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
本文關鍵詞: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上市公司 內部控制 自我評價 評價指標 評價報告
【摘要】:2016年2月11日,美國COSO委員會首次邀請我國參與修訂《風險管理——整合框架》,中美雙方共同簽署了《中國企業(yè)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與美國科索委員會合作備忘錄》。這標志著我國在內部控制領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步,正與國際接軌,積極參與到制定國際內部控制標準的合作中,反映了國家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盡管我國內部控制的理論研究及實務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根據《中國上市公司2015年內部控制白皮書》報告顯示,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還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例如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披露格式不規(guī)范;內部控制實質性信息披露較少、沒有足夠的量化數據支撐評價結論,可用性差;內部控制評價過程,評價方法及信息披露工作不夠嚴謹。本文在上述現(xiàn)實背景下,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進行研究。首先參閱大量國內外關于內部控制評價的理論研究成果,為后續(xù)論文的撰寫奠定了理論依據;其次搜集研閱了2014-2015年共100家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同時結合2015年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白皮書的報告數據,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評價的現(xiàn)狀進行了概述及問題分析;再次,針對現(xiàn)存的問題構建了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同時設計了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最后得出結論,并給出建議。在構建指標體系方面,本文根據全面性原則,分別構建了定量評價指標及定性評價指標,盡可能擴大內部控制的評價范圍。本文的定量指標包含相對評價指標與絕對評價指標。相對評價指標的設計是為了反映財務報告可靠性目標及經營的效率效果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該指標是以財務比率為基礎建立的:絕對評價指標是以成本效益原則為基礎,根據內部控制的成本投入額,將內部控制各成本項目評價為不足、適度及過度三類;而定性評價指標則根據內部控制五要素設立,按照層次分析法下的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內部控制的定性指標進行評價。關于內控評價報告,本文設計了相對指標披露表,絕對指標披露表,內部控制五要素披露表,并對其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本文的研究意義是,將相對評價指標、絕對評價指標以及定性評價指標結合成一個評價整體,不僅有利于剔除主觀因素的影響,還使評價范圍更全面,評價結論更客觀有效。與此同時,披露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使投資者做出更合理的投資決策,也有利于上市公司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降低舞弊造假風險,營造良好的市場經濟環(huán)境。
【關鍵詞】:上市公司 內部控制 自我評價 評價指標 評價報告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75;F832.51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緒論10-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義11
- 1.2 國內外關于“內部控制評價”研究動態(tài)述評11-15
- 1.2.1 國外內部控制評價研究動態(tài)11-14
- 1.2.2 國內內部控制評價研究動態(tài)14-15
- 1.2.3 國內外內部控制評價研究述評15
- 1.3 研究思路與論文框架15-16
- 1.4 研究內容和方法16-18
- 1.4.1 研究內容16
- 1.4.2 研究方法16-18
- 1.5 創(chuàng)新點18-19
- 2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相關概念、理論及現(xiàn)狀概述19-25
- 2.1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相關概念19
- 2.2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理論19-21
- 2.2.1 信號傳遞理論19-20
- 2.2.2 控制論20
- 2.2.3 權變管理理論20-21
- 2.2.4 利益相關者理論21
- 2.3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現(xiàn)狀21-22
- 2.4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存在的問題22-25
- 2.4.1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源動力不足且缺乏客觀性22-23
- 2.4.2 自我評價報告實用信息不多,缺乏足夠的量化信息23
- 2.4.3 內部控制評價方式趨于簡單,評價效果不理想23-25
- 3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體系的構建25-49
- 3.1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主體的界定25
- 3.2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目標和原則25-26
- 3.2.1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目標25
- 3.2.2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原則25-26
- 3.3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內容26-27
- 3.4 內部控制自我評價體系的建立27-48
- 3.4.1 定量評價指標的構建27-32
- 3.4.2 定性評價指標的構建32-48
- 3.5 本章小結48-49
- 4 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49-55
- 4.1 披露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原因49
- 4.2 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可行性49
- 4.3 設計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49-52
- 4.3.1 評價指標的構成49-50
- 4.3.2 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披露50-52
- 4.3.3 披露含評價指標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意義52
- 4.4 本章小結52-55
- 5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結論、建議及展望55-58
- 5.1 研究結論55
- 5.2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改進建議55-56
- 5.2.1 改進內部控制評價方法,提高內部控制評價報告的披露質量55-56
- 5.2.2 提高上市公司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的重視程度56
- 5.2.3 推進內部控制信息系統(tǒng)建設,提高內部控制評價效率56
- 5.3 局限性56
- 5.4 展望56-58
- 致謝58-59
- 參考文獻59-63
- 附錄A: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相對指標一覽表63-64
- 附錄B: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成本投入一覽表64-66
- 附錄C: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相對指標披露表66-67
- 附錄D: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成本披露表67-69
-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69-7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建平;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及存在問題的研究[J];機械管理開發(fā);2000年01期
2 亓同進;企業(yè)內部控制的研究與評價[J];西安航空技術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4期
3 王以榮;企業(yè)內部控制探討[J];浙江財稅與會計;2000年10期
4 束紅;國有企業(yè)內部控制的重點與難點[J];中國審計信息與方法;2000年11期
5 梁必文,宮彥冰;淺議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0年04期
6 劉桂艷;魯永雎;;企業(yè)內部控制失效的表現(xiàn)、成因與對策[J];財務與會計;2000年12期
7 趙洪剛;;淺談企業(yè)內部控制[J];工業(yè)會計;2000年12期
8 翟志華;初探加強企業(yè)內部控制的舉措[J];財會月刊;2001年08期
9 潘經民;如何完善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J];財會月刊;2001年18期
10 李瑞勤,王靜明,王大華;淺談如何加強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J];工業(yè)技術經濟;200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玉琨;;強化企業(yè)內部控制 促進企業(yè)健康發(fā)展——在《2009中國企業(yè)內部控制高層論壇》上的發(fā)言(代序)[A];2008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9年
2 龔杰;;從內部控制發(fā)展史看我國內部控制建設方向[A];2008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9年
3 鄭石橋;徐國強;;論融入管理體系中的內部控制設計[A];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王美英;;內部控制實證研究文獻回顧[A];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王海林;;試論基于信息技術環(huán)境的企業(yè)內部控制[A];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重慶理工大學財會研究與開發(fā)中心內部控制課題組;李孝林;陳麗蓉;;漢簡中的內部控制方法探索——漢代內部控制初步發(fā)展論[A];首屆內部控制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張福琴;張穎;;試論企業(yè)內部控制存在問題及完善措施[A];煤炭經濟管理新論(第10輯)——第十一屆中國煤炭經濟管理論壇暨2010年中國煤炭學會經濟管理專業(yè)委員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黃玲玲;;淺談《企業(yè)內部控制基本規(guī)范》[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9 許金葉;;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內涵及其建設思路——來自企業(yè)治理理論的解析[A];企業(yè)財務報告問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胡繼榮;杜景來;;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的經濟學分析[A];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淮北礦業(yè)集團公司法律顧問室 厲琳;強化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淺析[N];安徽經濟報;2003年
2 曹文火;內部控制應注意的問題[N];中國財經報;2001年
3 溫慶琳;完善企業(yè)內部控制之我見[N];湖南經濟報;2002年
4 黃榮林;對完善信用社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N];湖南經濟報;2003年
5 馮均科;從經營者入手強化企業(yè)內部控制[N];經濟日報;2000年
6 陳義根 左自如;對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的思考[N];經理日報;2002年
7 淮安市燃料總公司 郭永生;淺談企業(yè)內部控制[N];江蘇經濟報;2003年
8 賈寶和;企業(yè)內部控制體系的評價[N];江西日報;2003年
9 卜聰鐸;建立適應現(xiàn)代企業(yè)發(fā)展的內部控制制度[N];內蒙古日報(漢);2005年
10 ;期貨經紀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N];期貨日報;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敏敏;制造業(yè)企業(yè)內部控制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0年
2 吳益兵;內部控制鑒證:動機、價值相關性與內控效率[D];復旦大學;2010年
3 王宏;基于國際視野與科學發(fā)展的我國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8年
4 鐘瑋;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有效性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1年
5 張安明;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6 宋京津;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1年
7 周繼軍;企業(yè)內部控制與管理者代理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張旺峰;內部控制有效性與審計定價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車桂娟;基于政府審計視角的政府內部控制研究[D];武漢大學;2012年
10 趙建鳳;上市公司股權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尹忠華;建立我國企業(yè)內部控制標準體系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張燕;中小民營企業(yè)內部控制體系設計與實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年
3 宋環(huán)環(huán);內部控制若干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4 孫偉;內部控制演進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徐許慧;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李永峰;內部控制戰(zhàn)略性應用問題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08年
7 魯清仿;內部控制重大缺陷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8 趙瑛;內部控制鑒證報告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9 李普玲;企業(yè)內部控制設計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10 王建慧;我國中小企業(yè)內部控制制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9595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touziyanjiulunwen/95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