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公平性評價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9 19:20
城市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肩負著為全體城市居民提供參與社會活動機會的重任,改善常規(guī)公交系統(tǒng)的公平程度能夠縮小全體市民公交出行機會均等程度的差距,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交通需求。因此,研究交通公平性特別是城市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的公平性問題,對于更公平地分配公共交通資源、更好地滿足社會居民出行需求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從社會學中的公平理論和相對剝奪論入手,明確了人們產生不公平感的原因是價值能力和價值期待的不一致。該理念應用在城市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中,可理解為個人或群體所獲得的常規(guī)公交資源和期望得到的常規(guī)公交資源之間的不一致。結合公交出行者對常規(guī)公交關注點的研究,本文界定了常規(guī)公交系統(tǒng)公平性的內涵,將常規(guī)公交系統(tǒng)公平性定義為對于公交出行者關注的公交服務,其自身所能獲得的現(xiàn)有常規(guī)公交供給與服務的程度。在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公平性內涵的分析基礎上,本文應用多重對應分析方法,確定了城市居民公交出行公平性的六個關注點,將調查人群分為四類,分析了各類群體關注點的特征及原因。根據相應的指標選取原則,分別從候車時間、線路布設、站點分布、換乘、發(fā)車頻率和舒適度六個關注點層面,選取一定數(shù)量的評價指標,以此建立了城市居民公交出行...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結合上文介紹的相對剝奪理論,人們產生不公平感的根本原因是價值期待和價值能力的不一致。該理念應用在城市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中,可理解為個人或群體所獲得的公共交通資源和期望得到的公共交通資源之間的差值。每個公交出行者對自身應當?shù)玫降某R?guī)公交供給與服務有一定的期待值,比如在公交站點等待公共汽車時,內心有一定的等待時間的閾值,當實際等待時間超過這一閾值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落差感,這種落差感可以理解為相對剝奪感,表明現(xiàn)有的常規(guī)公交供給與服務并沒有滿足這位公交出行者的需求,在這種情境下,本文將公交出行者能夠獲得現(xiàn)有的常規(guī)公共交通資源定義為價值能力,內心期待得到的常規(guī)公共交通資源定義為價值期待,這兩者的不一致即產生不公平感。將公平理論和相對剝奪理論應用在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中,具體的邏輯關系如下圖所示: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與意義,本文將常規(guī)公共交通公平性的研究限定在常規(guī)公交內部,即不考慮與其他出行方式相比較,僅針對常規(guī)公交而言,尋找不同人群和同一城市不同區(qū)域之間常規(guī)公交在設施供給、布局與服務上的公平性差異。在實際的公交出行過程中,每位出行者對出行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例如從家或公司到公交站點的步行時間、在公交站點的等待時間、乘坐公交車時的擁擠程度等)均有足夠的感受,當公交出行者在任一出行環(huán)節(jié)中產生上文所述的相對剝奪感時,就會對這一出行環(huán)節(jié)予以一定的關注。換言之,公交出行者對公交的關注點即能夠反映現(xiàn)有的公交服務并未滿足出行者的出行需求,體現(xiàn)了公交出行者的價值能力和價值期待的不一致,也就是說,公交出行者對公交的關注點能夠反應公交的公平性。
采用SPSS19.0軟件對個人屬性和候車時間長進行多重對應分析,得到模型結果如表3-3所示,變量聯(lián)合對應分布圖如圖3-1所示。從表3-3可以看出,總體克朗巴哈系數(shù)為0.851,大于0.7,表明內部一致性較好,可信度較高,方差解釋量總體達到69.0%,表示整個模型能解釋數(shù)據變異的69%,屬于較理想的水平。對于變量聯(lián)合對應分布圖(圖3-1)的分析重點有以下幾點:第一,同一條線上的不同選項(點)之間,靠的越近的點所代表的用戶群越類似。例如圖中表示年段的線,年齡段在41~50歲、51~60歲和60歲以上的點之間的間隔明顯較小,說明這幾個年齡段的用戶差異很小,用戶群具有較多的類似點。第二,距離幾根線交叉的點(原點)越近的點,統(tǒng)計意義越差,因此在分析中應盡量排除距離原點很近的點(如月收入為2500~5000元的選項),同理,距離原點越遠的點,個性越鮮明(如年齡段為18歲以下的人群)。第三,通過作垂線尋找特征點,即以要被描述的變量中的某個選項作為起點,向其他變量做垂線,距離其他變量所在直線的交點最近的變量選項就是與之關聯(lián)最大的選項。例如,本文欲了解具有什么年齡特征的用戶認為候車時間長(藍色圈1),則以該點作為起點,向表示年齡段的直線做垂線,垂足落在原點與18~25歲選項點之間且距離18~25歲選項點最近,表明18~25歲的年輕群體較其他群體更關注候車時間長這一問題。同理可分析關注候車時間長的群體的月收入有何特征,可以發(fā)現(xiàn),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群體較其他群體更關注候車時間長這一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低收入群體的出行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更加依賴公共交通,較高收入的群體具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可選擇的出行方式更多,相對低收入群體更少選擇公交車出行。綜上分析可以總結得出,收入較低的青年人更加關注候車時間長的問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GWR模型的軌道交通對沿線住房價格影響研究——以武漢市地鐵2號線為例[J]. 高峰,葉劍平. 價格月刊. 2019(04)
[2]吉林省人口老齡化時空分異特征及成因[J]. 梅林,郭艷花,陳妍. 地理科學進展. 2018(03)
[3]基于信息論的熵值法的算法改進——以陜西省環(huán)境規(guī)制強度評價為例[J]. 王卓,高叢.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4]城市公交服務公平性及其影響因素實證檢驗[J]. 王歡明,李鵬,馬永馳. 城市問題. 2014(12)
[5]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公平性評估——以昆明市為例[J]. 戢曉峰,魏雪梅,陳方.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1)
[6]基于剝奪的快速城市化地區(qū)交通公平評估模型[J]. 戢曉峰,張玉鵬,陳方.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2(05)
[7]城市交通政策對交通公平的影響分析[J]. 陳方,戢曉峰.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8]基于基尼系數(shù)的交通公平性定量評價[J]. 吳茂林,曹凱.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11(01)
[9]南京城市交通方式可達性空間分布及差異分析[J]. 劉賢騰,顧朝林. 城市規(guī)劃學刊. 2010(02)
[10]基于公交可達性的公交站距優(yōu)化方法[J]. 張小麗,陳峻,王煒,蔣大治.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碩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的公平正義觀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價值[D]. 葉和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2]城市公共交通空間覆蓋度評價研究[D]. 柳浩.山東建筑大學 2016
[3]基于相對剝奪理論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游客滿意度研究[D]. 張匯川.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5
[4]常規(guī)公交票價公平性評價方法研究[D]. 高倩.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5]重慶市主城區(qū)公共交通發(fā)展水平評價研究[D]. 王哲.重慶交通大學 2014
[6]城市公共交通系統(tǒng)運行服務水平評價研究[D]. 楊振.北京交通大學 2013
[7]大都市邊緣區(q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模式及規(guī)劃策略研究[D]. 潘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3
[8]快速城市化地區(qū)交通公平評價及改善對策[D]. 張玉鵬.昆明理工大學 2013
[9]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鄧建任.長安大學 2013
[10]深圳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 李勤歡.武漢理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26109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2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技術路線圖
結合上文介紹的相對剝奪理論,人們產生不公平感的根本原因是價值期待和價值能力的不一致。該理念應用在城市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中,可理解為個人或群體所獲得的公共交通資源和期望得到的公共交通資源之間的差值。每個公交出行者對自身應當?shù)玫降某R?guī)公交供給與服務有一定的期待值,比如在公交站點等待公共汽車時,內心有一定的等待時間的閾值,當實際等待時間超過這一閾值時,不可避免的會產生落差感,這種落差感可以理解為相對剝奪感,表明現(xiàn)有的常規(guī)公交供給與服務并沒有滿足這位公交出行者的需求,在這種情境下,本文將公交出行者能夠獲得現(xiàn)有的常規(guī)公共交通資源定義為價值能力,內心期待得到的常規(guī)公共交通資源定義為價值期待,這兩者的不一致即產生不公平感。將公平理論和相對剝奪理論應用在常規(guī)公共交通系統(tǒng)中,具體的邏輯關系如下圖所示:結合本文的研究目的與意義,本文將常規(guī)公共交通公平性的研究限定在常規(guī)公交內部,即不考慮與其他出行方式相比較,僅針對常規(guī)公交而言,尋找不同人群和同一城市不同區(qū)域之間常規(guī)公交在設施供給、布局與服務上的公平性差異。在實際的公交出行過程中,每位出行者對出行過程中的每一環(huán)節(jié)(例如從家或公司到公交站點的步行時間、在公交站點的等待時間、乘坐公交車時的擁擠程度等)均有足夠的感受,當公交出行者在任一出行環(huán)節(jié)中產生上文所述的相對剝奪感時,就會對這一出行環(huán)節(jié)予以一定的關注。換言之,公交出行者對公交的關注點即能夠反映現(xiàn)有的公交服務并未滿足出行者的出行需求,體現(xiàn)了公交出行者的價值能力和價值期待的不一致,也就是說,公交出行者對公交的關注點能夠反應公交的公平性。
采用SPSS19.0軟件對個人屬性和候車時間長進行多重對應分析,得到模型結果如表3-3所示,變量聯(lián)合對應分布圖如圖3-1所示。從表3-3可以看出,總體克朗巴哈系數(shù)為0.851,大于0.7,表明內部一致性較好,可信度較高,方差解釋量總體達到69.0%,表示整個模型能解釋數(shù)據變異的69%,屬于較理想的水平。對于變量聯(lián)合對應分布圖(圖3-1)的分析重點有以下幾點:第一,同一條線上的不同選項(點)之間,靠的越近的點所代表的用戶群越類似。例如圖中表示年段的線,年齡段在41~50歲、51~60歲和60歲以上的點之間的間隔明顯較小,說明這幾個年齡段的用戶差異很小,用戶群具有較多的類似點。第二,距離幾根線交叉的點(原點)越近的點,統(tǒng)計意義越差,因此在分析中應盡量排除距離原點很近的點(如月收入為2500~5000元的選項),同理,距離原點越遠的點,個性越鮮明(如年齡段為18歲以下的人群)。第三,通過作垂線尋找特征點,即以要被描述的變量中的某個選項作為起點,向其他變量做垂線,距離其他變量所在直線的交點最近的變量選項就是與之關聯(lián)最大的選項。例如,本文欲了解具有什么年齡特征的用戶認為候車時間長(藍色圈1),則以該點作為起點,向表示年齡段的直線做垂線,垂足落在原點與18~25歲選項點之間且距離18~25歲選項點最近,表明18~25歲的年輕群體較其他群體更關注候車時間長這一問題。同理可分析關注候車時間長的群體的月收入有何特征,可以發(fā)現(xiàn),收入在2500元以下的群體較其他群體更關注候車時間長這一問題,這可能是因為低收入群體的出行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更加依賴公共交通,較高收入的群體具有更強的經濟實力,可選擇的出行方式更多,相對低收入群體更少選擇公交車出行。綜上分析可以總結得出,收入較低的青年人更加關注候車時間長的問題。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GWR模型的軌道交通對沿線住房價格影響研究——以武漢市地鐵2號線為例[J]. 高峰,葉劍平. 價格月刊. 2019(04)
[2]吉林省人口老齡化時空分異特征及成因[J]. 梅林,郭艷花,陳妍. 地理科學進展. 2018(03)
[3]基于信息論的熵值法的算法改進——以陜西省環(huán)境規(guī)制強度評價為例[J]. 王卓,高叢. 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4]城市公交服務公平性及其影響因素實證檢驗[J]. 王歡明,李鵬,馬永馳. 城市問題. 2014(12)
[5]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公共交通系統(tǒng)公平性評估——以昆明市為例[J]. 戢曉峰,魏雪梅,陳方.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1)
[6]基于剝奪的快速城市化地區(qū)交通公平評估模型[J]. 戢曉峰,張玉鵬,陳方. 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與信息. 2012(05)
[7]城市交通政策對交通公平的影響分析[J]. 陳方,戢曉峰. 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8]基于基尼系數(shù)的交通公平性定量評價[J]. 吳茂林,曹凱. 交通科技與經濟. 2011(01)
[9]南京城市交通方式可達性空間分布及差異分析[J]. 劉賢騰,顧朝林. 城市規(guī)劃學刊. 2010(02)
[10]基于公交可達性的公交站距優(yōu)化方法[J]. 張小麗,陳峻,王煒,蔣大治.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2)
碩士論文
[1]馬克思主義的公平正義觀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價值[D]. 葉和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7
[2]城市公共交通空間覆蓋度評價研究[D]. 柳浩.山東建筑大學 2016
[3]基于相對剝奪理論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游客滿意度研究[D]. 張匯川.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2015
[4]常規(guī)公交票價公平性評價方法研究[D]. 高倩.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5
[5]重慶市主城區(qū)公共交通發(fā)展水平評價研究[D]. 王哲.重慶交通大學 2014
[6]城市公共交通系統(tǒng)運行服務水平評價研究[D]. 楊振.北京交通大學 2013
[7]大都市邊緣區(q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模式及規(guī)劃策略研究[D]. 潘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2013
[8]快速城市化地區(qū)交通公平評價及改善對策[D]. 張玉鵬.昆明理工大學 2013
[9]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 鄧建任.長安大學 2013
[10]深圳城市公共交通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 李勤歡.武漢理工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0261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026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