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內(nèi)部控制審計之信息導向模式研究
本文選題:高校 切入點:審計模式 出處:《中南大學》2007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 高等教育變革促使高校內(nèi)部審計發(fā)展的關(guān)鍵指向高校內(nèi)部控制審計,同時推動高校內(nèi)部控制審計走向信息導向模式。 在高校這一特定社會組織中,內(nèi)部控制審計的信息導向模式是指從信息入手,綜合利用相關(guān)科學和技術(shù)方法系統(tǒng)研究內(nèi)部控制審計信息供給與需求的質(zhì)量、結(jié)構(gòu)、矛盾及其對審計活動的影響,研究信息生成、傳輸和利用的規(guī)律性。在此基礎上,盡可能多的將信息傳輸納入審計范圍作為內(nèi)生變量,有效開發(fā)、加工并提供足量的信息來最大限度解除內(nèi)部控制審計各要素之間的孤立性和矛盾性,克服內(nèi)部控制的不完善性以及外部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及時有效地引導專業(yè)管理(人事、組織、基建、教學、實習、財務管理等)行為,在各要素(人、財、物等)的優(yōu)化組合和專業(yè)管理的協(xié)調(diào)中實現(xiàn)提升高校整體價值的總目標。 它以“內(nèi)部控制審計的本質(zhì)在于為組織的管理、控制提供增值性信息產(chǎn)品的專業(yè)服務”為邏輯起點,以可確認假設為前提,將高校內(nèi)部控制審計的職能定位于反饋、監(jiān)督、確認、評估和咨詢;利用反饋控制機制整合審計對象,與審計環(huán)境構(gòu)成整體交互式控制系統(tǒng);在內(nèi)容上充分拓展審計對象和范圍,始終以審計過程中實時的信息溝通和反饋為關(guān)注重點,保證控制關(guān)鍵點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在程序上以程序路線和信息反饋控制路線的同步推進凸現(xiàn)其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下內(nèi)部控制審計的特征。 借助實際案例,通過比較分析對同一項目先后以傳統(tǒng)模式和信息導向模式實施審計的差異,可以證明信息導向模式拓展了傳統(tǒng)內(nèi)部審計的職能,提升了傳統(tǒng)審計類型所能實現(xiàn)的效能,更加符合高等教育變革對高校治理結(jié)構(gòu)完善、高校整體價值提升的要求。
[Abstract]: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o point to the audit of internal contro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specific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information oriented mod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refers to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qual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nformation supply and demand by using the relevant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methods, starting with the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adic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audit activities, the regularity of information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utilization is studied. On this basi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brought into the audit scope as an endogenous variable to develop effectively. Processing and providing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maximize the isolation and contradiction among the various ele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overcome the imperfections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uncertainty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guid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personnel) in a timely and effective manner. Organization, infrastructure, teaching, practice, financial management, etc.) behavior, in the various elements (people, money, material, etc.)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of the overall goal of promoting the overall valu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takes "the es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l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 and provides professional service of value-added information product"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taking the hypothesis of confirmation as the premise, the fun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positioned as feedback and supervision. Recognizing, evaluating and consulting; integrating audit objects with feedback control mechanisms, forming an overall interactive control system with audit environment; fully expanding audit objects and scope in content, Always focus on real-tim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in the audit proces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rol key points; In the procedure, the internal control aud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mode by synchronizing the program route and the information feedback control line. With the help of actual cases,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mode and the information-oriented mode of the same project, it can be proved that the information-oriented mode has expanded the func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internal audit. It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audit type and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overall valu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G647.5;F239.45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暉;高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2 王道紅;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保證體系比較分析[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5年02期
3 李雪梅,宋慧芳,黃忠德;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高?蒲泄芾韀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4期
4 王鳳坤;高校人事代理制度淺談[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王曉峰;對高校崗位津貼制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6 沈徽青;;高等學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改革初探[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5年12期
7 黃文鑾;;構(gòu)建我國高校內(nèi)部控制體系的思路[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8 楊紅英;;從“學習型組織"看高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J];韶關(guān)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9 周紅軍;;提升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途徑[J];科技經(jīng)濟市場;2006年08期
10 張寶鋒;;學術(shù)權(quán)力提升背景下的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J];遼寧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殿生;;淺析審計模式的發(fā)展及其在我國的應用選擇[A];北方省市自治區(qū)會計學會第二十七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劉圣妮;;內(nèi)部控制與審計模式的變革[A];中國會計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7年
3 敖世友;;基于企業(yè)全面風險管理框架的審計模式研究[A];中國內(nèi)部審計協(xié)會2008年度全國“風險導向?qū)徲嬙陲L險管理中的應用”理論研討暨經(jīng)驗交流會三等獎論文匯編[C];2008年
4 李明;;“后評估”時期高校內(nèi)部教育質(zhì)量保障體系建構(gòu)反思[A];第二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劉紅;辛崇勝;;保存“平安奧運”遺產(chǎn)推進高校安全穩(wěn)定長效機制建設[A];熱誠獻奧運 全力筑平安——首都高校平安奧運行動長效機制研究[C];2009年
6 高培玲;;淺談高校內(nèi)部會計控制[A];2002年福建省會計學會理論研討論文專集[C];2002年
7 張勇;蘇奕;;經(jīng)濟責任導向?qū)徲嬆J降臉?gòu)建及其研究路徑[A];中國會計學會審計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李振興;李炎鋒;白玉華;王雪竹;;高校學生管理法律糾紛原因分析及防范對策研究[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C];2009年
9 陳春艷;;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徑選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政府管理創(chuàng)新與轉(zhuǎn)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10·專刊2)[C];2011年
10 洪凱;;論高校債務危機的成因與化解[A];“構(gòu)建和諧社會與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暉;堅決取締高校內(nèi)部考研輔導活動[N];河南日報;2008年
2 記者 田建平;我省高校以重點項目突破推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N];山西日報;2010年
3 賀春蘭;“建立現(xiàn)代大學制度強化高校內(nèi)部治理”[N];人民政協(xié)報;2004年
4 本報記者 王淼;“官學不分”現(xiàn)象必須盡快扭轉(zhuǎn)[N];中國改革報;2007年
5 本報記者 胡躍平 朱虹;為了高校的科學發(fā)展[N];人民日報;2010年
6 知非;高校教師的生存狀態(tài)[N];人民政協(xié)報;2005年
7 記者 魏東 通訊員 邢世偉;高校有隱患將被通報[N];中國安全生產(chǎn)報;2006年
8 蘇子川;教材回扣的腐敗黑洞究竟有多深[N];海南日報;2006年
9 陳敦山 龐震;以效能建設為契機 開創(chuàng)我區(qū)高校工作新局面[N];西藏日報(漢);2011年
10 鄧海建 (江蘇 教師);“高校職務犯罪”的另一種解讀[N];華夏時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學;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2年
2 花長友;高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模式[D];河海大學;2002年
3 張輔松;基于自組織演化的高校成長管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4 張勇;經(jīng)濟責任導向?qū)徲嬆J窖芯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5 劉裕;高校教育服務公平評價及效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吳潔;高校知識轉(zhuǎn)移的機理及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7 方鴻琴;我國高校質(zhì)量保障體系一般模式構(gòu)建與質(zhì)量審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周楊;科技成果轉(zhuǎn)化視角的高校知識生產(chǎn)力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9 鄧麗紅;中國高校教育營銷管理模式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年
10 陳濤;高?萍汲晒D(zhuǎn)化的系統(tǒng)分析[D];東北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桂芳;高校內(nèi)部經(jīng)費科學配置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杰;我國高校人力資源規(guī)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3 孫中寧;高校內(nèi)部權(quán)力運行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陳文貴;高校內(nèi)部教學質(zhì)量保障體系的研究與構(gòu)建[D];天津大學;2005年
5 王春玲;廣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質(zhì)量問題與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08年
6 楊維國;論高校內(nèi)部管理體制改革[D];吉林大學;2004年
7 盧黎;高校經(jīng)費支出內(nèi)部會計控制中的缺陷及校正[D];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8 張建喜;高校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構(gòu)建研究[D];湘潭大學;2008年
9 張翼;高校內(nèi)部控制問題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09年
10 林譯叢;以人為本的高校內(nèi)部管理制度建設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949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sjlw/1594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