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批評性報道的四次轉(zhuǎn)型及變革前瞻
[Abstract]:In today's risk society, critical report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isk monitoring, construction and supervisi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ritical reports in China shows a stage which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wists and turns, penet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so 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power mechanism, critical report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ield of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forces. Its development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journalists' literacy, journalism, but also by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As a potential social force, critical reporting not only presents risks, but also affects risk resolution. The key to eliminate the risk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caused by critical report is to construct an open production system, properly deal with all kinds of risk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critical reporting, and realize cooperative governance.
【作者單位】: 四川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四川省教育廳課題“社會轉(zhuǎn)型中當代新聞報道的流變”(14SB0033)
【分類號】:G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史安斌;錢晶晶;;從“客觀新聞學”到“對話新聞學”——試論西方新聞理論演進的哲學與實踐基礎[J];國際新聞界;2011年12期
2 陶建鐘;;風險社會的秩序困境及其制度邏輯[J];江海學刊;2014年02期
3 展江;;新世紀的輿論監(jiān)督[J];青年記者;2007年11期
4 沈薈;;折衷人文主義新聞教育:對密蘇里方法歷史緣起的探尋及思考[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貴松;;論如何制約公權力——當前公權力濫用的一點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期
2 徐新平;肖俊;;形容詞在消息中的運用[J];當代傳播;2008年02期
3 崔華華;郭媛媛;;論大眾傳媒在構(gòu)建公民社會中的作用[J];當代傳播;2009年04期
4 林培煌;陳忠坤;;從《政風行風熱線》欄目談輿論監(jiān)督難[J];東南傳播;2008年12期
5 孔祥軍;試論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新聞轉(zhuǎn)型——兼作對李良榮教授《中國的新聞改革》的回應[J];甘肅社會科學;2003年05期
6 李迎春;;新聞采訪權涵義與性質(zhì)初探[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7 童璐;姜彩杰;;新財經(jīng)媒體的輿論監(jiān)督——由《經(jīng)濟觀察報》的“分拆鐵道部”談起[J];東南傳播;2012年08期
8 魏少華;;密蘇里模式與我國新聞學實踐教學體系[J];編輯學刊;2013年01期
9 孫藜;;從客觀性到透明性?網(wǎng)絡時代如何做新聞[J];當代傳播;2013年01期
10 顏紅;;媒介融合趨勢下跨媒體人才的培養(yǎng)[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理;;論社交媒體新聞話語對公民網(wǎng)絡政治參與的影響——以《武漢2049》遠景發(fā)展規(guī)劃發(fā)布事件為個案[A];媒介秩序與媒介文明研討會暨第二屆新聞傳播倫理與法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星顯;基于關系視角的法律與文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曾慶香;試論新聞話語[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孔祥軍;新聞精品:一種理論建構(gòu)和組織文化的框架[D];復旦大學;2005年
4 宋祖華;媒介品牌戰(zhàn)略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劉江船;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管理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謝春林;中國電視產(chǎn)業(yè)做強做大的路徑選擇[D];復旦大學;2006年
7 崔清活;中英傳播學教育比較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楊琴;新聞敘事與文化記憶[D];四川大學;2007年
9 謝梅;新聞與消費[D];四川大學;2007年
10 潘祥輝;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的演化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慧珍;新聞故事化報道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鄭雪蓮;正面典型報道的美學思考[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衡林;河南日報(農(nóng)村版)特色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4 關山;同題報道時代下媒體深度報道的比較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5 魏丹;抗戰(zhàn)時期《解放日報》社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6 于華民;新記《大公報》新聞圖像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7 洪靜;新記《大公報》體育新聞傳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程亞娜;傳媒在重大事件報道中提升國家形象的對策研究[D];新疆大學;2011年
9 陳姍姍;對《中國體育報》社會體育報道的框架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年
10 秦然然;從唱片經(jīng)濟到娛樂經(jīng)濟:近三十年來中國大陸流行音樂產(chǎn)業(yè)走向[D];山東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巖;;發(fā)展與風險:現(xiàn)代性的兩歧——西方風險社會理論述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張晨;何華玲;;“雙重風險社會”中公共治理的困境與重塑[J];長白學刊;2010年02期
3 李懷濤;陳治國;;貝克風險社會理論評析[J];貴州社會科學;2010年11期
4 烏爾里希·貝克,郗衛(wèi)東;風險社會再思考[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2年04期
5 斯科特·拉什,王武龍;風險社會與風險文化[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2年04期
6 沃特·阿赫特貝格,周戰(zhàn)超;民主、正義與風險社會:生態(tài)民主政治的形態(tài)與意義[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3年03期
7 薛曉源,劉國良;全球風險世界:現(xiàn)在與未來——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風險社會理論創(chuàng)始人烏爾里!へ惪私淌谠L談錄[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年01期
8 烏爾里!へ惪 ,劉寧寧 ,沈天霄;風險社會政治學[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5年03期
9 董韋;;“風險社會”理論在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性[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0年02期
10 張康之;;論風險社會中的治理變革[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定興;;批評性報道再探[J];黃石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2 林愛s,
本文編號:25275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2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