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摻雜TiO 2 /MoS 2 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1-01 03:12
光催化作為一種新型發(fā)展的技術,已被廣泛用于研究水污染處理、光解水制氫和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二氧化鈦(TiO2)是一種氧化物半導體材料,具有無毒無害、價格低廉、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等優(yōu)點,在光催化領域中備受關注。但是,TiO2光催化性能的提高受到其本身寬帶隙(銳鈦礦型,?3.2 e V),光生電子-空穴重組快等缺點的限制,這嚴重影響了其應用進程。本文選用非金屬元素N和MoS2對TiO2進行改性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采用溶膠-凝膠法結合水熱法合成了MoS2/TiO2納米復合材料、N摻雜TiO2球和N摻雜TiO2/MoS2復合材料,通過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等表征方法研究其晶型、結構和形貌,使用亞甲基藍作為降解底物評價其光催化活性。主要內(nèi)容如下:(1)采用溶膠-凝膠法結合水熱法合成MoS2/TiO2納米復合材料,優(yōu)...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引言
1.2 TiO2的結構及性質(zhì)
1.3 TiO2的制備方法
1.3.1 液相法
1.3.2 氣相法
1.4 TiO2光催化技術的應用
1.5 TiO2的光催化原理及存在問題
1.5.1 TiO2的光催化原理
1.5.2 TiO2光催化技術存在的問題
1.5.3 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1.6 N摻雜介孔TiO2球及其高可見光活性
1.7 半導體MoS2助催化劑
1.8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創(chuàng)新點及研究內(nèi)容
2 實驗部分
2.1 實驗試劑
2.2 實驗儀器
2.3 材料的表征
2.4 光催化性能測試
3 MoS2/TiO2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MoS2/TiO2 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
3.2 結果與討論
3.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3.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3.3 本章小結
4 N摻雜TiO2球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N摻雜TiO2球的制備
4.2 結果與討論
4.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4.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4.3 本章小結
5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1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復合材料的制備
5.2 結果與討論
5.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5.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5.3 本章小結
6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的可控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6.1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的可控制備
6.2 結果與討論
6.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6.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6.2.3 光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
6.3 本章小結
7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4021970
【文章頁數(shù)】:7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引言
1.2 TiO2的結構及性質(zhì)
1.3 TiO2的制備方法
1.3.1 液相法
1.3.2 氣相法
1.4 TiO2光催化技術的應用
1.5 TiO2的光催化原理及存在問題
1.5.1 TiO2的光催化原理
1.5.2 TiO2光催化技術存在的問題
1.5.3 提高TiO2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1.6 N摻雜介孔TiO2球及其高可見光活性
1.7 半導體MoS2助催化劑
1.8 本論文的研究意義,創(chuàng)新點及研究內(nèi)容
2 實驗部分
2.1 實驗試劑
2.2 實驗儀器
2.3 材料的表征
2.4 光催化性能測試
3 MoS2/TiO2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3.1 MoS2/TiO2 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
3.2 結果與討論
3.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3.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3.3 本章小結
4 N摻雜TiO2球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4.1 N摻雜TiO2球的制備
4.2 結果與討論
4.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4.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4.3 本章小結
5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5.1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復合材料的制備
5.2 結果與討論
5.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5.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5.3 本章小結
6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的可控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6.1 N摻雜TiO2球表面原位生長MoS2的可控制備
6.2 結果與討論
6.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
6.2.2 光催化活性測試
6.2.3 光催化反應機理的研究
6.3 本章小結
7 結論與展望
7.1 結論
7.2 展望
參考文獻
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與研究成果
致謝
本文編號:40219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40219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