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V墩連續(xù)剛構橋頂升改造研究分析
本文選題:V墩連續(xù)剛構橋 + 頂升改造; 參考:《西南交通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交通事業(yè)快速發(fā)展,許多橋梁面臨不能滿足橋下通行或通航要求的問題。這些橋梁中絕大多數的承載能力依然滿足要求,拆除重建會造成極大的浪費,頂升改造技術的出現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國內外學者對橋梁頂升改造的研究多見于簡支梁橋和連續(xù)梁橋,對于V墩連續(xù)剛構橋頂升改造的研究卻鮮有報道。本文基于實際工程項目,對一座V墩連續(xù)剛構橋在頂升改造過程中的各個關鍵工況進行了仿真分析,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結合V墩連續(xù)剛構橋的發(fā)展現狀,分析了橋梁頂升改造的必要性,然后介紹了頂升系統的組成及其工作原理,提出了適用于V墩連續(xù)剛構橋的頂升改造技術。(2)依托實際工程建立了 V墩連續(xù)剛構橋整體和V墩局部的有限元模型,針對以下工況分別對大橋進行了仿真分析:①頂升之前成橋狀態(tài);②頂升過程中切割4#墩并釋放約束;③頂升過程中切割5#墩并釋放殘余約束;④大橋頂升到位。對比了頂升過程中千斤頂不同頂力分布下橋梁的受力狀態(tài),提出了合理的千斤頂頂力分布形式。討論了頂升過程中頂升不同步及溫度變化對結構的影響。(3)在大橋頂升到位并接長墩柱后,依據現行規(guī)范對橋梁上部結構進行了安全性驗算,包括正截面抗彎承載能力驗算、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抗裂驗算和持久狀況下結構應力驗算,并對比分析了頂升改造前后大橋墩底及支座的內力分布以及大橋的自振特性。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ation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many bridge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that they can 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raffic or navigation under the bridge. Most of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these bridges still meet the requirements, demolition and reconstruction will cause a great deal of waste, the emergence of uplift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a new way to solve this problem.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research on bridge lifting mostly in simply supported beam bridge and continuous beam bridge, 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V pier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uplift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ctual project, this paper simulates and analyzes the key working conditions of a V-pier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in the process of lifting and rebuilding. The main work is as follows: 1)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pier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This paper analyzes on the necessity of bridge uplift reconstruction,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composition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jacking system. In this paper, the lifting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with V pier is put forward.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whole and local parts of the continuous rigid frame bridge with V pier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actual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the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bridge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following working conditions respectively. During the process of bridge completion and uplift, the pier is cut and the residual constraint is released during the uplift of the bridge. The stress state of bridge under different jacking force distribution is compared, and a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form of Jack force is put forwar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dissynchronism of hoisting and temperature change on the structu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hoisting. (3) after the bridge is lifted in plac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long pier column, the safety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of the bridge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de, including the checking calculation of the flexural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normal section. The crack resistance checking calculation in the normal use limit state and the structural stress checking calculation under the lasting condition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internal force distribut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pier and the support before and after the lifting and rebuilding as well as the natural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ridge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U445.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耿雄;姜海波;;橋梁頂升技術的探討[J];廣東建材;2008年10期
2 王際洪;;千斤頂組成的頂升系統在橋梁單跨梁板整體頂升施工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09年03期
3 李志峰;;橋梁同步頂升技術的研究與展望[J];山西建筑;2010年28期
4 孫建偉;;頂升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0年19期
5 王文忠;;頂升技術在施工中的應用[J];民營科技;2011年01期
6 徐新成;;橫潦涇大橋頂升工程施工監(jiān)理要點[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2年02期
7 張文;氣囊頂升法[J];建筑技術通訊(施工技術);1975年03期
8 邱澤有;;頂升糾偏法在處理住宅傾斜問題中的應用[J];住宅科技;1989年10期
9 ;住宅“頂升糾偏”法[J];建筑;1994年02期
10 蕭輝祥,陳景斯,陳湘興;危房基礎加固整治及結構整體頂升技術[J];工程質量;200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韓振勇;張振學;楊江國;;同步頂升技術在舊橋改造工程中的應用[A];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5年
2 韓振勇;張振學;井潤勝;楊江國;趙仲華;張顯杰;;同步頂升技術在舊橋改造工程中的應用[A];第十七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黃寧;趙清華;;橋梁同步頂升技術應用與探討[A];2013年二省二區(qū)大型橋梁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4 閻祥安;肖聚亮;王國棟;;橋梁頂升多液壓缸同步系統[A];第四屆全國流體傳動與控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張志堅;林飛;吳如軍;;橋梁頂升技術在高速公路改造中的應用[A];第五屆全國FRP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顧鐵;陳佩佩;張建生;;無錫山北大橋改造頂升施工技術[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十五屆(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李品壽;;橋梁頂升和加高技術[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二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蘇俊杰;趙陽;徐榮橋;;橋梁頂升施工風險評估分析[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3年
9 藍戊己;顧遠生;束學智;彭勇平;;大型橋梁整體頂升平移關鍵技術[A];第二屆全國工程結構抗震加固改造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蔣巖峰;藍戊已;;橋梁整體頂升關鍵技術研究[A];首屆全國既有結構加固改造設計與施工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黃穗誠 通訊員 柯梅麗;廣東建筑物整體頂升技術名揚齊魯[N];廣東建設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黃晨;四處游說 美國公司意圖抬升外灘[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3 通訊員 祝平 何梅麗;建筑物頂升技術再獲新突破[N];建筑時報;2007年
4 上海鐵路局;研究既有線上跨結構整體頂升施工新技術[N];人民鐵道;2010年
5 特約通訊員 應加明;立交橋整體頂升成功[N];中國鐵道建筑報;2005年
6 孫奇忠邋記者 寇勇;南昌老福山立交橋數控頂升重量創(chuàng)紀錄[N];科技日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付蕾 通訊員 付素娟;六百年建筑 十五米頂升[N];中國建設報;2012年
8 太鋼民建開發(fā)公司 王世民;鋼管混凝土柱泵送頂升施工技術[N];山西科技報;2002年
9 通訊員 吳維燕 陳通生;舉力與反力的成功抗衡[N];中華建筑報;2011年
10 吉善玉;頂級技術 頂升大橋[N];中華建筑報;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洪濤;既有橋梁頂升過程監(jiān)測和數值模擬分析[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2年
2 冀鴻飛;浙江富春江第一大橋橋梁頂升技術中關鍵技術的研究[D];西華大學;2012年
3 白鳳明;橋梁同步頂升技術及其計算機仿真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4 趙成功;橋梁糾偏技術及其應用[D];長安大學;2015年
5 李琦;孤山川11號橋糾偏技術[D];長安大學;2015年
6 杜方;連續(xù)梁橋頂升技術的若干問題分析[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5年
7 鄧彥榮;仙岳路與成功大道立交提升改造工程第三聯頂升監(jiān)控及有限元分析[D];蘭州交通大學;2015年
8 段中星;北江大橋引橋同步頂升施工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9 劉鑫;液壓同步頂升系統設計及控制策略研究[D];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2015年
10 楊琛;重型電氣設備頂升裝置控制策略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828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82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