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岙二號隧道下穿梅仙寺廟宇與公墓群基礎加固與控爆綜合施工技術試驗研究
【圖文】:
長度為 140m。詳見圖 2.1、圖 2.2。圖 2.1 西岙二號隧道下穿公墓群及梅仙寺段平面示意圖2.1.2 地質情況表層為第四系殘坡積層,灰黃色,硬塑,夾少量碎石,層厚約 1~2m。下付白堊系下統(tǒng)朝川組流紋質含角礫晶屑玻屑熔結凝灰?guī)r(K1c),灰褐~青灰色,強~弱風化,熔結凝灰結構,塊狀構造,巖質較堅硬,一般分布于 XKLDK1+305-XKLDK1+470、XKLDK1+590-XKLDK1+745 段。早白堊世霏細斑巖(υπ),灰黃色,強風化~弱風化,霏細及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可見斑晶,巖質較堅硬,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巖芯多呈柱狀,一般分布于 XKLDK1+470-XKLDK1+590 段,圖 2.3 為 XKLDK1+450 處的地質柱狀圖。
圖 2.3 工程地質柱狀圖2.1.3 設計情況根據(jù)設計單位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改建鐵路金華至溫州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施工圖(JWSG-V 標)西岙二號隧道設計圖:( 1 ) 西 岙 二 號 隧 道 下 穿 梅 嶼 公 墓 群 及 梅 仙 寺 段 隧 道 洞 身 設 計 為 :XKLDK1+400-XKLDK1+510 圍巖級別為Ⅴ,襯砌類型為Ⅴb。(2)隧道 XKLDK1+440-XKLDK1+500 下穿梅仙寺房屋段隧道埋深 2.5~15.5m,施工前對隧道中線兩側 30m 范圍內房屋進行拆除。采用φ89 洞身長管棚、φ42 超前小導管預支護和短臺階開挖法施工,控制爆破振動速度不大于 1cm/s。(3)初期支護采用 I16 工字鋼鋼架,間距 0.8 米每榀,二次襯砌采用 C35 鋼筋混凝土。(4)施工過程中加強對地表民房監(jiān)測及觀察,建立必要的觀察監(jiān)測記錄及預警機
【學位授予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U4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Xie Tao;Lu Jun;Ren Yuexia;Zhao Minyuan;;Analysis on Apparent Resistivity Variations of Garzê Station before the 2013 Lushan M_S 7. 0 Earthquake[J];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2014年03期
2 李峰;;朔州隧道上軟下硬土石分界微差減震靜態(tài)爆破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技術;2013年S2期
3 阮清林;;淺埋隧道地表密集建(構)筑物評估及對策[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2年03期
4 黃明利;孟小偉;譚忠盛;阮清林;;淺埋隧道下穿密集房屋爆破減震技術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5 李新志;李術才;李樹忱;;淺埋大跨度隧道施工過程地表沉降變形特征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S1期
6 梅東冬;王維高;;蘭渝鐵路桐子林隧道上跨既有隧道控制爆破施工技術[J];現(xiàn)代隧道技術;2011年02期
7 李旭東;白海峰;周志順;;地面建筑物控制爆破的淺埋隧道暗挖方法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8 朱澤兵;張永興;劉新榮;趙寶云;;特大斷面車站隧道爆破開挖對地表建筑物的影響[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9 申玉生;高波;王志杰;孟凡君;;復線隧道施工爆破對既有隧道結構的影響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5期
10 姚勇;何川;;并設小凈距隧道爆破振動響應分析及控爆措施研究[J];巖土力學;2009年09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魏海霞;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結構的動力響應及安全判據(jù)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鄭余朝;三孔并行盾構隧道近接施工的影響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3 中國生;基于小波變換爆破振動分析的應用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4 陽生權;爆破地震累積效應理論和應用初步研究[D];中南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蘇宇;隧道爆破振動對地表及臨近建筑物影響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2 萬江濤;靠界控制爆破在白云鄂博鐵礦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科技大學;2012年
3 羅正;城市淺埋大跨隧道爆破振動監(jiān)測與控制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崔可佳;淺埋城市隧道爆破施工對地表及鄰近既有隧道振動影響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5 汪振偉;城市連拱隧道施工地表沉降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6 喬憲隊;爆破震動對鄰近隧洞的動力響應分析[D];中南大學;2007年
7 王俊平;爆破地震波對周圍建筑物影響的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5831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583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