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聚焦:城市安全規(guī)劃方法研究
本文選題:突發(fā)性公共事件 切入點:信息傳播速度 出處:《現(xiàn)代城市研究》2015年10期
【摘要】:正城市安全是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也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當前我國城鎮(zhèn)化率已經超過50%,城市成為我國人口及其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活動的主要載體。規(guī)模越來越龐大,功能越來越復雜,城市的脆弱性也在大大增加,譬如城市基礎設施、環(huán)境、公共衛(wèi)生、災害防控等任何一方面出現(xiàn)問題,或者發(fā)生突發(fā)性公共事件,都有可能給國家發(fā)展和民眾生命財產造成重大威脅或損失。另一方面,近年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自媒體日漸發(fā)達,信息傳播速度極快,一旦發(fā)生災害或公
[Abstract]:Urban secur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At present,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our country has exceeded 50%, and the city has become the main carrier of our country's population and it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activities.The scale is increasing, the fun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lex,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cities is increasing greatly, such as urban infrastructure, the environment, public health,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any other aspects, or the occurrence of sudden public events.May cause great threat or loss to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On the other h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n recent years, since the media is increasingly developed, the speed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is extremely fast, once a disaster or public
【分類號】:F299.2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淑萍;;論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應急機制及其財稅對策[J];審計與理財;2008年12期
2 洪江;;關于突發(fā)性公共事件財政救濟的幾點思考[J];地方財政研究;2008年06期
3 桂維民;;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告訴我們——關于加強應急決策問題的深層思考(上)[J];秘書工作;2009年08期
4 譚存娜;;基于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相關應急財政管理問題探究[J];經營管理者;2009年20期
5 邵佳;;我國突發(fā)性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現(xiàn)狀分析——以汶川大地震為例[J];價值工程;2010年01期
6 田貴賢;;如何強化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財政應對能力[J];商業(yè)時代;2010年31期
7 李一念;呂靜;;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防范與政府應對機制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1年15期
8 劉倩;;淺論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和媒體的關系[J];中國報業(yè);2012年06期
9 吳秀強;;淺析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公開[J];當代經濟;2012年21期
10 高洲;陶鴻;;農村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管理的困境及路徑選擇[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2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牟永福;;突發(fā)性公共事件與政府應急機制的建立[A];河北省第四屆社會科學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劉五一 包福山;建立健全突發(fā)性公共事件預警機制[N];通遼日報;2008年
2 東北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SARS與政府公共政策》課題組供稿;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的政府應急能力建設[N];中國財經報;2003年
3 周明;省見義勇為英雄到雷鋒團作報告[N];遼寧日報;2007年
4 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張星;政府在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應急機制建設[N];駐馬店日報;2011年
5 資深時事評論員 老宋;做好信息公開這個“必答題”[N];新金融觀察;2014年
6 記者 賀耀堂;每年至少開展一次針對性演練活動[N];連云港日報;2007年
7 新華社記者 孫彬 秦華江 王艷明 張樂 周慧敏 項開來;突發(fā)公共事件拷問信息公開[N];新華每日電訊;2014年
8 本報記者 何小龍;中小學增加一課:應對突發(fā)公共事件[N];江淮時報;2006年
9 本報記者 程小旭;政府在突發(fā)公共事件面前愈發(fā)從容[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10 張志安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美國政府微博體現(xiàn)新法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倩;地方政府突發(fā)性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模式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年
2 邵佳;我國突發(fā)性公共事件的財政投入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欣;我國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政府形象管理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4 鐘舒曼;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實現(xiàn)[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廖玉芳;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的人文關懷[D];南昌大學;2012年
6 張俊鵬;突發(fā)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的完善[D];延邊大學;2012年
7 王旋;突發(fā)性公共事件救助導識系統(tǒng)設計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8 汪洋;突發(fā)性公共事件處置過程中的媒體責任[D];湘潭大學;2014年
9 祝陽;突發(fā)性公共事件中網(wǎng)絡的放大機制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5年
10 葉秀榮;政府部門應對突發(fā)性公共事件危機公關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089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08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