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鈀團簇的結構和催化活性的理論研究
【學位單位】:南京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O641.1
【部分圖文】:
件?Gaussian09?程序。(引用自參考文獻?4:?WALKER?A?V.?J?Chem?Phys,?2005,122(9):??094310)。??如圖1-1所示,金屬團族的電子結構具有明顯的尺寸依賴性。金原子個數(shù)不??超過7的平面金團簇的前線分子軌道局域在配位未飽和的金原子上,易于發(fā)生化??1??
人們一般認為,反應物分子軌道容易接近平面小團簇的分子軌道,相??比之下,三維排布的大團簇分子軌道與基底分子的軌道將不能更有效地重疊。當??團簇的原子個數(shù)增加到38時,從圖1-1可以看出團簇的最高占據(jù)和最低非占據(jù)??分子軌道之間的能隙差很小。若團簇原子個數(shù)繼續(xù)增加,能級將會變成連續(xù)的,??類似于塊體材料的能帶。特別是對第一副族Cu、Ag、Au金屬構成的團簇,尺寸??依賴的電子結構體現(xiàn)在其等離子體性質中。與之相關的光學性質也會受到尺寸大??小的影響,團簇在光催化中的催化也隨之發(fā)生變化[5]。??廣義上,金屬團簇和納米顆粒都是由幾個(不少于兩個)或者數(shù)百萬個原子構??成的聚集體[6]。Schmid等人指出專業(yè)術語“團簇”(cluster)和“納米顆!??(nanoparticle)沒有嚴格的區(qū)分,人們往往將二者當做同義詞使用[71。如果對二者??進行定性地的區(qū)分,或許可以基于以下的事實:“團簇”往往指的是化學組成和??結構都有精確定義的物質,而“納米顆!币话闶侵副碚鞑荒敲淳珳是曳植荚谝??定尺寸范圍內(1到100?nm)的顆粒[7]。Corma課題組在最新的一篇綜述中將團簇??表述為處于納米顆粒和單原子之間的顆粒
圖1.3本論文的主要研宄內容是AU和Pd團簇的結構,穩(wěn)定性及催化活性。??針對前面介紹的研宄背景,本論文對小尺寸的金和鈀團簇的穩(wěn)定性和催化活??性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如圖1-3所示,主要研宄內容如下:??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素芹;王立;戴高鵬;侯秋飛;;棒狀Ag_2CO_3/SrCO_3的制備與高可見光光催化活性(英文)[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7年02期
2 陳前林;吳建青;;改性對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響[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1期
3 陳士夫,陶躍武;熱處理對TiO_2光催化活性的影響[J];南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4期
4 劉建軍,于迎春,李英駿,賀紅亮,譚華,徐康;TiO_2的沖擊波活化及其光催化活性[J];高壓物理學報;1999年02期
5 湛社霞;;影響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光催化活性的因素以及光催化劑的制備與應用[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6 李曉莉 ,曲雅煥 ,蘇樹貴;聚合物載體-釹配合物對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1994年05期
7 王曉東;;高聚物三相催化劑[J];浙江化工;1987年04期
8 俞志明;仲崇祺;陳滇寶;唐學明;;WCl_6-C_(10)H_(21)OH-Al(i-Bu)_3催化體系合成1,2—聚丁二烯的研究[J];青島化工學院學報;1987年02期
9 A.Vass H.P.Boehm;陳仁輝;;炭的催化反應[J];新型碳材料;1987年01期
10 李玉良;潘鶴楓;李廣全;歐陽均;;聚合物載體-稀土金屬配合物的研究 Ⅳ.含亞硫;酆衔镙d體-稀土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活性[J];化學學報;1987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彥樂;金和鈀團簇的結構和催化活性的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8年
2 田偉;氮化碳基材料催化環(huán)境污染物光降解與二氧化碳固定研究[D];東南大學;2017年
3 趙國升;釩酸鉍材料的微觀結構調控、形成機理及顏色性質與光催化活性研究[D];遼寧大學;2018年
4 黃剛;鈀/金屬—有機框架納米復合材料的疏水性修飾改善多相催化性能[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年
5 沈麗娟;含Zr、Ti等具有光催化活性的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的合成、改性及調變[D];福州大學;2015年
6 沈宏芳;鐵酸鑭和鈦酸鍶及其復合物的制備及光催化活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
7 楊翠霞;堿性氧電極非鉑催化劑的研究[D];武漢大學;2015年
8 祝建琦;單層二硫化鉬的相調控及其應用[D];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9 張煒;糖-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10 張留學;具有光催化活性的納米TiO_2復合抗菌纖維的低溫制備及性能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栗改梅;N/rGO-TiO_2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8年
2 柴美娟;氧化鋁基納米材料燃燒合成及其可見光催化活性研究[D];河北科技大學;2015年
3 葉穎;CuInZnS基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可見光下對NO氣體光催化降解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8年
4 卿多文;氯氧化鉍/摻鈷鍶鐵氧體/石墨烯的制備及結構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8年
5 劉碧玉;碘氧化鉍的制備及可見光催化性能[D];河北師范大學;2017年
6 柳歡;復合改性納米TiO_2可見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河南工業(yè)大學;2018年
7 李玲;氧化鉬納米復合材料的制備、表征及其在電解水析氫中的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年
8 劉棟;g-C_3N_4的制備與應用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8年
9 楊子銳;含催化活性成分碳材料的制備及其應用[D];廣州大學;2018年
10 徐海斌;非貴金屬催化劑應用于氧氣析出與還原反應[D];大連理工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504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85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