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晶體表面波與微腔耦合效應的研究
本文關鍵詞:光子晶體表面波與微腔耦合效應的研究 出處:《江蘇大學》2016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光子晶體 表面波 單向邊界模式 單向空氣波導模式 微腔模式
【摘要】:光子晶體的表面模式是光子晶體與介質之間的界面上形成的一種表面波,可以被用來實現表面諧振微腔和光子晶體表面波導等,在光子元件逐步替代電子元件成為通信器件主流的今天具有很高的利用價值。本文分別使用傳輸矩陣法和平面波展開法,對一維光子晶體和二維光子晶體中的表面波進行了研究,并在系統(tǒng)中設置缺陷微腔,通過微腔共振實現能量的耦合傳輸,從而設計出不同功能的光子器件。本文提出了一種含有金屬層和磁光材料層的半無限一維光子晶體耦合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可以產生表面等離子體激元、磁光缺陷模式和光學Tamm態(tài)的混合態(tài)特性,這個混合態(tài)耦合系統(tǒng)的電磁波被限定在一個半無限一維光子晶體金屬層和磁光表面缺陷之間的邊界上,可以將磁光材料層看作一個微腔,微腔中強烈的共振可以導致全透射。我們通過周期性結構的布洛赫定理和傳輸矩陣法對這種系統(tǒng)特性行了研究,發(fā)現可以通過改變磁光材料層的厚度,從混合態(tài)中獲得可調非互易性傳播。隨后本文基于二維磁光光子晶體邊界模式展開研究,邊界模式是被約束在磁光光子晶體邊界的表面波,如果我們對磁光光子晶體外加磁場,系統(tǒng)的時間反演對稱性被破壞,使該電磁波的群速度向著同一個方向,形成單向邊界模式。本文基于磁光光子晶體邊界單向特性設計了基于光子晶體的閉合環(huán)路,使得電磁信號能存儲于單個閉合環(huán)路,并在該環(huán)路一側預設一個微腔。另外再設計一個同樣的閉合環(huán)路,當兩個包含閉合環(huán)路的結構合并時,電磁信號通過微腔的耦合,使兩個閉合環(huán)路中的信號可相互讀寫;分離時,信號被存儲在閉合環(huán)路內部。由此設計了可分離讀寫存儲器。本文還利用兩個群速度方向相同的磁光光子晶體單向邊界模式耦合形成了單向空氣波導,如果我們在兩條平行的單向空氣波導間設置一個磁性微腔,則電磁信號可以從一條單向空氣波導中通過微腔被耦合到另一條空氣波導,如果將一邊的單向空氣波導改換成一個單向空氣波導閉合環(huán)路,通過外加磁場控制微腔屬性,則電磁信號不僅能從閉合環(huán)路中取出,也能被寫入閉合環(huán)路,同樣也可以被存儲在單個閉合環(huán)路中,實現電磁信號讀寫與存儲的功能。如果我們在兩條平行的單向空氣波導之間放置一個基于單向邊界波導設計的閉合環(huán)路,在環(huán)路與兩邊的單向空氣波導之間各設置一個磁性微腔,則可以實現電磁信號遠距離傳輸的功能,我們也可以通過增加環(huán)路個數,或者在橫坐標方向上增加環(huán)路的長度,來延長電磁信號能量耦合傳輸的距離。
[Abstract]:A semi - infinite one - 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coupling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two - 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 boundary .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73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方舟 ,嚴寒 ,小平;光子晶體[J];光機電信息;2002年12期
2 易小菊;控制光子的“半導體”——光子晶體[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S1期
3 ;科學家獲得光子晶體納米結構[J];光學儀器;2003年02期
4 李蔚;光電子技術的又一重大發(fā)展——光子晶體及其應用[J];世界產品與技術;2003年06期
5 胡興軍;楊燕;;光子晶體的技術和新產品開發(fā)情況[J];集成電路應用;2004年10期
6 蔣銳 ,曹三松;光子晶體可能成為磁激發(fā)器[J];激光技術;2004年03期
7 開桂云,董孝義,秦玉文,何杰,巴恩旭,汪美林;《全國光子晶體及其應用學術交流與發(fā)展戰(zhàn)略研討會》紀要[J];光電子·激光;2005年08期
8 孫濤濤;金碧輝;;光子晶體 數據聚焦分析[J];科學觀察;2006年05期
9 張勐;;面向未來超級計算機的光子晶體管[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07年04期
10 胡萍;何劍;;探究光子晶體的缺陷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顧忠澤;趙祥偉;朱蓉;;基于光子晶體的生物分子編碼[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2 婁建勇;徐鐵軍;徐寶連;邰偉瑩;;異質缺陷光子晶體的高性能光捕獲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3 李志遠;劉榮鵑;傅晉欣;;磁光光子晶體的理論和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光學前沿問題討論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京霞;崔麗影;田恩濤;江雷;宋延林;;大面積、高強度聚合物光子晶體的制備[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5 葛建平;;膠體光子晶體的磁組裝及顯示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4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6 馬龍;;光電子學新技術-光子晶體[A];江蘇省通信學會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7 汪河洲;;光子晶體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光纖通信暨第十三屆集成光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8 胡小永;江萍;楊宏;龔旗煌;;飛秒超快速可調諧有機光子晶體微腔[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9 顧忠澤;劉兆彬;趙祥偉;;可用于生物分子編碼的自組裝光子晶體[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10 王志兵;葉永紅;;光子晶體中光學微腔的發(fā)光調制[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正根;光子晶體學俏然崛起[N];中國電子報;2001年
2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周濟;光子晶體:光信息時代的“半導體”[N];中國電子報;2005年
3 張孟軍;攀登光子晶體高峰的人[N];科技日報;2004年
4 劉霞;美制成兼具電學光學性質的光子晶體[N];科技日報;2011年
5 叢林;聚合物光子晶體研究取得進展[N];中國化工報;2011年
6 華凌;耐上千攝氏度高溫的光子晶體問世[N];科技日報;2012年
7 楊健;中科院取得光子晶體理論創(chuàng)新[N];人民日報;2003年
8 ;我國光子晶體中原子自發(fā)輻射特性研究獲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6年
9 新華;可變色塑料薄膜開發(fā)成功[N];福建科技報;2007年
10 ;穿上變色塑料薄膜“新衣”,食品變質一看就知[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志宏;光子晶體應用理論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2 王昕;平面光子晶體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3 王曉玲;光子晶體在生化傳感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9年
4 李巖;光子晶體及其應用的數值模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4年
5 李文超;折射率可調的光子晶體及實驗的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6 冷晗陽;利用二維及三維非線性光子晶體調控倍頻光波和糾纏光子的實驗研究[D];南京大學;2014年
7 葛瀟塵;基于光子晶體和人造表面等離子體的諧振腔器件研究[D];浙江大學;2015年
8 邢慧慧;可調帶隙光子晶體/液晶光功能材料的制備及調控機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9 傅濤;等離子體填充金屬光子晶體Cherenkov輻射源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4年
10 朱海濱;光子系統(tǒng)中非互易傳輸現象及光子器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天龍;光子晶體熱控涂層的力學行為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2 王棟柱;光子晶體與金屬納米復合體系的光學增強效應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3 余鈞;太赫茲波段二維金屬光子晶體的透射研究[D];清華大學;2014年
4 范卉青;多孔硅表面缺陷腔光子晶體的傳感特性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5 謝望;鐵酸鉍反蛋白石光子晶體的制備和光催化性能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6 劉雯;多重準晶光子晶體的設計和制作方法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7 馬桂杰;SOI基SiO_x柱光子晶體的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5年
8 路光;光波在非對稱多層膜光子晶體中的零反射傳輸特性[D];山東大學;2015年
9 蔡園園;電泵浦有機準晶光子晶體激光器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10 黃哲;類石墨烯與漸變結構光子晶體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3647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36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