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油渦旋壓縮機渦旋齒齒頂密封結構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31 06:12
本文對無油渦旋壓縮機渦旋齒齒頂密封結構進行優(yōu)化,提出一種新型徑向組合密封結構,利用幾何和工程流體力學的方法,推導出基圓漸開線無油渦旋壓縮機齒頂光滑間隙密封、齒頂迷宮密封、齒頂組合密封泄漏量的算法,建立了無油渦旋壓縮機相鄰壓縮腔實驗臺,分別測量了3種密封結構在相同壓差條件下的氣體泄漏量,并研究了無油渦旋壓縮機動渦旋盤轉速對泄漏量的影響。對比實驗與理論計算結果可得:理論計算結果與實驗結果基本相近,光滑密封與迷宮密封泄漏量隨壓差的增大而增大,而組合密封泄漏量與壓差成反比,但密封條磨損量增加。迷宮密封泄漏量實測值約為光滑密封實測值的80%,組合密封泄漏量實測值約為光滑密封實測值的63%,且3種密封結構的徑向泄漏量隨動渦旋盤轉速的提高而降低,當動渦旋盤轉速超過4 000 m/s時趨于平穩(wěn)。
【文章來源】:制冷學報.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渦旋齒齒頂迷宮槽
圖1 渦旋齒齒頂迷宮槽組合密封結構中密封條工作過程為:利用密封槽底部靠高壓腔一側的孔,將高壓腔氣體引入密封條底部,使密封條上下產生壓差,迫使密封條在密封槽中上下移動,實現(xiàn)密封條因磨損造成的軸向補償。為了保證密封條底部有足夠的氣體力,在密封槽底部靠低壓腔一側設置臺階。密封條所受壓差越大,密封條的密封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密封條工作原理如圖4所示。
組合密封結構中密封條工作過程為:利用密封槽底部靠高壓腔一側的孔,將高壓腔氣體引入密封條底部,使密封條上下產生壓差,迫使密封條在密封槽中上下移動,實現(xiàn)密封條因磨損造成的軸向補償。為了保證密封條底部有足夠的氣體力,在密封槽底部靠低壓腔一側設置臺階。密封條所受壓差越大,密封條的密封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密封條工作原理如圖4所示。圖4 密封條工作原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寬溫區(qū)空氣源熱泵熱水機性能實驗研究[J]. 王吉進,曲德虎,倪龍,姚楊,王家貴. 制冷學報. 2020(01)
[2]一種渦旋壓縮機泄漏間隙內氣體泄漏模型[J]. 查海濱,宋永興,王君,姜營,仇性啟. 工程熱物理學報. 2016(07)
[3]渦旋壓縮機徑向迷宮密封中泄漏氣體氣動熱力行為研究[J]. 劉興旺,張官正,李超,趙嫚. 機械工程學報. 2015(20)
[4]渦旋壓縮機齒端面密封條的力載荷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J]. 吳開波,李海生,陳英華,張小衛(wèi),王建松. 流體機械. 2014(11)
[5]渦旋壓縮機的徑向迷宮密封研究[J]. 劉興旺,趙嫚,李超,姚淑婷,張?zhí)忑? 機械工程學報. 2012(21)
[6]渦旋壓縮機軸向動態(tài)間隙的實驗測量[J]. 楊啟超,李連生,趙遠揚,束鵬程.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008(07)
[7]無油潤滑渦旋壓縮機自潤滑的研究[J]. 李海生,陳英華,章新喜,崔新躍,何京敏. 潤滑與密封. 2007(08)
本文編號:3312931
【文章來源】:制冷學報. 2020,41(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渦旋齒齒頂迷宮槽
圖1 渦旋齒齒頂迷宮槽組合密封結構中密封條工作過程為:利用密封槽底部靠高壓腔一側的孔,將高壓腔氣體引入密封條底部,使密封條上下產生壓差,迫使密封條在密封槽中上下移動,實現(xiàn)密封條因磨損造成的軸向補償。為了保證密封條底部有足夠的氣體力,在密封槽底部靠低壓腔一側設置臺階。密封條所受壓差越大,密封條的密封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密封條工作原理如圖4所示。
組合密封結構中密封條工作過程為:利用密封槽底部靠高壓腔一側的孔,將高壓腔氣體引入密封條底部,使密封條上下產生壓差,迫使密封條在密封槽中上下移動,實現(xiàn)密封條因磨損造成的軸向補償。為了保證密封條底部有足夠的氣體力,在密封槽底部靠低壓腔一側設置臺階。密封條所受壓差越大,密封條的密封力越大,密封效果越好。密封條工作原理如圖4所示。圖4 密封條工作原理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寬溫區(qū)空氣源熱泵熱水機性能實驗研究[J]. 王吉進,曲德虎,倪龍,姚楊,王家貴. 制冷學報. 2020(01)
[2]一種渦旋壓縮機泄漏間隙內氣體泄漏模型[J]. 查海濱,宋永興,王君,姜營,仇性啟. 工程熱物理學報. 2016(07)
[3]渦旋壓縮機徑向迷宮密封中泄漏氣體氣動熱力行為研究[J]. 劉興旺,張官正,李超,趙嫚. 機械工程學報. 2015(20)
[4]渦旋壓縮機齒端面密封條的力載荷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J]. 吳開波,李海生,陳英華,張小衛(wèi),王建松. 流體機械. 2014(11)
[5]渦旋壓縮機的徑向迷宮密封研究[J]. 劉興旺,趙嫚,李超,姚淑婷,張?zhí)忑? 機械工程學報. 2012(21)
[6]渦旋壓縮機軸向動態(tài)間隙的實驗測量[J]. 楊啟超,李連生,趙遠揚,束鵬程.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 2008(07)
[7]無油潤滑渦旋壓縮機自潤滑的研究[J]. 李海生,陳英華,章新喜,崔新躍,何京敏. 潤滑與密封. 2007(08)
本文編號:33129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3312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