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嵌段共聚物PFH-b-PDMAEMA的可控制備與熒光性能研究
本文選題:剛柔嵌段共聚物 切入點:聚芴 出處:《科技通報》2017年12期
【摘要】:結合可控Suzuki偶聯(lián)聚合與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的"雙可控"法制備剛柔嵌段共聚物聚9,9-二己基芴-b-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FH-b-PDMAEMA)。研究顯示,以可控Suzuki偶聯(lián)聚合得到的PFH分子量較高且分子量分布(PDI)較窄,并且以端基修飾的聚芴(PFH-Br)為大分子引發(fā)劑的ATRP成功聚合得到結構明確且PDI較低的PFH-b-PDMAEMA,該聚合反應符合活性聚合特征,可控性良好。對PFH-b-PDMAEMA在四氫呋喃溶液中的熒光性能進行了初步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熒光性能主要受PFH嵌段決定,并且共聚物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存在聚集熒光猝滅現(xiàn)象。因此,要獲得高強度的熒光性能,需要選擇合適的濃度范圍。
[Abstract]:In combination with controllable Suzuki coupling polymerization and atom transfer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 rigid and flexible block copolymer (9 / 9- dihexylfluorene-b- poly (N-dimethylaminoethyl methacrylate) / PFH-b-PDMAEMAA) was prepared by "double controllable" method. The PFH obtained by controllable Suzuki coupling polymerization has a higher molecular weight and a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the ATRP with terminal modified polyfluorene (PFH-Br) as a macromolecular initiator is successfully polymerized to obtain PFH-b-PDMAEMAA with a clear structure and a lower PDI. The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ccor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polymerization.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PFH-b-PDMAEMA in tetrahydrofuran solution were preliminarily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were mainly determined by the block PFH block, and the aggregati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the copolymers existed in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range. In order to obtain high intensity fluorescence, it is necessary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concentration range.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分類號】:O631.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光;白如科;;活性聚合法合成結構精確的含氟嵌段共聚物[J];高分子通報;2007年07期
2 李呂qG,趙國良;嵌段共聚物微觀分相理論[J];大連工學院學報;1980年01期
3 羅筱烈,馬德柱,蔣文博;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己內酯嵌段共聚物鏈化學結構研究[J];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1990年02期
4 許曉秋,黃樹基,李鳳英,邢利燕,孫佳年,,孫楊;乙丙嵌段共聚物結構與性能的關系[J];天津大學學報;1994年04期
5 李欣欣,林佳雄,吳平平,韓哲文;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制備含氟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J];化學世界;2000年S1期
6 李虹,張兆斌,胡春圃,應圣康;利用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制備水溶性含氟嵌段共聚物(英文)[J];合成橡膠工業(yè);2001年05期
7 梁暉,盧江,胡靜,鄧云祥;苯乙烯/α-蒎烯嵌段共聚物的性能研究[J];石油化工;2001年05期
8 常懷春,呂通建,郭文生;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與表征[J];應用化學;2001年08期
9 李鯤,郭建華,李欣欣,吳平平,韓哲文;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合成甲基丙烯酸丁酯與丙烯酸全氟烷基乙酯兩嵌段共聚物及其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學報;2002年02期
10 張愛英,馮增國,張勇,巴建華;聚乙二醇-b-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嵌段共聚物降解行為的研究[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建花;;雙親水嵌段共聚物存在下納米球自聚集的計算機模擬[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2 李一鳴;;嵌段共聚物與結構不同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之間相互作用的對比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3 趙玉榮;陳天宇;王新平;;成膜條件對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表面結構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施澤華;閔博飛;吳斌;諶東中;;新型線性-樹枝狀嵌段共聚物液晶的設計合成與表征[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5 李學進;梁好均;;嵌段共聚物體系的多尺度分子模擬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6 李玉虎;宮玉梅;何天白;;溶劑擇優(yōu)親和性對溶液澆鑄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為的影響[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7 于彬;李寶會;史安昌;;兩嵌段共聚物在多種受限環(huán)境中的自組裝結構[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8 汪蓉;;嵌段共聚物薄膜相行為的理論模擬[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7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9 魏朵;郭榮;;嵌段共聚物的親疏鏈長度對親水改性布洛芬/嵌段共聚物復合聚集體結構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13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10 王非;李春忠;;定向嵌段共聚物薄膜制備納米孔陣列模板[A];2004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記者 吳苡婷;在微觀世界中精準重構[N];上?萍紙;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廣政;含多肽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與性能[D];復旦大學;2007年
2 劉美嬌;嵌段共聚物自組裝形成復雜結構的理論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3 王亞芬;組裝體的形貌、結構調控及機制[D];復旦大學;2013年
4 江志斌;高分子在受限條件下的構象和自組裝的理論模擬[D];南京大學;2014年
5 馬世營;不同拓撲結構的兩親性嵌段共聚物在溶液中自組裝的理論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5年
6 劉軒;螺旋聚異氰酸酯構筑新型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7 劉意;環(huán)境敏感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應用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8 徐陽;含PEO的嵌段共聚物CO_2發(fā)泡行為及其應用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5年
9 呂娟;嵌段共聚物膠束基因載體在促進內皮細胞增殖方面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5年
10 查利云;多組分高分子體系相變的分子模擬研究[D];南京大學;201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元中;雙親嵌段共聚物 PSt-b-P(St-alt-MA)-b-PAA的自組裝行為和乳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2 朱曉玉;固體表面介導十二烷基磺基甜菜堿和雙親嵌段共聚物Pluronic P123聚集體結構轉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陳汀;嵌段共聚物PS-b-PLA薄膜自組裝形貌和結構及應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5年
4 王德強;基于N-乙烯基己內酰胺的線形和四臂星形聚合物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5 馬陳雷;共價鍵與多重氫鍵鍵合的聚乳酸/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的制備與溶液自組裝[D];浙江大學;2015年
6 姜文博;復雜嵌段共聚物在球形空間受限情況下的自組裝[D];溫州大學;2015年
7 張晨;基于二噻吩并噻咯的熒光小分子和全共軛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年
8 高龍美;烯丙基鎳配合物制備聚噻吩嵌段共聚物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9 郭晨忱;自摻雜型噻吩類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與機理[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5年
10 李婷;聚乙二醇/聚酯類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熱致凝膠化類型轉換及藥物緩釋性能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573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65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