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路自然災害易損性評價
本文關鍵詞:中國公路自然災害易損性評價
更多相關文章: 公路 道路工程 自然災害 易損性 評價指標 評價模型 易損度
【摘要】:為明確不同區(qū)域在公路自然災害作用下的易損程度,基于GIS平臺對我國各省級行政區(qū)的公路自然災害易損性進行評價.該評價方法從公路自身屬性、區(qū)域災害管理能力和區(qū)域路產分布3方面分析公路自然災害易損性的影響因素,建立包含區(qū)域公路抗災能力指數、路網密度和單位面積路產的易損性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綜合評價法建立易損性評價模型,依托GIS的空間疊加功能生成中國公路自然災害易損性分級圖.結果表明:中國公路自然災害易損度為[4.30,7.00],全國分為極嚴重易損、嚴重易損、中等易損和輕微易損4級,其中,極嚴重易損區(qū)為遼寧、浙江、陜西、重慶、湖北、云南、貴州、湖南和廣東等省市.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特殊地區(qū)公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山東理工大學交通與車輛工程學院;
【關鍵詞】: 公路 道路工程 自然災害 易損性 評價指標 評價模型 易損度
【基金】:西部交通建設科技資助項目(200631800007) 中交股份科技研發(fā)資助項目(2011-ZJKJ-04)
【分類號】:U418
【正文快照】: 我國幅員遼闊,地貌差異顯著,自然環(huán)境復雜,災害性氣象條件發(fā)育,是全球范圍內自然災害最頻發(fā)的國家.我國公路建設及管養(yǎng)過程中長期承受著自然災害的威脅,在西部地區(qū),自然災害已成為干線公路長時間中斷的最主要原因.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因公路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均達數百億元,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馬保成;尹超;李俊;;公路抗災服務能力評價和等級劃分初步研究[J];公路;2013年12期
2 李家春;黃麗珍;田偉平;李朋麗;;公路自然災害類型劃分[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3 齊洪亮;田偉平;李家春;;公路崩塌災害承災體易損性評價[J];自然災害學報;2013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馬保成;公路水毀災害識別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海勇;胡卸文;呂小平;;大橋溝泥石流運動特征及其對工程影響分析[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6期
2 唐紅梅;陳洪凱;;速流結構匯流槽板動力性能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3 陳洪凱;馬康;馬永泰;唐紅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設計指南》梗概[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4 陳洪凱;馬康;馬永泰;唐紅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Ⅰ)[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5 陳洪凱;馬康;馬永泰;唐紅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施工指南(Ⅱ)[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6 王勇智;唐紅梅;;非黏性泥石流的渦滾形成機理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7 左科;張奇;曹文;李峰;張穎;;三峽工程建設后重慶境內泥石流形成機理及發(fā)育趨勢[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8 王林峰;唐紅梅;陳洪凱;;泥石流隧道結構計算原理[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9 劉麗;陳洪凱;;礦山泥石流災害成因與防治對策[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5期
10 劉麗;陳洪凱;;泥石流運動力學研究現狀及趨勢[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陳洪凱;劉濤;唐紅梅;黃勇;;新疆天山公路北段泥石流病害形成機制與治理[A];中國地質學會工程地質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2 陳洪凱;鮮學福;唐紅梅;王全才;張玉萍;;坡面泥石流形成過程模型試驗[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3 王越;明世祥;周光輝;劉志偉;;井下泥石流物理模擬研究[A];第九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暨礦山技術設備展示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柏松平;云南復雜地質環(huán)境公路地質病害誘發(fā)機理及其對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2 陳廷方;西部山區(qū)道路工程與環(huán)境的相互影響機制及其評價[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3 齊洪亮;公路自然災害評價系統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4 劉麗;水石流概率模型及其沖擊機理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5 謝功元;山區(qū)橋梁建設期多因素風險評估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6 王永勝;新型地錨扶壁式泥石流格柵壩的理論分析方法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3年
7 李朝安;山區(qū)鐵路沿線泥石流監(jiān)測與預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鐘盈;特大型泥石流淤埋路段公路快速修復技術[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2 孫曉勇;公路泥石流排導結構設計原理[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3 劉菲;三峽庫區(qū)坡面泥石流形成機制[D];重慶交通大學;2011年
4 王孟來;尾礦壩潰后流動過程及防護措施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5 任非凡;G212線隴南段泥石流危險性區(qū)劃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6 張博;天山公路地質災害發(fā)育分布特征及防治對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6年
7 劉江水;天山公路泥石流危險性評價與分區(qū)研究[D];新疆農業(yè)大學;2007年
8 向望;內六線橫江—大關段主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防治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王勇智;固液兩相泥石流運動計算力學[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10 麥華山;高速公路泥石流災害風險評估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滕宏偉;岳順;代高飛;;高密度電阻率法在滑坡識別中的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2 吳景坤;方祁;蔡軍剛;;滑坡識別及分類專家系統[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3 李克慶;謝玉鈴;徐九華;;基于兩類總體的邊坡穩(wěn)定性判別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4 吳樹仁,金逸民,石菊松,張永雙,韓金良,何鋒,董誠;滑坡預警判據初步研究——以三峽庫區(qū)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年04期
5 何政偉,黃潤秋,許強,姜琪文,趙銀兵,劉少軍;基于ARCGIS的地質災害防治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的研制[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4年04期
6 阮沈勇,黃潤秋;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質災害危險性區(qū)劃中的應用[J];成都理工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7 楊俊明,張經濟,常占懷,高照良,馮興平;中國公路災害類型的分析與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8 白子培,陳洪凱,張智洪;四川省公路水毀環(huán)境區(qū)劃初探[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9 沈波;公路涵洞安全質量綜合模糊分析與評價[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10 陳洪凱;楊世勝;葉四橋;李明;;公路高切坡分類及其破壞模式[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陳永波;滑坡危險度區(qū)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2年
2 白景昌;基于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洪災風險區(qū)劃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遙感應用研究所);2004年
3 李家春;公路邊坡降雨災害評價方法與指標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4 邵鐵全;滑坡地質災害超前地質預判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偉;山區(qū)公路小橋涵水毀機理及其抗水災能力綜合評價的研究[D];長安大學;2004年
2 楊天亮;基于GIS的陜南公路地質災害數據庫建立及危險性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3 喬曉霞;基于GIS的復雜山區(qū)高速公路沿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4 張顯坤;類土質邊坡破壞的鏈式機理及對策跟蹤[D];重慶交通大學;2008年
5 馬保成;沿河公路路基水毀災害評價及防治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6 韋威;基于GIS的公路地質災害分區(qū)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7 李志強;公路路基地質災害識別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8 董衛(wèi)衛(wèi);中國公路巖土區(qū)劃方法及指標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9 崔娥;基于GIS的公路災害管理系統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10 牟順;公路路基地質災害識別系統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娟;;城市泥石流災害易損性評價研究——以云南省東川區(qū)為例[J];保山師專學報;2006年05期
2 何光武,張金鐘;飛機武器系統易損性評價中幾何描述研究[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1998年02期
3 陳成名;張帥;周建偉;;西南山區(qū)小城鎮(zhèn)地質災害易損性評價[J];山西建筑;2010年05期
4 齊洪亮;田偉平;李家春;;公路崩塌災害承災體易損性評價[J];自然災害學報;2013年04期
5 吳森;張占成;周光紅;吳彩燕;陳國輝;;基于貢獻率模型的汶川縣滑坡災害的易損性評價[J];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3期
6 張金鐘,王宏臣;解決多重命中易損性評價的一種改進的馬爾可夫鏈法[J];沈陽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7 王亞玲;燕鴻;周玉利;王俏梅;;小橋涵易損性綜合評價指標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09年06期
8 虢柱;聶春龍;;基于AHP分析的二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及在邊坡風險易損性評價中的應用[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9 謝云霞;王文圣;;城市洪澇易損性評價的分形模糊集對評價模型[J];深圳大學學報(理工版);2012年01期
10 徐林榮;王磊;蘇志滿;;隧道工程遭受泥石流災害的工程易損性評價[J];巖土力學;2010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毛德華;鄒君;金菊良;;基于實碼加速遺傳算法的投影尋蹤方法在洪災易損性評價中的應用[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張一凡;西南山區(qū)城鎮(zhèn)地質災害易損性評價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9年
2 陳成名;西南山區(qū)城鎮(zhèn)地質災害易損性評價理論與實踐[D];成都理工大學;2010年
3 張立明;三峽工程庫區(qū)地質災害易損性評價與區(qū)劃研究[D];中南大學;2008年
4 趙衛(wèi)權;自然災害社會易損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8年
5 朱芳;新疆自然災害的社會易損性評價[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1209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120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