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m標準跨徑橋梁抗震擋塊的設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3-30 03:16
橋梁的抗震設計是非常重要的工程需求?拐饟鯄K是防止梁體產(chǎn)生較大橫向位移的重要設施。對經(jīng)過地震的橋梁調查后發(fā)現(xiàn)擋塊有剪斷、開裂破壞等現(xiàn)象?拐饟鯄K在地震中改善橋梁橫向抗震性能、防止落梁起到了重要作用。《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 B02-01-2008)中只是在抗震措施中做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而對于擋塊的構造并沒有進一步說明,設計人員在進行設計時根據(jù)自己的工程經(jīng)驗或者已有的圖紙進行隨意性的設計是普遍現(xiàn)象,圖審人員也由于缺少必要的規(guī)范條文對這一情況加以準確更正。同時公路橋涵結構設計標準化技術的大力推廣和應用,標準化在方便項目前期工作便于投資估算、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促進技術進步、方便施工、有利于項目管理、提出養(yǎng)護策略與預案等方面存在明顯優(yōu)勢,標準跨徑的橋梁近年來迅速增加。因此,對標準跨徑的橋梁抗震擋塊進行設計和研究亦顯得非常必要;诙嗟婪谰、分級消耗的設計原則,橋梁抗震防線的三個級別是:第一道防線為支座。第二道防線是最小支撐長度。第三道防線是擋塊,擋塊來防止落梁的發(fā)生。當發(fā)生小震時,支座發(fā)生彈性變形或者發(fā)生較小的滑移,不影響車輛通行,擋塊和上部結構之間有足夠的間隙允許滑動且不予上部結...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橋梁和地震的關系
1.2 研究背景
1.3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4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5 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2 擋塊受力理論分析
2.1 擋塊在地震時的作用
2.2 碰撞問題分析模型
2.2.1 經(jīng)典力學法
2.2.2 接觸約束算法
2.2.3 接觸單元法
2.3 碰撞問題的簡化與改進
2.3.1 線性碰撞剛度模型
2.3.2 非線性碰撞剛度模型
2.4 軟件中的碰撞單元
2.5 本章小結
3 擋塊設計的現(xiàn)狀分析
3.1 常見型式
3.2 擋塊的相關規(guī)定
3.3 本章小結
4 建模分析
4.1 工程概況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形地貌
4.1.3 氣候條件
4.1.4 水文
4.1.5 工程地質條件
4.1.6 場地地震地質條件與地震效應
4.1.7 工程概況
4.1.8 主要技術標準
4.2 橋梁工程設計
4.2.1 總體布置
4.2.2 上部結構
4.2.3 下部結構
4.2.4 單元模型
4.3 初始間隙的影響
4.3.1 初始間隙的確定
4.3.2 無間隙的假定
4.3.3 擋塊的配筋
4.4 墩身高度的影響
4.4.1 10m墩高分析
4.4.2 20m墩高分析
4.5 橋梁跨度的影響
4.5.1 30m跨徑分析
4.5.2 16m跨徑分析
4.6 本章小結
5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41726
【文章頁數(shù)】:5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橋梁和地震的關系
1.2 研究背景
1.3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1.4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1.5 本論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2 擋塊受力理論分析
2.1 擋塊在地震時的作用
2.2 碰撞問題分析模型
2.2.1 經(jīng)典力學法
2.2.2 接觸約束算法
2.2.3 接觸單元法
2.3 碰撞問題的簡化與改進
2.3.1 線性碰撞剛度模型
2.3.2 非線性碰撞剛度模型
2.4 軟件中的碰撞單元
2.5 本章小結
3 擋塊設計的現(xiàn)狀分析
3.1 常見型式
3.2 擋塊的相關規(guī)定
3.3 本章小結
4 建模分析
4.1 工程概況
4.1.1 地理位置
4.1.2 地形地貌
4.1.3 氣候條件
4.1.4 水文
4.1.5 工程地質條件
4.1.6 場地地震地質條件與地震效應
4.1.7 工程概況
4.1.8 主要技術標準
4.2 橋梁工程設計
4.2.1 總體布置
4.2.2 上部結構
4.2.3 下部結構
4.2.4 單元模型
4.3 初始間隙的影響
4.3.1 初始間隙的確定
4.3.2 無間隙的假定
4.3.3 擋塊的配筋
4.4 墩身高度的影響
4.4.1 10m墩高分析
4.4.2 20m墩高分析
4.5 橋梁跨度的影響
4.5.1 30m跨徑分析
4.5.2 16m跨徑分析
4.6 本章小結
5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417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941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