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熱法新型水溶性熒光碳點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水熱法新型水溶性熒光碳點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
【摘要】:以阿拉伯糖和磷酸酪蛋白肽進行水熱反應,制備水溶性多色熒光碳點,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紫外吸收光譜(UV)、熒光光譜(FL)、紅外光譜(FTIR)和X射線衍射(XRD)等對所制備碳點的粒徑大小、吸收光譜、發(fā)光性質、表面基團等進行表征,并考察了其性能和對不同金屬離子的識別作用。結果表明:制備的熒光碳點平均粒徑為4.62 nm,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長為281 nm,XRD峰值約為21°,可在紫外燈下發(fā)出明亮的熒光,最大發(fā)射波長為414 nm,且呈熒光多元發(fā)射。紅外光譜分析表明存在—COOH,—NH2和—OH基團。該熒光碳點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對Cu2+和Fe3+有較強的選擇性識別作用,其原因可能是熒光碳點的聚合導致粒徑增大從而使熒光強度減弱。該碳點有望作為熒光探針用于檢測分析和生物成像等領域。
【作者單位】: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廣東省天然活性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關鍵詞】: 碳點 熒光性能 熒光探針 金屬離子
【基金】:廣東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平臺)(2013gjhz0003)
【分類號】:O657.3;O613.71
【正文快照】: 碳點(Carbon dots,CDs)又稱碳量子點,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型的零維納米材料[1],因具有尺寸可調、抗光漂白性強、熒光穩(wěn)定性高、無“光閃爍”現(xiàn)象、合成簡單、生物相容性好和毒性低等優(yōu)點[2-3],有望取代量子點(Quantum dots)在生物醫(yī)學和生化分析檢測等領域的應用。在金屬離子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道富;蔣雪月;吳科能;;八種具有熒光性能的新型配合物的合成與性能研究[J];化學世界;2008年08期
2 寧春花;張鎮(zhèn);申偉;;多羥基樹枝狀聚(胺-酯)熒光性能及增溶性研究[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10年12期
3 張麗娜;胡鴻雨;陳江敏;曾延波;李蕾;;新型蒽類離子液體的合成及其熒光性能[J];合成化學;2011年03期
4 楊曦;馬儒政;夏敏;;新型有機二氟化硼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熒光性能[J];合成化學;2011年04期
5 慈云祥,賈欣,汪安;2-氨基吡啶類化合物分子結構與熒光性能關系的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4期
6 楊代菱;張華山;余席茂;;熒光酮類試劑的結構與熒光性能關系的研究[J];分析科學學報;1996年01期
7 胡麗;尹強;張盡力;杜凱;;羧酸類釹(Ⅲ)配合物的合成、熱穩(wěn)定性和熒光性能研究[J];強激光與粒子束;2014年03期
8 陳野,蔡偉民,孫曉君,崔丹;銪-鑭-檸檬酸-1,10-菲咯啉配合物熒光性能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9 鄒平,于穎慧,高金勝;熒光性含硫羧酸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J];黑龍江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5年03期
10 陳仲清;郭棟才;夏良樹;;稀土(銪、鋱)配合物中熒光性能相互影響[J];應用化學;2007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斌;黃廣寒;李倩;杜晨霞;吳養(yǎng)潔;;新型三元深藍熒光鋅配合物的合成及熒光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8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向清祥;楊孝容;張姍姍;熊俊如;余孝其;謝如剛;;新型方;蟓h(huán)多胺的合成及熒光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5年
3 胡同亮;李蕾;王多志;卜顯和;;新型功能配合物的構筑與熒光性能[A];全國第十四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六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專輯[C];2008年
4 田華雨;郭兆培;陳杰;林琳;夏加亮;陳學思;景遐斌;;含有金納米簇的基因載體及其熒光性能[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5 胡長雨;張子健;楊淼;王維;;離子自組裝方法制備熒光性能可調的樹枝化聚合物凝膠劑和它們的熒光凝膠性能的研究[A];2010年全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研討會學術論文集(上冊)[C];2010年
6 彭艷麗;石士考;周濟;;Ru(bpy)_3~(2+)在磷酸鋯中的插層及熒光行為研究[A];第11屆全國發(fā)光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劉忠義;楊恩翠;趙小軍;;基于1,2,4-三唑混配的高核鋅(Ⅱ)配合物的結構和熒光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晶體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8 曹麗慧;董明明;趙燕;臧雙全;侯紅衛(wèi);;首例(10,3)-d自穿插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和熒光性能的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嚴曉娟;安學勤;;聚聯(lián)乙炔脂質體的熒光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三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路建美;文小偉;徐慶鋒;夏雪偉;嚴鋒;;喹啉衍生物類功能性單體的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及熒光性能研究[A];2007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龐興安;胍(脒)基鋯及稀土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其熒光性能的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2 溫世鵬;稀土有機配合及其復合材料的熒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0年
3 周忠誠;光致發(fā)光稀土(銪、鋱)配合物的合成、熒光性能及理論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4 徐學濤;二苯烯酮類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熒光性能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邵紅霞;非苯芳香性共軛體系的熒光性能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冬君;碳點熒光性能的調控及其熒光猝滅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2 楊秀紅;苯甲酸衍生物基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熒光性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3 李卓;電紡制備稀土摻雜氯氧化鑭納米纖維及其熒光性能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年
4 張嶸;貴金屬敏化稀土有機物/高分子復合纖維熒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5 余妍妍;基于N-氧化煙酸或1,4-萘二酸的稀土金屬—有機骨架配合物的合成以及熒光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6 伍博;鉬/釩酸鹽微納功能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7 李亞;離子液體的熒光性能及其在血紅蛋白定量分析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大學;2013年
8 張芳芳;硅氧與鋁氧基熒光粉的制備及性能研究[D];杭州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9 李凱青;Sm~(3+)、Eu~(3+)、Tb~(3+)、Dy~(3+)/-Li~+摻雜的納米二氧化鈰的研制及其熒光性能的研究[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10 洪明衛(wèi);基于OLED的Cu(Ⅰ)配合物的結構和熒光性能研究[D];中國計量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10384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3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