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聚殼聚糖的希夫堿化合物與BSA的相互作用
本文關鍵詞:基于低聚殼聚糖的希夫堿化合物與BSA的相互作用
更多相關文章: 希夫堿 牛血清白蛋白 熒光光譜 圓二色譜 ITC
【摘要】:窄分子量分布低聚殼聚糖CS_n(n表示殼聚糖的聚合度,n=6,8,11)和對二甲氨基苯甲醛(DMABA)通過縮合反應得到了新型的基于殼聚糖的希夫堿化合物DMABA-CS_n。利用熒光光譜法,同步熒光光譜法,圓二色譜法(CD)和等溫滴定微量熱法(ITC)研究了DMABA-CS_n與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間的相互作用。通過熒光光譜法探討了DMABA-CS_n對BSA的熒光猝滅機制。結(jié)果表明,DMABA-CS_n(n=6,8,11)均能使BSA的熒光猝滅,猝滅機制是形成DMABA-CS_n/BSA復合物的靜態(tài)猝滅。利用同步熒光光譜法和圓二色譜法考察了DMABA-CS_n對BSA構(gòu)象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表明,BSA的構(gòu)象在DMABA-CS_n的溶液微環(huán)境中發(fā)生了變化。另外,ITC熱力學測定結(jié)果(ΔH0,ΔS0,ΔG0)表明,BSA與DMABA-CS_n的作用過程是自發(fā)進行的放熱過程,二者之間的作用力類型主要是氫鍵和疏水作用。同時,研究結(jié)果也說明在一定的分子量范圍內(nèi),隨著CS_n聚合度的增加,DMABA-CS_n更容易與BSA結(jié)合。研究結(jié)果為DMABA-CS_n(n=6,8,11)作為潛在藥物的藥理作用機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
【作者單位】: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海南精細化工重點實驗室;
【關鍵詞】: 希夫堿 牛血清白蛋白 熒光光譜 圓二色譜 ITC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1471069,21302071)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14KJB150006) 江蘇省博士后科研資助計劃項目(1401050C) 江蘇大學高級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4JDG054),江蘇大學大學生科研立項(12A082)資助
【分類號】:O657.3;O641.3
【正文快照】: 引言希夫堿化合物已被廣泛應用在很多領域,如生物醫(yī)藥,催化合成,分析化學等[1-2]。近年來對希夫堿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醫(yī)藥領域,因為其具有優(yōu)良的抗腫瘤和抗菌性能[3],尤其是芳香醛類希夫堿化合物因其含有苯環(huán)結(jié)構(gòu)和很強的結(jié)合能力,因而大多數(shù)芳香醛類希夫堿化合物已被開發(fā)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復新,李彥萍,曾文如,田玉鵬,馬文;丙酮酸希夫堿及其配合物的制備、性質(zhì)(英文)[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2期
2 程愛玲;任萌;王霞;楊帆;;含銅希夫堿配合物氧化酶的模擬[J];化學世界;2006年08期
3 馬卓慧;胡道道;;結(jié)晶態(tài)希夫堿及其配合物熒光光譜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4 趙陽;高凌雁;夏光明;;兩種新型噻吩衍生物類希夫堿的合成[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5 丁國華;張曉松;樊潤梅;;一種新型希夫堿鋅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譜學性質(zhì)[J];發(fā)光學報;2010年05期
6 田曉雪;鄭長征;唐小冬;嚴回;;希夫堿配合物生物活性方面的應用研究進展[J];化工技術(shù)與開發(fā);2011年09期
7 尹湛峰,臧焰,王國雄,曾成,王伯康,鄭興福;N—氧化吡啶—2—甲醛雙希夫堿配合物的研究[J];無機化學學報;1990年02期
8 吳淑榮;熊為淼;;某些希夫堿的熱力學性質(zhì)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年01期
9 馬文,謝復新,徐斌,李勝利;一種新型含硫希夫堿的合成與表征[J];安徽化工;1999年01期
10 王榮民,馮輝霞,王云普,索繼栓,夏春谷,李樹本;負載鎳希夫堿分子篩上定向合成苯甲醛的研究[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文輝;姚永峰;林巧麗;張文;花成文;;基于酰肼的希夫堿大環(huán)的合成及其離子識別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7分會:有機化學[C];2014年
2 黃齊茂;潘威;李志遠;周紅;胡學雷;潘志權(quán);;新型β,β-希夫堿橋聯(lián)雙卟啉的合成及其光敏活性研究[A];2010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劉世崢;李大成;竇建民;王大奇;;2-羥基苯乙酮縮1,3-二氨基異丙醇希夫堿鋅配合物的合成與晶體結(jié)構(gòu)[A];第十六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陳柳青;許慧俠;王華;劉旭光;許并社;;一種希夫堿鋅配合物藍光發(fā)射材料的合成與光致發(fā)光性能研究[A];2008全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5 劉世崢;李大成;竇建民;王大奇;;2,4-二羥基苯乙酮縮乙醇胺希夫堿鎳配合物的合成與晶體結(jié)構(gòu)[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的新發(fā)展——當前學科交叉的一個重要橋梁——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五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七屆超分子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應少明;;一個基于還原希夫堿的鋅配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及發(fā)光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7 牛海軍;馬麗娜;王文;白續(xù)鐸;;聚希夫堿及復合材料的光致、電致變色性能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8 汪林發(fā);王功寶;孔令強;上官瑞燕;肖麗娟;孟然然;楊大成;;新型手性α-N-芐氧羰基對氨基苯丙氨酸希夫堿的合成研究[A];有機合成創(chuàng)新—產(chǎn)業(yè)化的新動力——中國化學會全國第三屆有機合成化學與過程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區(qū)燕君;劉曉端;蔡躍鵬;;二核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jié)構(gòu)及表征[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shù)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10 董建方;郭瓊;劉鴻雁;李連之;;鎳(Ⅱ)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jié)構(gòu)及其與DNA相互作用[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道道;殼聚糖固定化希夫堿配合物研究[D];西北大學;2001年
2 張霞;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腫瘤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3 肖艷;新型氨基酸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及銅(Ⅱ)、鉑(Ⅱ)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4 王強;蛋氨酸類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5 左健;氨基酸類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6 范玉華;新型希夫堿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應用研究[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4年
7 趙干卿;希夫堿類銅配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表征及其催化酚類氧化研究[D];江蘇大學;2007年
8 張鵬飛;吲哚-2,,3-二酮類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9 方正軍;共軛鏈延長的芳基希夫堿光譜中的取代基效應[D];中南大學;2013年
10 畢彩豐;鈾、釷、稀土希夫堿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D];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鑫;不對稱雙希夫堿的合成及抗菌活性[D];青島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漩卓一;對稱雙希夫堿及其配合物的合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3 李倩;希夫堿及其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和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2年
4 陳小娜;希夫堿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及性能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5 譚慧;含咔唑基的酰腙類希夫堿的合成與光譜性能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6 李曉晨;雙希夫堿及金屬配合物的合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0年
7 孫玲玲;希夫堿及其配合物的合成與發(fā)光性質(zhì)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11年
8 王永剛;雜環(huán)類希夫堿金屬配合物的合成及應用研究[D];濟南大學;2014年
9 王延偉;希夫堿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合成、結(jié)構(gòu)表征及性質(zhì)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10 梁小蕊;苯甲醛縮芳胺類希夫堿衍生物的幾種光學性質(zhì)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119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1011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