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論文 >

生物柴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燒及排放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03:38
  傳統(tǒng)化石能源的過度開采以及環(huán)保壓力的日益上升,燃用清潔替代燃料成為柴油機節(jié)能減排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國第六階段污染物排放法規(guī)對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碳氫化合物(HC)和顆粒物(PM)等污染物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旌先剂嫌欣诮档筒裼蜋C污染物排放以及促進能源高效利用。與柴油相比,生物柴油的十六烷值和粘度大,正丁醇的十六烷值和粘度小,兩者作為可再生含氧燃料可與柴油任意比例互溶,摻混使用可以實現(xiàn)燃料性能互補,提升燃料品質。本文制備了生物柴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分析了生物柴油和正丁醇不同的摻混比例對柴油機燃燒性能、排放性能和經(jīng)濟性的影響,研究了混合燃料燃燒顆粒物的微觀結構和氧化活性,為優(yōu)化燃燒和降低顆粒物排放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本文制備了B5N5、B5N10和B5N15(生物柴油體積分數(shù)為5%,正丁醇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5%、10%和15%,柴油體積分數(shù)分別為90%、85%和80%)三種混合燃料。開展了生物柴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互溶性試驗,測量和計算了混合燃料的主要理化特性。結果表明,混合燃料在常溫下靜置60天后仍然呈現(xiàn)澄清透明的穩(wěn)定體系,并無明顯的分層... 

【文章來源】:江蘇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6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生物柴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燒及排放特性研究


柴油機顆粒的生成過程

生物柴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燃燒及排放特性研究


三種試驗

密度圖,實物,密度,生物柴油


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3柴油主要成分為非極性的復雜烴類化合物。生物柴油和正丁醇中的非極性基團通過范德華力作用和柴油中的烴分子結合,同時生物柴油中的極性基團通過偶極子或氫鍵的作用和正丁醇分子結合。在這兩種力的作用下,生物柴油、正丁醇和柴油實現(xiàn)互溶;谌芙舛葏(shù)相近原則,分別以十六烷值和C/H原子比相似的正庚烷模擬柴油混合溶液,分子結構相似的葵酸甲酯代替生物柴油成分。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葵酸甲酯、正丁醇和正庚烷的溶解度參數(shù)相似,從而生物柴油、正丁醇和柴油可以自發(fā)溶解成穩(wěn)定、均勻的混合燃料。2.3生物柴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理化特性分析2.3.1密度密度是燃油最重要的參數(shù)之一,與燃油單位體積內的碳原子數(shù)量呈正相關,對柴油機運行有一定的影響。密度大的燃油攜帶的能量高,可以增加柴油機的輸出功率,但碳煙排放也隨之增加;其噴霧前鋒貫穿距變短,缸內不充分燃燒現(xiàn)象加。灰饑娪妥旆e碳增多,導致油路堵塞,使得油耗量增加。圖2.2為密度測試實物圖。把裝有待測燃料的玻璃量筒置于低溫恒溫水槽中,控制水槽溫度為20℃,待水槽溫度達到指定溫度時插入密度計(量程為700~800kg/m3)測量燃料密度,兩次試驗取平均值。圖2.2燃料密度測試實物圖Fig.2.2Physicalmapoffueldensitytest與柴油相比,在相同測試溫度下,隨著生物柴油添加以及正丁醇摻混比例升高,混合燃料的密度略有降低,密度大小順序為:柴油>B5N5>B5N10>B5N15。這是由于柴油主要由C10~C20的碳鏈組成,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C14~C20的脂肪酸,而正丁醇的碳原子數(shù)遠低于柴油和生物柴油。燃油密度又與單位體積內的碳原子數(shù)正相關,20℃時,柴油、B5N5、B5N10和B5N15的密度分別為829kg/m3、828kg/m3、827kg/m3和826kg/m3。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密植是挖掘大豆產(chǎn)量潛力的重要栽培途徑[J]. 尹陽陽,徐彩龍,宋雯雯,胡水秀,吳存祥.  土壤與作物. 2019(04)
[2]《中國移動源環(huán)境管理年報(2019)》發(fā)布[J]. 本刊編輯部.  中國能源. 2019(10)
[3]摻混含氧燃料對柴油機氧化催化器+催化型柴油機顆粒捕集器氧化及再生特性的影響[J]. 沈穎剛,蔣文濤,盧申科,陳貴升,鄒超,許楊松.  內燃機工程. 2019(05)
[4]《中國油氣產(chǎn)業(yè)發(fā)展分析與展望報告藍皮書(2018—2019)》正式發(fā)布[J]. 胡敏.  煉油技術與工程. 2019(05)
[5]公交車燃用B5生物柴油的非常規(guī)污染物排放特性及對區(qū)域大氣污染物減排的作用[J]. 趙哲,馬成功,張超,王鳳濱,黎蘇.  環(huán)境工程學報. 2018(11)
[6]淺析能源危機與環(huán)境惡化情況下內燃機的替代燃料[J]. 卜子東,徐笑笑.  內燃機與配件. 2018(17)
[7]正丁醇/柴油復合燃燒對輕型柴油機排放的影響[J]. 田維,楚云路,肖邦,韓志強,夏琦.  環(huán)境科學學報. 2018(06)
[8]生物柴油常溫常壓下燃燒碳煙微粒的理化及團聚特性[J]. 李川,吳波,劉天霞,劉一鳴,胡獻國.  農業(yè)工程學報. 2017(13)
[9]中國輕型車第六階段排放標準解讀[J]. 吳春玲,趙亮,劉雙喜,高章.  內燃機與配件. 2017(07)
[10]生物質熱解實驗及其動力學模型研究[J]. 王瑀喆,汪波,張桉童,李永華.  電力科學與工程. 2017(01)

博士論文
[1]煤基固體酸的優(yōu)化制備及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特性研究[D]. 于賀偉.山東大學 2019
[2]生物柴油調合燃料缸內廢氣氛圍顆粒物的形成與特征研究[D]. 瞿磊.江蘇大學 2017
[3]不同燃料對柴油機排氣顆粒物的影響研究[D]. 郝斌.天津大學 2014
[4]不同特性燃料條件下柴油機缸內微粒納觀結構、表面官能團及氧化活性的研究[D]. 王林.天津大學 2012
[5]柴油機缸內微粒的微觀結構、表面官能團及氧化特性研究[D]. 張煒.天津大學 2010
[6]現(xiàn)代柴油機全氣缸取樣系統(tǒng)開發(fā)及缸內微粒理化特性研究[D]. 董素榮.天津大學 2007

碩士論文
[1]鈣基催化劑用于乙醇制備正丁醇的研究[D]. 王淑芹.北京化工大學 2016
[2]低摻燒比生物柴油排放及顆粒物理化特性研究[D]. 趙小明.江蘇大學 2016
[3]利用微生物油脂原位制備生物柴油和多元醇酯類潤滑油[D]. 張艷.北京化工大學 2016
[4]多次噴射策略下生物柴油對發(fā)動機燃燒與排放影響的數(shù)值計算研究[D]. 孫夢婷.華中科技大學 2016
[5]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HCCI燃燒與排放特性的試驗研究[D]. 趙志新.長安大學 2014
[6]中國非糧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資源調查化學成分分析及評價篩選[D]. 葉心芬.仲愷農業(yè)工程學院 2014
[7]燃料特性對柴油機顆粒物表面官能團及氧化活性影響研究[D]. 李博.天津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60576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60576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ae75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