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吡啶作為橋接單元的1,4-二酮吡咯并吡咯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
本文關鍵詞:基于吡啶作為橋接單元的1,4-二酮吡咯并吡咯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
更多相關文章: 共軛聚合物 吡咯并吡咯二酮 聚合物太陽電池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
【摘要】:可溶液加工的π共軛聚合物因其具有成本低廉、質量輕、可制備大面積器件、柔性器件等突出特性,成為近年來人們的研究熱點。通過合理設計分子結構來調控和改善其光學性質,前線分子軌道能級、薄膜表面形貌、載流子遷移率等,以期望獲得性能優(yōu)異的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其中,以電子給體-受體(D-A)交替結構的窄帶隙共軛聚合物成為合成設計的重點。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具有強的吸電子特性、良好的平面結構及高的載流子遷移率;此外,吡咯并吡咯二酮可以在3,6位引入不同的芳香基團進行化學修飾,以此調節(jié)基于DPP共軛聚合物的吸收光譜及HOMO/LUMO能級。因此,本論文設計合成了一系列基于DPP的新型共軛聚合物,應用于聚合物太陽電池及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的研究中。本文第二章,通過Stille偶聯(lián)合成了基于DPP和(E)-1,2-二(噻吩-2-基)乙烯的共軛聚合物PTDPP-Ph和PTDPP-Py,引入苯基或2-吡啶基作為橋接單元。將兩種聚合物作為給體材料分別與PC61BM共混作為活性層,制備本體異質結太陽電池,聚合物PTDPP-Ph的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填充因子、能量轉換效率分別為0.95 V、5.20 mA cm-2,50.78%,2.51%;聚合物PTDPP-Py的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填充因子、能量轉換效率分別為0.70 V、8.80 mA cm-2,52.93%,3.26%。本文第三章,通過Stille偶聯(lián)合成了基于DPP和2,5-二(3-己基噻吩-2-基)噻吩并[3,2-b]噻吩的區(qū)域異構共軛聚合物d-PDBPy和p-PDBPy。通過改變橋接單元吡啶基在聚合物鏈中的取向,聚合物的空間結構、光學性質、HOMO/LUMO能級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以聚合物d-PDBPy和p-PDBPy作為活性層,制備底柵極/頂接觸結構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s)器件,其空穴遷移率分別為3.2×10-4 cm~2V~(-1) s~(-1),0.35 cm~2V~(-1) s~(-1)。本文第四章,以2-吡啶基取代的DPP為受體單元,延長聚合物鏈中給體單元的共軛長度,合成了聚合物PDBPy-T、PDBPy-TT、PDBPy-DTT。將三種聚合物作活性層,制備底柵極/頂接觸結構的有機場效應晶體管(OFETs)器件,聚合物PDBPy-T、PDBPy-TT、PDBPy-DTT的空穴遷移率分別為3.0×10-4 cm~2V~(-1) s~(-1),3.1×10-3 cm~2V~(-1) s~(-1),3.0×10-5 cm~2V~(-1)s~(-1)。
【關鍵詞】:共軛聚合物 吡咯并吡咯二酮 聚合物太陽電池 有機場效應晶體管
【學位授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33.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緒論11-29
- 1.1 引言11
- 1.2 聚合物太陽電池11-15
- 1.2.1 聚合物太陽電池的研究意義及進程11
- 1.2.2 聚合物太陽電池的工作機理及器件結構11-14
- 1.2.3 聚合物太陽電池的性能參數(shù)14-15
- 1.3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15-16
- 1.3.1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的研究意義及進程15
- 1.3.2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的器件結構和工作原理15-16
- 1.3.3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的性能指標16
- 1.4 DPP在有機半導體材料方面的應用16-27
- 1.4.1 基于DPP的共軛聚合物在太陽能電池方面的應用17-24
- 1.4.2 基于DPP的共軛聚合物在場效應晶體管方面的應用24-27
- 1.5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及創(chuàng)新之處27-29
- 1.5.1 本論文的研究內容27-28
- 1.5.2 本論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28-29
- 第二章 2-吡啶基取代苯基對吡咯并吡咯二酮共軛聚合物的光電性能影響29-44
- 2.1 引言29
- 2.2 實驗部分29-35
- 2.2.1 原料和試劑29-30
- 2.2.2 表征儀器和設備30-31
- 2.2.3 聚合物太陽電池器件的制備31
- 2.2.4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制備31
- 2.2.5 單體及聚合物的設計合成31-35
- 2.3 結果與討論35-43
- 2.3.1 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35-36
- 2.3.2 聚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能36
- 2.3.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36-37
- 2.3.4 聚合物的電化學性能37-38
- 2.3.5 聚合物的理論計算38-39
- 2.3.6 聚合物的場效應性能研究39-40
- 2.3.7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40-42
- 2.3.8 聚合物與PC61BM的共混形貌分析42-43
- 2.4 本章小節(jié)43-44
- 第三章 吡啶基取向對吡咯并吡咯二酮共軛聚合物的光電性能影響44-59
- 3.1 引言44
- 3.2 實驗部分44-50
- 3.2.1 原料和試劑44-45
- 3.2.2 表征儀器和設備45
- 3.2.3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制備45-46
- 3.2.4 單體及聚合物的設計合成46-50
- 3.3 結果與討論50-58
- 3.3.1 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50-51
- 3.3.2 聚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能51
- 3.3.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51-52
- 3.3.4 聚合物的電化學性能52-53
- 3.3.5 聚合物的理論計算53-54
- 3.3.6 聚合物的場效應性能54-57
- 3.3.7 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分析57-58
- 3.4 本章小節(jié)58-59
- 第四章 給體單元共軛長度的控制對DPP共軛聚合物光電性能的影響59-68
- 4.1 引言59
- 4.2 實驗部分59-62
- 4.2.1 原料和試劑59-60
- 4.2.2 表征儀器和設備60
- 4.2.3 聚合物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制備60
- 4.2.4 單體及聚合物的設計合成60-62
- 4.3 結果與討論62-67
- 4.3.1 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62
- 4.3.2 聚合物的熱穩(wěn)定性能62
- 4.3.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62-63
- 4.3.4 聚合物的電化學性能63-64
- 4.3.5 聚合物的理論計算64-65
- 4.3.6 聚合物的場效應性能65-67
- 4.4 本章小節(jié)67-68
- 結論68-69
- 參考文獻69-7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謝79-80
- 答辯委員會對論文的評定意見8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海鵬,曾繁滌,劉世俊;共軛聚合物的電致發(fā)光[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朱小龍,梁會琴;計算線性共軛聚合物能譜的群論方法[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張璐;封偉;;樹枝狀共軛聚合物研究[J];化學進展;2007年Z1期
4 劉中義;李彥軍;黃鵬程;;一種新型低帶隙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學性質[J];化學學報;2008年08期
5 張子印;劉彩霞;宋微娜;殷德剛;司馬義·努爾拉;;分子內電荷移動型共軛聚合物的固相法制備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03期
6 支俊格;徐秀玲;申進波;趙瑋;佟斌;董宇平;;熒光共軛聚合物在生物大分子檢測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9年04期
7 賀芳;王樹;;基于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蛋白質檢測[J];化學進展;2009年11期
8 陳濤;徐慎剛;王艷榮;曹少魁;;含金屬配合物的共軛聚合物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0年02期
9 苗麗坤;劉興奮;范曲立;黃維;;基于熒光共軛聚合物的金屬離子檢測[J];化學進展;2010年12期
10 徐巍棟;賴文勇;范曲立;黃維;;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國科學:化學;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維;;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學生物傳感領域的應用[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區(qū)潔美;胡成龍;陳旭東;;表面增強熒光光譜研究共軛聚合物的發(fā)光及其影響機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3 唐艷麗;曹阿麗;劉越;;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在酶檢測、可控殺菌等方面的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4 田文晶;李耀文;薛麗麗;李慧;李在房;;給受體共軛聚合物的能級、分子結構設計及其在光伏電池的應用[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5 王樹;;共軛聚合物的生物識別與傳感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6 馬於光;;共軛聚合物的物性放大效應[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7 胡玉琴;肖毅;黃紅梅;尹篤林;肖小明;;新型熒光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學性能的研究[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陳仕艷;應燕君;王華平;;新型給受體結構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9 于宗強;袁柱良;譚松庭;;一種新型含芴和聯(lián)苯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發(fā)光性能研究(英文)[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路勝利;曹鏞;;新型乙烯撐和乙炔撐給體與受體交替共軛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江曼;具有深HOMO能級的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與光電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陳圳輝;基于含氧族雜原子的苯并二唑的D-A型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光電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周常明;新型功能分子與組裝單元的制備與組裝[D];復旦大學;2013年
4 劉春晨;帶有可熱脫除側鏈的共軛聚合物/小分子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鄭超;共軛聚合物雜原子修飾、構象控制及光電性質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4年
6 張余寶;含氯共軛聚合物及氮雜并苯類分子的合成與表征[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7 姚詩余;基于溶于綠色溶劑的共軛聚合物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吳志鴻;新型共軛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陽電池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9 曾文南;聚芳烴二炔類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馮繼昌;熒光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熒光傳感特性[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源;用于熒光探針的基于聚(9,9-二辛基芴)衍生物的共軛聚合物納米粒子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張沛霖;新型2,3-二噻吩基喹喔啉有機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年
3 胡桐;基于苯并二噻吩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王y,
本文編號:10895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89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