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子點標記的適配體技術在分析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量子點 切入點:適配體 出處:《分析科學學報》2016年01期
【摘要】:由于光學性質(zhì)獨特,量子點成為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極具應用前景的半導體納米材料,作為熒光標記物在生物和化學領域備受關注。隨著生物技術的發(fā)展,適配體以其高特異性、強親和力等特點被用作生物探針或生物傳感元件,在分析檢測中得到廣泛應用。將量子點與適配體結合構建的納米生物識別體系,互補結合適配體和量子點的特殊性質(zhì),可實現(xiàn)對靶標物質(zhì)的超靈敏、高選擇性及快速檢測。本文概述了量子點的合成、修飾及其與適配體的偶聯(lián),重點介紹了近幾年基于量子點標記的適配體技術在生物分子、病原微生物、細胞、真菌毒素等方面的應用,并展望了該技術在分析檢測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Abstract]:Due to their unique optical properties, quantum dots have become promising semiconductor nanomaterials in recent years. As fluorescent markers, quantum dots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fiel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aptamers are highly specific. The strong affinity has been used as a biological probe or biosensor, an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analysis and detection. The nano-biometric recognition system, which combines quantum dots with aptamers, is complementary to the special properties of aptamers and quantum dots. In this paper, the synthesis and modification of quantum dots and their coupling with aptamers are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aptamer technology based on quantum dot labeling in biomolecules. The applica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 cell, mycotoxin and so on are discuss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is technique in the field of analysis and detection is also prospected.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藥學院;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藥用植物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81274072,81473346)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No.7152101)
【分類號】:O657.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巍;賈凌云;;適配體篩選方法研究進展[J];分析化學;2009年03期
2 謝海燕;陳薛釵;鄧玉林;;核酸適配體及其在化學領域的相關應用[J];化學進展;2007年06期
3 屈鋒;劉允;任肖敏;趙新穎;張經(jīng)華;;毛細管電泳在核酸適配體研究及核酸適配體篩選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9年Z2期
4 趙強;樂曉春;;核酸適配體親和色譜的研究進展[J];色譜;2009年05期
5 朱靜;黃勇;蔣小平;譚鐘揚;蔣健暉;沈國勵;俞汝勤;;基于核酸適配體-質(zhì)粒DNA復合物信號放大的熒光免疫傳感技術[J];分析化學;2009年11期
6 ;生物分析中的核酸適配體[J];分析化學;2012年05期
7 李瑜;王源升;于斌;張靜秋;董瑞;;核酸適配體在光生化檢測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2年14期
8 王周平;張維瀟;;適配體及其研究進展[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3年09期
9 ;《核酸適配體手冊》[J];分析化學;2013年12期
10 李曉佩;楊良嶸;黃昆;李文松;孫西同;劉會洲;;核酸適配體在生化分離及檢測領域中的研究進展[J];化工學報;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蔡圣;劉彩云;盧建忠;;基于核酸適配體和酶循環(huán)放大的腺苷化學發(fā)光檢測[A];中國化學會第十屆全國發(fā)光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巍;趙新穎;屈鋒;;毛細管電泳法篩選蛋白質(zhì)的核酸適配體的初步研究[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學術交流會(2010景德鎮(zhèn))論文集[C];2010年
3 楊曉娟;邴濤;梅宏成;上官棣華;;核酸適配體用于手性拆分L型和D型色氨酸[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學術交流會(2010景德鎮(zhèn))論文集[C];2010年
4 鄭冬梅;婁新徽;;一種基于結構開關型適配體的無標記熒光傳感法[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薛利云;周小明;邢達;;基于核酸適配體探針和酶輔助熒光信號擴增的等溫高靈敏度蛋白檢測方法[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6 馬文韜;古力;屈鋒;;毛細管電泳篩選大腸桿菌適配體的初步研究[A];全國生物醫(yī)藥色譜學術交流會(2010景德鎮(zhèn))論文集[C];2010年
7 梁好均;徐華國;鄧偉;;核酸適配體鏈構象轉變的研究[A];2014年兩岸三地高分子液晶態(tài)與超分子有序結構學術研討會摘要集[C];2014年
8 王曉芳;程琳;耿霞;趙強;;基于適配體修飾的磁珠和量子點熒光法檢測凝血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汪海林;章大鵬;;單核苷水平核酸適配體與蛋白質(zhì)相互作用分析[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10 溫桂清;范燕燕;梁愛惠;蔣治良;;核酸適配體納米金共振散射光譜檢測血清中鉀離子[A];中國化學會第十五屆全國有機分析及生物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潘文;核酸適配體在醫(yī)藥領域應用前景廣闊[N];中國醫(yī)藥報;2010年
2 于洋 田野;蛋白質(zhì)檢測有了新方法[N];吉林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玉坤;基于核酸適配體識別-時間分辨熒光納米探針的生物毒素檢測方法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2 陳霞;功能核酸的篩選及在分析檢測中的應用[D];武漢大學;2012年
3 林雪霞;微流控芯片與可控適配體技術用于細胞代謝物分析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4 周慶同;生物相空間中的適配體和藥物虛擬篩選[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5年
5 郭業(yè)民;基于適配體傳感器的牛奶中抗生素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研究[D];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6 嚴喜鸞;基于核酸適配體化學發(fā)光檢測新技術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7 胡獻剛;新興適配體在高效凈化/診斷環(huán)境與生物體內(nèi)污染物的特點及其機理[D];南開大學;2012年
8 譚譽宇;腫瘤細胞核酸適配體的篩選與序列優(yōu)化及其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4年
9 陳秀娟;鐮刀菌毒素核酸適配體的篩選及分析應用研究[D];江南大學;2015年
10 何婧琳;基于構象轉換和聚合酶反應的核酸適配體傳感分析方法及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月俠;蛋白質(zhì)寡核苷酸適配體的篩選與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2 李慧玲;BHL DNA適配體對銅綠假單胞菌群體感應系統(tǒng)抑制作用的研究[D];福建醫(yī)科大學;2015年
3 劉金釧;適配體納米金比色法靈敏度影響因素研究及其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的應用[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5年
4 于連元;核酸適配體修飾的納米顆粒在腫瘤靶向免疫治療及靶向熱療中的應用[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5年
5 趙變軍;基于適配體特異性作用的乳腺癌細胞表面多種腫瘤標記物同時檢測的新方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6 喬醴峰;基于核酸適配體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一步純化固定化研究及其應用[D];石河子大學;2015年
7 呂莉;基于適配體的酶聯(lián)吸光度法檢測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BB[D];山西大學;2015年
8 陳艷霞;核酸適配體/小檗堿熒光體系的構筑及分析應用[D];山西大學;2015年
9 呂琴;基于熒光標記適配體的熒光各向異性法檢測小分子[D];山西大學;2015年
10 朱志玲;基于核酸適配體的赭曲霉毒素A SPR檢測技術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656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656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