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密度泛函理論的過渡金屬酞菁配合物氧還原反應(yīng)催化能力
【圖文】:
圖1TMPcs結(jié)構(gòu)Fig.1StructureofTMPcs
MPcs吸附相應(yīng)物質(zhì)的能力越強,,正負號僅表示能量轉(zhuǎn)移方向.實驗結(jié)果[3-4]表明,除TiPc以外的4種TMPcs的氧還原能力依次為FePc>CoPc>CuPc>NiPc,而如表1所示,其O2吸附能值大小也有相同的次序.因此,TMPcs的O2吸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氧還原催化能力,其值越大越有利于氧還原反應(yīng)的進行.TiPc的O2吸附能值大于FePc和Pt,據(jù)此可以推測氧還原催化能力也可能強于FePc和Pt.圖3TMPcs的O2吸附結(jié)構(gòu)示意圖Fig.3TheoxygenadsorptionstructureofTMPcs表1反應(yīng)物、產(chǎn)物和中間產(chǎn)物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能值Tab.1Theadsorptionenergyofreactant,productandinter-mediateproductsoncatalysts催化劑吸附能/eVO2H2OH2O2OHTiPc-3.19-0.99-4.31-2.61FePc-1.16-1.05-1.05-3.41CoPc-0.40-0.32-0.24-2.36CuPc-0.27-0.47-0.45+0.39NiPc-0.18-0.28-0.34-0.91Pt-1.31-0.82-1.34-3.03除了O2吸附,TMPcs表面的OH吸附也是影響TMPcs氧還原催化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TMPcs的OH吸附結(jié)構(gòu)如圖4所示.催化劑的OH吸附能力并不是越強越好.表1中CuPc的OH吸附能最小為+0.39eV,這說明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麗娟;在石墨及聚酞菁化合物電極上氧還原的電催化[J];催化學報;1988年01期
2 黃幼菊;李偉善;黃青丹;李偉;張慶龍;蔣臘生;;氫鉬青銅對鉑催化氧還原反應(yīng)的促進作用[J];高等學;瘜W學報;2007年05期
3 位辰先,田建華,梁寶臣,劉邦衛(wèi);制備條件對卟啉鈷氧還原催化性能的影響[J];天津理工學院學報;2004年03期
4 孫曉然;李光躍;夏定國;張立美;李釩;;均苯四甲酰亞胺橋聯(lián)的聚酞菁亞鐵的氧還原反應(yīng)(英文)[J];物理化學學報;2013年07期
5 左小剛;;硫酸鹽還原菌對陰極氧還原反應(yīng)的影響[J];新疆有色金屬;2013年05期
6 徐莉;林瑞;丁蕾;戴先峰;喬錦麗;;高溫處理對碳載吡啶鈷催化氧還原性能的影響[J];高等學;瘜W學報;2012年07期
7 陸兆鍔,張關(guān)永,鐘天耕,方國女;酸性噴淋石墨屑電極氧還原為過氧化氫研究[J];電化學;1996年02期
8 王愛琴;任奇志;劉雙艷;麻曉霞;謝先宇;;熱處理溫度對鈷卟啉負載碳黑電催化劑的結(jié)構(gòu)及氧還原性能的影響[J];高等學;瘜W學報;2009年04期
9 陸兆鍔,鍾天耕,張關(guān)永;聚鄰苯二胺膜電極上氧還原為過氧化氫[J];電化學;1995年02期
10 李秀玲,欒積毅,武冬梅,史衛(wèi)國,趙玉佳;聚四氨基酞菁鈷對氧還原的電催化性質(zhì)[J];佳木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閆晶;袁曉利;袁定勝;;氮摻雜石墨化介孔炭的制備及其氧還原性能[A];第30屆全國化學與物理電源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陳艷霞;;鉑和金電極上氧還原機理與動力學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3分會:電催化與潔凈能源電化學轉(zhuǎn)化[C];2014年
3 張慧娟;李昊亮;李梅;鄧成成;楊俊和;;基于煙煤的無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研究[A];第一屆全國儲能科學與技術(shù)大會摘要集[C];2014年
4 楊立軍;蔣雨霏;胡征;;開發(fā)在酸/堿性介質(zhì)中有高氧還原催化活性的碳基納米材料[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7分會:能源納米科學與技術(shù)[C];2014年
5 于亞楠;包淑娟;;非金屬(N、P、S)摻雜型石墨烯的氧還原催化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3分會:電催化與潔凈能源電化學轉(zhuǎn)化[C];2014年
6 楊立軍;趙宇;馬延文;王喜章;胡征;;碳基無金屬氧還原電催化機理探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4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7 楊植;聶華貴;肖助兵;魯焱琦;黃少銘;;納米碳基非貴金屬材料在電催化氧還原中的應(yīng)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37分會:能源納米科學與技術(shù)[C];2014年
8 韓傳龍;王勇;;含氮中空碳半球的制備及其催化氧還原反應(yīng)性能研究[A];第十四屆全國青年催化學術(shù)會議會議論文集[C];2013年
9 蔣雨霏;楊立軍;胡征;;硼氮共摻雜微結(jié)構(gòu)對碳納米管氧還原電催化性能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23分會:電催化與潔凈能源電化學轉(zhuǎn)化[C];2014年
10 石晶晶;喬錦麗;;無金屬氮硫雙摻雜介孔碳氧還原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催化機理研究[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shù)年會(第十二章)[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游誠航;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高性能碳基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的制備與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白佛;碳基/過渡金屬(Co、Cu)氧還原催化劑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蔣雨霏;碳基無金屬氧還原電催化劑的設(shè)計及作用機理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4 孫濤;酸性介質(zhì)中新型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的設(shè)計、性能及調(diào)控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5 周學俊;M-N_x/C類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材料的構(gòu)筑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D];東華大學;2016年
6 陽梅;氮摻雜碳材料的制備及其氧還原電催化性能研究[D];湘潭大學;2016年
7 韓策;過渡金屬/雜原子摻雜納米碳材料制備及其電催化氧還原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6年
8 張曉鳳;非貴金屬(氫)氧化物/石墨烯復(fù)合物的電化學合成及其對氧還原反應(yīng)催化性能[D];福建師范大學;2016年
9 楊建;多巴胺摻雜的多元碳基催化劑設(shè)計與氧還原性能研究[D];河南大學;2016年
10 袁文靜;幾種氮摻雜多孔碳材料的大量制備及其催化氧還原性能研究[D];安徽大學;201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文心;鉑單原子層修飾型低溫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催化劑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楊俊;吲哚類化合物修飾碳載鈷催化劑對氧還原催化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3 黃慧慧;新型碳基非貴金屬催化劑的可控制備及其高效氧還原性能研究[D];溫州大學;2015年
4 劉林;空心碳球負載鐵、鈷納米材料在氧還原反應(yīng)中的應(yīng)用[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年
5 王娟;離子液體作為鋰空氣電池電解質(zhì)的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6 金念;含氧石墨烯負載鉑基合金催化劑的氧還原反應(yīng)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7 曹泰;氮摻雜碳納米管的制備及其氧還原性能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6年
8 蘇小鋼;基于對苯二胺的燃料電池非貴金屬氧還原催化劑[D];南京大學;2016年
9 沈麗明;碳基納米籠包裹鉑催化劑構(gòu)建及其抗醇氧還原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10 湛芳;氧還原催化劑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5798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2579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