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剛性多羧酸的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構筑及其性能表征
本文關鍵詞:基于剛性多羧酸的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構筑及其性能表征
更多相關文章: 剛性多羧酸 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 拓撲 磁性質 熒光性能
【摘要】:金屬-有機配合物在吸附分離、催化、光學和電學等領域具有應用潛力,設計和合成此類材料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本論文在溶劑熱條件下,基于剛性多羧酸配體1,1':4',1"=4",1"'f-四聯苯-2,4,2"',4"'四羧酸(H4qptc)和七個含氮輔助配體[4,4’-二咪唑聯苯(4,4'-bibp)、1,4-二咪唑苯(1,4_bib)、4,4’-二(咪唑-1-甲基)聯苯(4,4'-bimbp)、1,3-二(4-吡啶)丙烷(1,3-dpp)、吡啶(bipy)、2,2-聯吡啶(2,2-bipy)和1,10-鄰菲羅啉(phen)],與過渡金屬離子(Co2+、Mn2+、Ni2+、Cd2+Cu2+)構筑了11個結構新穎的金屬-有機配合物,分子式如下:{[Mn2(qptc)(4,4'-bibp)(H2O)4]·2H2O}n(1) [Mn2(qptc)(1,4-bib)(H2O)8]n (2) [Co2(qptc)(4,4'-bimbp)(H2O)2]n(3) {[Mn2(qptc)(1,4-bib)(H2O)2]·2H2O}n(4) [Ni2(qptc)(1,4-bib)(H2O)8]n (5) [Co2(qptc)(1,3-dpp)(H2O)3] H2O}n (6) [Cu3(qptc)1.5(bipy)7(H2O)]n(7) [Cu(qptc)0.5(2,2-bipy)(H20)]n(8) [Co(qptc)0.5(2,2-bipy)(H20)]n(9) [Cd2(qptc)(phen)2]n(10) [Ni(qptc)0.5(H20)2·2H2O]n (11)X-射線單晶衍射結果表明:配合物1是4,6-連接的多孔3D骨架結構,這個骨架是由含氮配體4,4'-bibp為柱子貫穿2D面而形成的,其拓撲符號為(44.62)(44.610.8)。配合物2是1D“之”字鏈結構,相鄰鏈通過羧基-水簇中的氫鍵作用拓展成三維超分子結構。配合物3是具有新穎拓撲類型的2D層狀結構,層與層之間通過π…π和C-H.π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結構。配合物4是以配體1,4-bib為柱子連接2D面而拓展成4,6-連接的3D多孔結構,其拓撲符號為(44.610.8)(44.62)。配合物5是1D“之”字鏈狀結構,相鄰鏈通過非共價作用形成3D超分子網絡。配合物6是4,6-連接的3D網絡結構,其Schlafli符號為(3.4.54)(32.4.55.66.7)。配合物7是4,4-連接的2D波浪狀層狀結構,其Schlfifli符號(64.72)2(66)。配合物8和9是同構的,均為格子狀的2D層狀結構,拓撲類型為sql。配合物10是4,4-連接的雙節(jié)點3D網絡結構,其拓撲類型為lvt。配合物11是1D直鏈結構,相鄰鏈通過分子間氫鍵作用連接成3D超分子結構。并對配合物1-11進行了元素分析、紅外檢測分析、熱重分析和粉末衍射分析等表征。此外,對配合物1-6進行了磁性質測試,結果表明配合物1和6具有反磁性,配合物2具有順磁性,配合物3、4和5的磁性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還對配合物10進行了的固體熒光檢測分析,其熒光光譜與配體H4qptc的相比發(fā)生了紅移。
【關鍵詞】:剛性多羧酸 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 拓撲 磁性質 熒光性能
【學位授予單位】:中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1.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緒論12-23
- 1.1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概述12-13
- 1.2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研究現狀13-15
- 1.2.1 國外研究現狀13
- 1.2.2 國內研究現狀13-15
- 1.3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方法15-16
- 1.3.1 反應釜法15-16
- 1.3.2 真空封管法16
- 1.4 構筑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影響因素16-20
- 1.4.1 金屬離子16
- 1.4.2 有機配體的影響16-19
- 1.4.3 其他因素19-20
- 1.5 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應用20-22
- 1.5.1 氣體存儲20-21
- 1.5.2 催化劑21
- 1.5.3 磁學材料21-22
- 1.6 本文的選題意義和目的22-23
- 第二章 實驗部分23-29
- 2.1 實驗試劑23-24
- 2.2 主要反應儀器24
- 2.3 配合物 1~11的合成24-27
- 2.4 測試儀器和測試條件27-28
- 2.5 配合物的結構解析28-29
- 第三章 基于H_4qptc和咪唑類配體的金屬-有機配合物29-57
- 3.1 X-單晶衍射參數及主要鍵長鍵角29-32
- 3.2 配合物 1~5 的晶體結構32-44
- 3.2.1 {[Mn_2(qptc)(4,4'-bibp)(H_2O)_4]·2H_2O}_n (1)32-34
- 3.2.2 [Mn_2(qptc)(1,4-bib)(H_2O)_8]_n (2)34-37
- 3.2.3 [Co_2(qptc)(4,4'-bimbp)(H_2O)_2]_n (3)37-39
- 3.2.4 {[Mn_2(qptc)(1,4-bib)(H_2O)_2]·2H_2O}_n (4)39-42
- 3.2.5 [Ni_2(qptc)(1,4-bib)(H_2O)_8]_n (5)42-44
- 3.3 配合物的性能測試分析44-56
- 3.3.1 紅外光譜44-47
- 3.3.2 熱穩(wěn)定性47-48
- 3.3.3 X-射線粉末衍射分析48-50
- 3.3.4 磁性分析50-56
- 3.4 本章小結56-57
- 第四章 基于H_4qptc和吡啶類配體的金屬-有機配合物57-72
- 4.1 X-單晶衍射參數及主要鍵長鍵角57-59
- 4.2 配合物 6~9 的晶體結構59-66
- 4.2.1 {[Co_2(qptc)(1,3-dpp)(H_2O)_3]·H_2O}_n (6)59-61
- 4.2.2 [Cu_3(qptc)_(1.5)(bipy)7(H_2O)]_n (7)61-63
- 4.2.3 [Cu(qptc)_(0.5)(2,2-bipy)(H_2O)]_n (8)63-64
- 4.2.4 [Co(qptc)_(0.5)(2,2-bipy)(H_2O)]_n (9)64-66
- 4.3 性能測試分析66-71
- 4.3.1 紅外光譜66-68
- 4.3.2 熱重分析68-69
- 4.3.3 X-射線粉末衍射分析69-70
- 4.3.4 磁性分析70-71
- 4.4 本章小結71-72
- 第五章 基于H_4qptc和phen的金屬-有機配合物72-78
- 5.1 晶體學數據和主要鍵長鍵角72-73
- 5.2 結構描述73-75
- 5.2.1 [Cd_2(qptc)(phen)_2]_n (10)73-75
- 5.3 性能測試分析75-77
- 5.3.1 紅外光譜分析75-76
- 5.3.2 熱重檢測分析76
- 5.3.3 X-射線粉末衍射分析76-77
- 5.3.4 熒光研究77
- 5.4 本章小結77-78
- 第六章 基于配體H_4qptc的金屬-有機配合物78-84
- 6.1 晶體學數據和主要鍵長鍵角78-79
- 6.2 結構描述79-81
- 6.3 性能測試分析81-83
- 6.3.1 紅外光譜分析81
- 6.3.2 熱重分析81-82
- 6.3.3 X-射線粉末衍射分析82-83
- 6.4 本章小結83-84
- 結論84-86
- 參考文獻86-100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100-101
- 致謝101-102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常橋穩(wěn);劉偉平;張妮;葉青松;余堯;諶喜珠;劉洋;李運燁;李春瑩;;乙酰丙酮鉑族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現狀及用途[J];貴金屬;2009年01期
2 劉桂榮;張寧;;含磺酸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研究[J];江西化工;2006年01期
3 陶春元;趙新萍;王傳旺;;過氧釩有機配合物及其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J];化學試劑;2005年12期
4 劉瑩;黃旋燕;陳宇鵬;陳碧荷;王正平;;稀土鋱三元有機配合物合成及熒光性能研究[J];化學工程師;2010年12期
5 閆冠峰;王權;魏柏林;孫曉晨;陳國慶;高淑梅;;一種新型銪的有機配合物的光物理特性及機理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10年10期
6 崔敏;王淑濤;劉春英;;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途徑研究進展[J];應用化工;2013年06期
7 唐寶華;;含茂基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遼寧化工;2010年03期
8 張麗軍,張武,馬懷柱;含茂基、18-冠-6鐠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9 王懷善,錢國棟,王民權,駱永石,林久令;鉺有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近紅外發(fā)光性能研究[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5年03期
10 葉云霞;魏麗花;盛維琛;張瑜;花銀群;;一種高量子效率Nd~(3+)有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發(fā)光性能研究[J];光電子.激光;2013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孫道峰;魏妍輝;孫杰;;低維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構筑及性能[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2 李政奇;吳立新;任詠華;;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凝膠及液晶性質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四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第2分會:溶液中的聚集與分子組裝[C];2013年
3 李祥子;魏先文;;新型有機配合物/貴金屬納米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33分會:納米材料合成與組裝[C];2014年
4 趙強;翁俊迎;卜顯和;;鑭的有機配合物發(fā)光-多齒吡啶配體(HPDQ)對金屬鑭的選擇性發(fā)光[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陳雁;張樂;韓朋德;王麗熙;張其土;;稀土(銪、鋱、鑭)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發(fā)光性能研究[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3分冊)[C];2010年
6 王慧慧;何沛;閆海剛;石建新;龔孟濂;;可見光激發(fā)的Eu(Ⅲ)三元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發(fā)光及LED器件[A];第七屆全國稀土發(fā)光材料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姜瑋;稀土元素有機配合物導數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特性的研究及其分析應用[D];山東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金玲;基于柔性長鏈多羧酸配體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與性質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黃瀟;有機配合物對汞的非生物甲基化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14年
3 雷婧;貴金屬(銥、鉑、金)有機配合物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4 鄭寶花;基于剛性多羧酸的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構筑及其性能表征[D];中北大學;2016年
5 王傳旺;過氧釩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對水中有機污染物氧化降解的催化性能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6 閆冠峰;三種新型銪的有機配合物光物理特性及機理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7 呂旭燕;基于芳香多羧酸的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熱穩(wěn)定性[D];中北大學;2013年
8 張麗麗;基于高核多釩酸鹽的金屬—有機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9 熊薇露;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單分子磁和熒光性能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年
10 劉建鋒;基于4,5-二氰基咪唑構筑的金屬—有機配合物及其結構與性能研究[D];中北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869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86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