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表決權結構、身份類型與公司價值——基于“掏空”行為的視角
本文選題:表決權結構 切入點:股東身份 出處:《世界經濟文匯》2014年05期
【摘要】:本文在一個統(tǒng)一的框架下研究了多個大股東的合謀與制衡關系,構建了合謀利益團體的最優(yōu)決策模型,得到了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結論。以中國A股上市公司2006—2011年間的數據為研究樣本,通過實證研究發(fā)現:第一大股東不具有絕對表決權優(yōu)勢時,表決權集權程度的增加會加劇"掏空"行為,這種影響在第一大股東為國企時更加明顯。"掏空"程度和公司價值隨實際控制人所有權的增加分別呈現出倒U型和U型變化。當實際控制人所有權落在30%—40%之間時,"掏空"現象最嚴重。實際控制人所有權和表決權分離度的增加也會加劇"掏空"。在非國有企業(yè)中,當第二、第三大股東為國有企業(yè)時,隨著其表決權的增加,"掏空"程度不斷加深。本研究的發(fā)現有助于我們理解大股東表決權結構和身份類型對公司價值的影響機制,對監(jiān)管部門限制大股東"掏空",提高中小投資者保護水平,進而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持續(xù)發(fā)展也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Abstract]: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ollusion and checks and balances of many large shareholders under a unified framework, and construct the optimal decision-making model of collusive interest groups. Taking the data of Chinese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6 to 2011 as the research sample, it is found that the first largest shareholder does not have absolute voting advantage. Increased centralization of voting rights exacerbates "tunneling", This effect is more obvious when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degree of "tunneling" 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show inverted U shape and U type chang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wnership of the actual controller, respectively. When the ownership of the actual controller falls between 30% and 40%, the degree of "tunneling" and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show the change of "inverted U" and U-type respectively. "tunneling" is the most serious phenomenon. The increase in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voting rights of actual controllers will also exacerbate "tunneling."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When the third largest shareholder is state-owned enterprise, the degree of "tunneling" deepens with the increase of voting right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voting structure and identity type of large shareholder on company value. It is also of great policy significance to limit the "hollowing out" of the major shareholder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rote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vestors, and thus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pital market.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基金】: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項目批準號2009BJB026)的資助
【分類號】:F832.51;F271;F27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白重恩,劉俏,陸洲,宋敏,張俊喜;中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5年02期
2 徐莉萍;辛宇;陳工孟;;股權集中度和股權制衡及其對公司經營績效的影響[J];經濟研究;2006年01期
3 王鵬;周黎安;;控股股東的控制權、所有權與公司績效: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金融研究;2006年02期
4 馮旭南;李心愉;陳工孟;;家族控制、治理環(huán)境和公司價值[J];金融研究;2011年03期
5 唐躍軍;;審計質量VS.信號顯示——終極控制權、大股東治理戰(zhàn)略與審計師選擇[J];金融研究;2011年05期
6 李增泉,孫錚,王志偉;“掏空”與所有權安排——來自我國上市公司大股東資金占用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04年12期
7 渡邊真理子;;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權、金字塔式結構和侵占行為——來自中國股權分置改革的證據[J];金融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盧媛媛;王靜剛;;股權制衡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分析與探討[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6年23期
2 楊寶臣;王立清;尹輝;;政治聯系、負債與公司治理作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3 沈維成;;資本結構、股權結構與公司績效[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彭冰;;中央和地方關系中的上市公司治理[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5 彭浩;劉海建;陳默;;中國上市公司并購中的代理問題實證研究[J];比較管理;2010年02期
6 曾新;李新渠;;完善國有企業(yè)集團公司治理的思考[J];北京機械工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7 王勝君;吳沖;;基于代理理論的公司資本結構約束與激勵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肖淑芳;金田;劉洋;;股權激勵、股權集中度與公司績效[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9 劉建勇;朱學義;侯曉紅;;不同機構持股比例下的上市公司特征[J];商業(yè)研究;2009年06期
10 胡娟;劉星;;最終控制人類型對投資影響的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明華;蔡衛(wèi)星;曾誠;;股權結構與信息披露質量:來自證券分析師盈余預測特征的證據[A];中國道路:理論與實踐——第三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2009)論文集[C];2009年
2 李葳;郭鵬;;黑龍江上市公司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A];建設東北亞和諧國際經貿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3 陳言;;中小投資者保護、“隧道效應”與公司價值[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上)[C];2008年
4 余勁松;梁紅英;;立法導向、投資者訴訟與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C];2008年
5 周方召;周正;尹龍;;國有上市公司高管激勵與績效關系研究——來自上海證交所國有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周方召;周正;曲振濤;孫凱;;利益共謀還是監(jiān)督激勵——基于中國上市公司董事和高管薪酬上漲與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周方召;周正;曲振濤;;法律保護、控股股東不對稱股權結構和公司績效——基于中國A股民營上市公司的經驗研究[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鄭志剛;;經理人掠奪視角的薪酬合約設計:承諾價值和外部法律環(huán)境的影響[A];2005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精選論文(第一部分)[C];2005年
9 夏雅麗;;論入世之際國有企業(yè)的社會責任[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五)[C];2007年
10 董直慶;王林輝;;相容委托和最優(yōu)委托權安排:論我國國企治理的另一種分析框架[A];第五屆國有經濟論壇“海峽兩岸企業(yè)改革與重組”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曉艷;公司治理與大股東的掏空和支持[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李靜;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國棟;董事會職能影響企業(yè)多元化經營績效的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丁業(yè)震;國有上市公司重組中的利益沖突與重組績效[D];南開大學;2010年
5 彭華偉;中國上市公司股權協議轉讓中的大股東私人收益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周杰;公司治理對歸核化戰(zhàn)略決策及其實施效率的影響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竇森;基于股權合作的FSFDI技術溢出效應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張嶺松;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9 龍建輝;銀行監(jiān)督與公司治理效率[D];浙江大學;2011年
10 王江石;股權分置改革時期收購公司并購績效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艷華;中小投資者利益保護與股權結構的關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紅梅;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3 方索琴;家族企業(yè)金字塔式持股結構與資本結構的選擇[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艾輝;金字塔結構下家族上市企業(yè)資本結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葉敬楠;會計收益質量特性對高管薪酬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6 鄧新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財務目標選擇的影響[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7 謝小勇;國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與公司績效[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8 衣巍偉;英國公司治理結構修改歷程以及對我國的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9 畢菡;定向增發(fā)資產注入中的利益輸送問題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10 許荔晶;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績效影響的實證分析[D];江西財經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瑩,劉立國;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效率: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2 朱紅軍,汪輝;“股權制衡”可以改善公司治理嗎?——宏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權之爭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10期
3 李明輝;;代理成本對審計師選擇的影響——基于中國IPO公司的研究[J];經濟科學;2006年03期
4 馮旭南;李心愉;;終極所有權和控制權的分離: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科學;2009年02期
5 張華;張俊喜;宋敏;;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對企業(yè)價值的影響——我國民營上市企業(yè)的實證研究[J];經濟學(季刊);2004年S1期
6 張春霖;存在道德風險的委托代理關系:理論分析及其應用中的問題[J];經濟研究;1995年08期
7 陳信元,張?zhí)镉?資產重組的市場反應——1997 年滬市資產重組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1999年09期
8 孫永祥,黃祖輝;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與績效[J];經濟研究;1999年12期
9 魏剛;高級管理層激勵與上市公司經營績效[J];經濟研究;2000年03期
10 陳曉,江東;股權多元化、公司業(yè)績與行業(yè)競爭性[J];經濟研究;2000年0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俊;制度變遷、市場需求與獨立審計質量的改善[D];廈門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婧;;淺議我國股東表決權代理制度[J];商業(yè)文化(學術版);2008年05期
2 翁孫哲;;股份公司股東表決權若干規(guī)則激勵分析[J];商業(yè)時代;2010年03期
3 林升;;論我國公司股東表決權制度[J];知識經濟;2013年23期
4 趙志鋼;;因特網與上市公司股東表決權的保護[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焦艷芳;田雨;;股東表決權代理制度探析[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07年02期
6 歐陽晨;;股東平等與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的發(fā)展[J];中國市場;2007年Z1期
7 侯東德;;論股東表決權的保障規(guī)則[J];商業(yè)時代;2009年04期
8 王敏;;股東表決權制度創(chuàng)新的若干思考[J];經濟導刊;2011年06期
9 王洪強;;我國股東表決權行使方式研究[J];商業(yè)文化(上半月);2011年11期
10 邢小琴;;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制度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李天蘭 吳小鵬;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之完善[N];人民法院報;2005年
2 武漢大學法學院博士生 隋淑靜;試論股東表決權行使的一般原則[N];人民法院報;2008年
3 常州市戚墅堰區(qū)檢察院 盛光華;股東表決權經濟基礎之我見[N];江蘇法制報;2010年
4 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肖海;瑕疵出資股東表決權限制的制度功能[N];中國工商報;2014年
5 趙萬一 孟繼超;股東表決權的限制與排除[N];法制日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潔;論股東表決權協議的正當性基礎[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張曉紅;論股份有限公司股東表決權的限制[D];西南政法大學;2005年
3 王欣;股東表決權的相關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6年
4 郭影;論股東表決權排除[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5 王潉峰;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6 張建行;控制股東表決權限制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3年
7 何歡;股東表決權排除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8 楊久棟;股東表決權制度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9 張東;中小股東表決權法律保障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10 趙耀祖;股東表決權排除法律制度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549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byz/1654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