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時期知識分子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
【學位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2
【中圖分類】:D663.5;D231;D6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價值
二、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三、目前研究的不足
四、本文擬采取的研究方法、手段、技術路線及創(chuàng)新性分析
五、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理論分析
第一章 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基本情況分析
第一節(jié) 相關研究對象界定
一、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界定
二、延安時期界定
三、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界定
四、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群體的形成
第二節(jié)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群體代表人物分析
一、地緣分析
二、思想背景分析
三、家庭背景分析
四、教育背景分析
五、知識結構分析
第二章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條件
第一節(jié)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性
一、指導全國抗戰(zhàn)的需要
二、武裝干部隊伍的需要
三、加強邊區(qū)建設的需要
四、推動新啟蒙運動和文化建設的需要
五、批判教條主義的需要
第二節(jié)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有利條件
一、外部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
二、教育宣傳環(huán)境相對改善
第三章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途徑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活動
一、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青年學生是當務之急
二、用馬克思主義武裝干部是重中之重
三、用馬克思主義武裝群眾是力量源泉
四、延安時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特點和作用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活動
一、宣傳活動的原則
二、宣傳活動的方法
三、宣傳活動的特點
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研究活動
第四章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
一、哲學大眾化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二、哲學大眾化評價
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jīng)濟學大眾化
一、政治經(jīng)濟學大眾化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二、政治經(jīng)濟學大眾化的特點
第三節(jié)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
一、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必要性
二、灌輸革命理論
三、培養(yǎng)政治意識
四、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評價
第四節(jié) 馬克思主義史學大眾化
一、史學大眾化代表人物及其成果
二、史學大眾化評價
第五節(jié) 馬克思主義文學藝術大眾化
一、文藝大眾化的提出
二、文藝大眾化的必要性
三、文藝大眾化的成就
四、馬克思主義文藝大眾化實現(xiàn)的特點
第六節(jié) 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翻譯奠定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翻譯成就
二、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翻譯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作用
第五章 延安時期各場域間知識分子在互動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第一節(jié) 從全國視角看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
第二節(jié) 邊區(qū)外知識分子背景分析
一、活躍在國統(tǒng)區(qū)和淪陷區(qū)的共產(chǎn)黨知識分子代表人物背景分析
二、黨外知識分子代表人物背景分析
三、國外進步知識分子代表人物背景分析
第三節(jié) 各場域間知識分子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實踐
一、文學藝術大眾化方面的互動
二、哲學、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大眾化方面的互動
三、新聞出版領域知識分子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互動
四、與外國籍知識分子力量的互動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第四節(jié) 各場域間知識分子在對社會思潮的引領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在與反動文化逆流和奴化教育的斗爭中彰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力
二、在與現(xiàn)代資產(chǎn)階級哲學思潮的斗爭中彰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力
三、在“學術中國化”思潮的論戰(zhàn)中彰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力
四、在關于《中國之命運》的論戰(zhàn)中彰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影響力
第六章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成就
第一節(jié) 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二、馬克思主義學風的形成
三、中國化馬克主義理論的形成
第二節(jié) 推動馬克思主義時代化
第三節(jié)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推動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通俗化
二、推動毛澤東思想大眾化
第四節(jié) 促進中國革命的發(fā)展
一、促進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二、促進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
第五節(jié) 為新中國確立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奠定基礎
第七章 延安時期知識分子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歷史經(jīng)驗
第一節(jié) 礪煉主體素質(zhì)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前提保證
一、堅定信仰,保證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正確方向
二、潛心鉆研,提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科學水平
三、普及文化,提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際效果
第二節(jié) 知識分子群體與黨的領袖群體的合力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力量
一、政治上尊重和關懷加速知識分子向馬克思主義轉化
二、知識分子群體與黨的領袖群體合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第三節(jié) 在實踐中自覺傳播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途徑
一、注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陣地建設
二、注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隊伍建設
三、注重結合實際宣傳馬克思主義
第四節(jié) 整風的形式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助推器
一、促進知識分子角色轉換
二、知識分子實現(xiàn)“改造者被改造”
三、知識分子由“自發(fā)”轉向“自覺”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第五節(jié) 重視與各場域間知識分子力量的互動中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使中國共產(chǎn)黨在國內(nèi)外贏得了新聞戰(zhàn)線上“封鎖與反封鎖”的勝利
二、在客觀上使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在更大范圍內(nèi)實現(xiàn)
三、促進全國性的抗日救亡活動和中國革命的發(fā)展
第八章 當代知識分子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思考
第一節(jié)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要挑戰(zhàn)及其應對
一、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挑戰(zhàn)
二、實踐領域的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隊伍建設和陣地建設
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隊伍建設
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陣地建設
第三節(jié) 當代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一、“真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二、“真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三、“真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四、“真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第四節(jié) 當代知識分子與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
一、主旋律文化遭受著嚴峻挑戰(zhàn)
二、加強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建設
第五節(jié) 加強基層組織和文化團體建設,夯實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受眾基礎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顯元;;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指稱、內(nèi)涵和途徑[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弓克;論“四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J];長白學刊;2005年02期
3 鄭德榮;牟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歷史軌跡和寶貴經(jīng)驗[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4 盛葉欣;;延安時期鄧拓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貢獻[J];黨史文苑;2007年14期
5 郭德宏;近十年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述評[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4年04期
6 李明和;外交使團的特殊時光——1944年美軍觀察組在延安[J];黨史縱橫;1999年01期
7 蘇星鴻;;網(wǎng)絡文化境遇中的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04期
8 李成遠;;延安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傳承;2009年02期
9 宿秀平;聶家華;;延安時期全黨學習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傳承;2011年02期
10 王雷松;;論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曉麗;普通高等學校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陳亞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源語境[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3 楊宏庭;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4 阮東彪;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
5 曹根記;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正光;延安知識分子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許華卿;延安時期黨的理論工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索與貢獻[D];中國人民大學;2008年
2 劉世忠;延安文化人群體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3 劉萍;艾思奇《大眾哲學》及其價值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10年
4 趙蘭敏;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5 崔越;文化多元化視域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及其路徑選擇[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8531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5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