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既有隧道改擴建為雙連拱隧道的受力與變形規(guī)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30 16:14

  本文關鍵詞:既有隧道改擴建為雙連拱隧道的受力與變形規(guī)律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隧道改擴建工程 中隔墻 雙連拱隧道 模型試驗 三維數(shù)值模擬 力學行為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交通需求不斷激增,許多既有的公路隧道已經(jīng)不能滿足交通量的需求,隧道改擴建已經(jīng)成為緩解交通通行能力不足的一個重要工程措施。然而,目前針對將既有淺埋隧道作為中導洞改擴建為大跨徑雙連拱隧道的研究較少。本文以廣西荊埡隧道改擴建工程為依托,利用模型試驗和三維數(shù)值模擬,對淺埋既有隧道作為中導洞改擴建為大跨徑雙連拱隧道的受力與變形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通過所設計的室內(nèi)模型試驗,對改擴建工程中的地表沉降、圍巖應力、中隔墻和襯砌應力應變進行了研究,歸納總結了改擴建施工過程中中隔墻和襯砌結構的應力與應變變化規(guī)律。研究表明:后行洞開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更大,但地表沉降最大值在先行洞一側;開挖后行洞對中隔墻和先行洞支護結構的應力和應變有顯著影響,中隔墻呈現(xiàn)出向后行洞一側偏壓;由于多次開挖對中隔墻上方圍巖的擾動較嚴重,使得后行洞初支靠近中隔墻一側的拱肩處應力最大。采用三維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研究了在淺埋既有隧道作為中導洞改擴建為雙連拱隧道的動態(tài)施工過程中,左、右洞支護結構的受力和變形傳導機制以及不同開挖間距對隧道結構力學行為的影響。研究表明:在先行洞與后行洞的開挖掘進過程中,先行洞支護結構的變形存在一個反復變化的過程;左、右洞開挖掘進對距掌子面后方1倍單洞跨徑內(nèi)圍巖的穩(wěn)定性和中隔墻及支護結構的受力和變形影響顯著;當先行洞與后行洞開挖間距大于2倍單洞跨徑時,開挖間距對改擴建雙連拱隧道的受力和變形影響較小。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僅為荊埡隧道改擴建工程提供了指導性的意見,也可為以后的隧道改擴建工程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隧道改擴建工程 中隔墻 雙連拱隧道 模型試驗 三維數(shù)值模擬 力學行為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5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16
  • 1.1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意義9-10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的現(xiàn)狀10-13
  • 1.2.1 隧道改擴建研究10-11
  • 1.2.2 小凈距及雙連拱隧道研究11-12
  • 1.2.3 存在的問題12-13
  • 1.3 依托荊埡隧道改擴建工程的背景13-15
  • 1.3.1 原隧道工程概況13-14
  • 1.3.2 地質(zhì)條件與圍巖性質(zhì)14
  • 1.3.3 改擴建設計方案14-15
  • 1.4 主要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15-16
  • 第二章 模型試驗設計16-31
  • 2.1 確定相似比16-19
  • 2.1.1 相似理論16
  • 2.1.2 參數(shù)選取和相似關系確定16-18
  • 2.1.3 模型試驗相似比18-19
  • 2.2 相似材料19-24
  • 2.2.1 圍巖19-21
  • 2.2.2 錨桿和鋼筋21-22
  • 2.2.3 襯砌和中墻22-24
  • 2.3 模型試驗設計24-30
  • 2.3.1 模型制作24-26
  • 2.3.2 測試系統(tǒng)26-29
  • 2.3.3 測點布設29-30
  • 2.4 本章小結30-31
  • 第三章 模型試驗開展及試驗結果分析31-60
  • 3.1 土箱裝料及模型埋設31-32
  • 3.2 模型試驗開挖方案32-35
  • 3.3 試驗結果分析35-54
  • 3.3.1 地表下沉35-40
  • 3.3.2 圍巖應力40-45
  • 3.3.3 中隔墻和襯砌應力45-54
  • 3.4 本章小結54-60
  • 第四章 改擴建施工動態(tài)三維數(shù)值模擬60-71
  • 4.1 引言60
  • 4.2 FLAC3D軟件簡介60-61
  • 4.3 三維數(shù)值模型61-63
  • 4.3.1 模型建立61
  • 4.3.2 開挖過程模擬及測點布置61-62
  • 4.3.3 參數(shù)選取62-63
  • 4.4 改擴建施工動態(tài)模擬結果分析63-68
  • 4.4.1 地表沉降63-64
  • 4.4.2 二襯監(jiān)測點位移64-65
  • 4.4.3 中隔墻應力65-67
  • 4.4.4 初支軸力67-68
  • 4.5 不同開挖間距下模擬結果對比分析68-69
  • 4.6 本章小結69-71
  •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71-73
  • 5.1 主要研究結論71-72
  • 5.2 不足之處及展望72-73
  • 參考文獻73-78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78-79
  • 致謝79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鴻博;郭小紅;;公路連拱隧道土壓力荷載的計算方法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11期

2 丁文其;王曉形;朱合華;楊林德;李志厚;;連拱隧道設計荷載的確定方法[J];中國公路學報;2007年05期

3 張志強;何川;;偏壓連拱隧道優(yōu)化施工的研究[J];巖土力學;2007年04期

4 李二兵;王鏑;王源;譚躍虎;張凌輝;;城市復雜條件下淺埋大跨雙連拱隧道施工變形監(jiān)測與控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4期

5 夏永旭,魯彪;雙連拱隧道中隔墻結構優(yōu)化研究[J];公路;2005年08期

6 彭定超,袁勇,章勇武;開挖施工方式對連拱隧道中墻影響的空間分析[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02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新志;超淺埋大跨度連拱隧道圍巖受力分析及工程應用研究[D];山東大學;2013年

2 彭念;原位擴建隧道圍巖力學響應機理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3 肖林萍;連拱隧道圍巖變形規(guī)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4 蔡來炳;軟弱圍巖淺埋偏壓連拱隧道力學效應研究[D];同濟大學;2008年

5 汪成兵;軟弱破碎隧道圍巖漸進性破壞機理研究[D];同濟大學;2007年

6 陳秋南;非對稱連拱隧道動態(tài)施工力學模擬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燕鵬;軟弱破碎隧道圍巖壓力拱動態(tài)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2 孫亮亮;公路隧道擴建施工力學行為試驗研究與理論分析[D];長安大學;2012年

3 陳瀟洋;城市大跨小凈距隧道原位擴建工程施工力學分析[D];重慶大學;2012年

4 高強;黃土公路隧道改擴建過程中結構受力狀態(tài)及施工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5 雷明林;基于現(xiàn)場監(jiān)控及數(shù)值模擬擴建隧道施工方法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年

6 黃波;單拱四車道公路隧道破壞機理的模型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7 武建強;公路隧道擴建開挖方案比選及施工力學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8 談杜勇;連拱隧道開挖過程的模型試驗研究及其三維數(shù)值模擬[D];同濟大學;2006年

9 趙剛;雙連拱隧道模型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10 王文正;公路雙連拱隧道開挖方法及施工過程數(shù)值模擬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94916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94916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742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