- 3.2 實驗部分40-42
- 3.2.1 試劑和藥品40
- 3.2.2 GOD/Cu-hemin MOFs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40
- 3.2.3 修飾電極的制備40-41
- 3.2.4 儀器設(shè)備41-42
- 3.3 結(jié)果與討論42-50
- 3.3.1 合成條件對材料的影響42-43
- 3.3.2 Cu-hemin MOFs的表征43-44
- 3.3.3 GOD/Cu-hemin MOFs納米復合材料的表征44-45
- 3.3.4 GOD/Cu-hemin MOFs納米復合材料電化學性能測試45-46
- 3.3.5 GOD/Cu-hemin MOFs納米復合材料的催化氧還原反應46-49
- 3.3.6 基于GOD/Cu-hemin MOFs納米復合材料的葡萄糖檢測49-50
- 3.4. 結(jié)論50-52
- 第四章 基于具有酶催化活性的Cu-hemin MOF/CS-rGO納米復合材料的過氧化氫電化學傳感器52-63
- 4.1 引言52-53
- 4.2.實驗部分53-55
- 4.2.1 試劑與藥品54
- 4.2.2 Cu-hemin MOF/CS-rGO的制備54
- 4.2.3 制備各種修飾電極54
- 4.2.4 表征測試儀器54-55
- 4.3 結(jié)果與討論55-62
- 4.3.1 Cu-hemin MOF/CS-rGO的表征55-58
- 4.3.2 Cu-hemin MOF/CS-rGO納米復合材料的電化學表征58-60
- 4.3.3 Cu-hemin MOF/CS-rGO修飾電極對過氧化氫的催化還原60-62
- 4.4 結(jié)論62-63
- 第五章 新型Fc(COOH)_2/ZIF-8/KSC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在抗壞血酸傳感中的應用63-76
- 5.1 引言63-64
- 5.2 實驗部分64-65
- 5.2.1 試劑與藥品64-65
- 5.2.3 儀器設(shè)備65
- 5.2.4 Fc(COOH)_2/ZIF-8/KSC的制備65
- 5.3 結(jié)果與討論65-75
- 5.3.1 Fc(COOH)_2/ZIF-8/KSC的表征65-70
- 5.3.2 Fc(COOH)_2/ZIF-8/KSC的電化學行為70-71
- 5.3.3 Fc(COOH)_2/ZIF-8/KSC對抗壞血酸的催化氧化71-73
- 5.3.4 Fc(COOH)_2/ZIF-8/KSC定量檢測抗壞血酸73-75
- 5.4 結(jié)論75-76
- 論文總結(jié)76-78
- 參考文獻78-101
- 致謝101-102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102-10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杜仕國,施冬梅,鄧輝;納米材料的特異效應及其應用[J];自然雜志;2000年02期
2 ;納米材料 新世紀的黃金材料[J];城市技術(shù)監(jiān)督;2000年10期
3 ;什么是納米材料[J];中國粉體技術(shù);2000年05期
4 鄒超賢;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J];廣西化纖通訊;2000年01期
5 吳祖其;納米材料[J];光源與照明;2000年03期
6 ;納米材料的特性與應用方向[J];河北陶瓷;2000年04期
7 沈青;納米材料的性能[J];江蘇陶瓷;2000年01期
8 李良訓;納米材料的特性及應用[J];金山油化纖;2000年01期
9 劉冰,任蘭亭;21世紀材料發(fā)展的方向—納米材料[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劉憶,劉衛(wèi)華,訾樹燕,王彥芳;納米材料的特殊性能及其應用[J];沈陽工業(yè)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少強;邱化玉;;納米材料在造紙領(lǐng)域中的應用[A];'2006(第十三屆)全國造紙化學品開發(fā)應用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宋云揚;余濤;李艷軍;;納米材料的毒理學安全性研究進展[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0年
3 ;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A];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4 鐘家湘;葛雄章;劉景春;;納米材料改造傳統(tǒng)產(chǎn)業(yè)的實踐與建議[A];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5 高善民;孫樹聲;;納米材料的應用及科研開發(fā)[A];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1年
6 ;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A];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進展——全國第二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論文集(下卷)[C];2001年
7 金一和;孫鵬;張穎花;;納米材料的潛在性危害問題[A];中國毒理學通訊[C];2001年
8 張一方;呂毓松;任德華;陳永康;;納米材料的二種制備方法及其特征[A];第四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9 古宏晨;;納米材料產(chǎn)業(yè)化重大問題及共性問題[A];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10 馬玉寶;任憲福;;納米科技與納米材料[A];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進展——全國第三屆納米材料和技術(shù)應用會議論文集(上卷)[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周建人;我國出臺首批納米材料國家標準[N];中國建材報;2005年
2 記者 王陽;上海形成納米材料測試服務體系[N];上?萍紙;2004年
3 ;納米材料七項標準出臺[N];世界金屬導報;2005年
4 通訊員 韋承金邋記者 馮國梧;納米材料也可污染環(huán)境[N];科技日報;2008年
5 廖聯(lián)明;納米材料 利弊皆因個頭小[N];健康報;2009年
6 盧水平;院士建議開展納米材料毒性研究[N];中國化工報;2009年
7 郭良宏 中國科學院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江桂斌 中國科學院院士;納米材料的環(huán)境應用與毒性效應[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記者 任雪梅 莫璇;中科院納米材料產(chǎn)業(yè)園落戶佛山[N];佛山日報;2011年
9 實習生 高敏;納米材料:小身材涵蓋多領(lǐng)域[N];科技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李軍;納米材料加速傳統(tǒng)行業(yè)升級[N];中國化工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楊;功能化稀土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生物成像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2 王艷麗;基于氧化鈦和氧化錫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在能量存儲中的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3 吳勇權(quán);含銪稀土納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生物成像應用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4 曹仕秀;二硫化鎢(WS_2)納米材料的水熱合成與光吸收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5年
5 廖蕾;基于功能納米材料的電化學催化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6 胥明;一維氧化物、硫化物納米材料的制備,功能化與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7 李淑煥;納米材料親疏水性的實驗測定與計算預測[D];山東大學;2015年
8 范艷斌;亞細胞水平靶向的納米材料的設(shè)計、制備與應用[D];復旦大學;2014年
9 丁泓銘;納米粒子與細胞相互作用的理論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10 駱凱;基于金和石墨烯納米材料的生物分子化學發(fā)光新方法及其應用[D];西北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向蕓頡;卟啉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劉武;層狀納米材料/聚合物復合改性瀝青的制備與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劉小芳;基于納米材料/聚合膜材料構(gòu)建的電化學傳感器應用于生物小分子多組分的檢測[D];西南大學;2015年
4 王小萍;基于金納米材料構(gòu)建的電化學傳感器及其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5 郭建華;金納米材料的修飾及其納米生物界面的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6 魏杰;普魯士藍納米粒子的光熱毒性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7 張華艷;改性TiO_2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8 胡雪連;基于納米材料的新型熒光傳感體系的構(gòu)筑[D];江南大學;2015年
9 黃樊;氧化鈷基催化材料形貌、晶面控制與催化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10 周佳林;新型核殼結(jié)構(gòu)金納米材料用于腫瘤的近紅外光熱治療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88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688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