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論20世紀90年代“人文精神”討論及其意義
發(fā)布時間:2021-12-31 00:43
1993年至1995年的“人文精神”討論成為新時期以來重要的文學現(xiàn)象,對于這一現(xiàn)象學界給予了關注,并且形成了相當數(shù)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既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試圖通過對“人文精神”討論重新梳理,深入研究這場討論的主要問題以及所涉及到的當代文學現(xiàn)實所提出的重要理論問題,對在中國當代社會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所發(fā)生的文學現(xiàn)象進行新的評價,對其在當代文學發(fā)展史的影響作用進行分析和判斷,從而把握新世紀中國文學的走向和特點,在文學思想、理論,文學創(chuàng)作與批評等不同層面評價其積極意義和存在的局限。本文從三個層面展開研究。第一部分,分析人文精神討論這一重要文學現(xiàn)象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本文認為,這一討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當代文學的走向。第二部分,分析與研究這一討論存在的歷史局限。本文認為,這場討論的思想、理論資源較貧乏,缺少有價值的理念創(chuàng)新和有效的理論建構,因而沒有形成回應新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和文化語境中出現(xiàn)的各種新文學現(xiàn)象的理論表述。第三部分,在對這一重要文學現(xiàn)象研究與重估的基礎上,結合新世紀文學發(fā)展的實際,提出新世紀文學發(fā)展與人文精神關系的問題!叭宋木瘛庇懻撌窃谔囟ǖ臅r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它在文學史...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 關鍵詞的界定與本文研究的內容
第一章 “人文精神”影響當代文學發(fā)展的走向
一、 “人文精神”討論延革當代文學觀念
二、 “人文精神”討論重構文學活動主體的精神世界
三、 “人文精神”討論豐富文學創(chuàng)作的哲學基礎
第二章 “人文精神”討論的局限
一、 “人文精神”概念的多歧
二、 “人文精神”理論資源的有限
第三章 “人文精神”討論對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歷史意義
一、 試圖建立穩(wěn)定的文化價值系統(tǒng)
二、 歷史理性與人文維度的結合
三、 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融合
四、 宏大敘事與私人敘事的交融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轉型時期需要文學與傳統(tǒng)問題的新表述[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12(02)
[2]反思與重建:文學批評的重大課題[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11(02)
[3]精神的追問與追問的精神——再談王曉明們發(fā)起的“人文精神”大討論[J]. 楊蘭. 作家. 2010(22)
[4]開展新時期以來文學批評理論進程的研究[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10(06)
[5]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的文化圖譜——當代文化形態(tài)研究之二[J]. 巫曉燕.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6]世紀之交中國精英文化的自我救贖[J]. 車美萍.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0(02)
[7]近三十年中國作家的知識分子立場[J]. 張曉琴.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3)
[8]人文的反芻與追溯——從《中國作家精神尋根》說開去[J]. 王泉.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009(04)
[9]文學生態(tài)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走向[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09(02)
[10]對于文學批評困境的一種判斷[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09(03)
博士論文
[1]1993:文學的轉型與突變[D]. 王艷榮.吉林大學 2012
[2]當代文藝娛樂化問題研究[D]. 臧娜.遼寧大學 2012
[3]文學批評的存在方式[D]. 趙慧平.復旦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對90年代“躲避崇高”論爭的再思考[D]. 張情雁.中央民族大學 2012
[2]以文學的方式介入現(xiàn)場:《當代作家評論》研究[D]. 侯欣羽.沈陽師范大學 2012
[3]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討論[D]. 劉江.上海師范大學 2011
[4]世紀末文壇的“民間”與“知識分子”論爭[D]. 房芳.吉林大學 2004
[5]20世紀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與追尋[D]. 周一鳴.華中師范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59292
【文章來源】:沈陽師范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研究現(xiàn)狀
三、 關鍵詞的界定與本文研究的內容
第一章 “人文精神”影響當代文學發(fā)展的走向
一、 “人文精神”討論延革當代文學觀念
二、 “人文精神”討論重構文學活動主體的精神世界
三、 “人文精神”討論豐富文學創(chuàng)作的哲學基礎
第二章 “人文精神”討論的局限
一、 “人文精神”概念的多歧
二、 “人文精神”理論資源的有限
第三章 “人文精神”討論對中國當代文學發(fā)展的歷史意義
一、 試圖建立穩(wěn)定的文化價值系統(tǒng)
二、 歷史理性與人文維度的結合
三、 精英文學與大眾文學的融合
四、 宏大敘事與私人敘事的交融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個人簡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轉型時期需要文學與傳統(tǒng)問題的新表述[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12(02)
[2]反思與重建:文學批評的重大課題[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11(02)
[3]精神的追問與追問的精神——再談王曉明們發(fā)起的“人文精神”大討論[J]. 楊蘭. 作家. 2010(22)
[4]開展新時期以來文學批評理論進程的研究[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10(06)
[5]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的文化圖譜——當代文化形態(tài)研究之二[J]. 巫曉燕.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5)
[6]世紀之交中國精英文化的自我救贖[J]. 車美萍.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10(02)
[7]近三十年中國作家的知識分子立場[J]. 張曉琴. 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03)
[8]人文的反芻與追溯——從《中國作家精神尋根》說開去[J]. 王泉.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009(04)
[9]文學生態(tài)與作家的創(chuàng)作走向[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09(02)
[10]對于文學批評困境的一種判斷[J]. 趙慧平. 當代作家評論. 2009(03)
博士論文
[1]1993:文學的轉型與突變[D]. 王艷榮.吉林大學 2012
[2]當代文藝娛樂化問題研究[D]. 臧娜.遼寧大學 2012
[3]文學批評的存在方式[D]. 趙慧平.復旦大學 2003
碩士論文
[1]對90年代“躲避崇高”論爭的再思考[D]. 張情雁.中央民族大學 2012
[2]以文學的方式介入現(xiàn)場:《當代作家評論》研究[D]. 侯欣羽.沈陽師范大學 2012
[3]1990年代的“人文精神”討論[D]. 劉江.上海師范大學 2011
[4]世紀末文壇的“民間”與“知識分子”論爭[D]. 房芳.吉林大學 2004
[5]20世紀90年代人文精神的困惑與追尋[D]. 周一鳴.華中師范大學 2001
本文編號:35592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5929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