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5 18:15
本文關鍵詞:公允價值的價值相關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 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股權分散程度的提高導致會計目標由受托責任觀轉向決策有用觀。在決策有用觀這個大前提下,凈盈余理論以及實證研究結論促使信息觀向計量觀轉變,從而使得準則制定者有必要引進公允價值計量屬性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20世紀90年代起,公允價值在美國等發(fā)達國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目前,公允價值已經(jīng)成為美國公認會計原則和國際會計準則計量基礎的首選,并將其作為金融工具后續(xù)計量的主要屬性。 我國在公允價值的運用上一直比較謹慎,但是為了回應入世的壓力,在會計準則走向國際趨同的背景下,財政部在2006年頒布的新會計準則中廣泛引入了公允價值概念。然而,我國企業(yè)在與國際接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在實踐領域也缺乏相關的經(jīng)驗。在這種情形下,學術界需要討論公允價值在我國的適用性及其實施效果。 對此,本文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方法進行研究,得到的主要結論是: (1)對總樣本進行檢驗的結果表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股價之間存在較弱的相關關系,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凈額與股價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按新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中,公允價值的使用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 (2)分組檢驗的結果表明,對于盈利且非ST的公司,使用公允價值所帶來的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較總樣本而言有了很大的提高,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公允價值變動凈額都與股價顯著相關;但虧損或ST公司使用公允價值計量并沒有帶來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的提高。 (3)穩(wěn)健性分析和補充檢驗的回歸結果均進一步表明了公允價值的使用顯著地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同時還得出了一個有意思的結論,即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所帶來的會計信息價值相關性可能具有較強的時效性。 (4)主要控制變量中的流通股比例、規(guī)模均與股價顯著負相關,這表明市場對流通股比例、規(guī)模做出了不利的評價,而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始終與股價顯著正相關,表明市場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做出了有利的評價。 本文的研究結果能有效地消除外界對公允價值在我國曲折運用的疑慮,也為準則制定者提供了實證研究上的支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動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然而,準則畢竟只是一個產(chǎn)生會計信息的技術規(guī)范,在實際應用中還是存在著較多隱患的,因此在文章的結尾處筆者結合實證結論以及相關分析對在我國如何有效地實施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公允價值 價值相關性 新會計準則 股東權益差異調節(jié)表
【學位授予單位】:中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8
【分類號】:F233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第1章 緒論9-18
- 1.1 引言9-10
- 1.2 研究背景10-13
- 1.3 研究意義13-15
-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15-17
- 1.5 研究創(chuàng)新與結構安排17-18
- 第2章 概念界定、理論分析與文獻回顧18-35
- 2.1 概念界定18-22
- 2.2 理論分析22-25
- 2.3 文獻回顧25-35
- 第3章 研究設計35-43
- 3.1 樣本的選擇與假設的提出35-38
- 3.2 變量的選擇與模型的設計38-43
- 第4章 描述性統(tǒng)計和實證檢驗的結果及分析43-63
- 4.1 描述性統(tǒng)計43-48
- 4.2 回歸結果分析48-54
- 4.3 穩(wěn)健性分析54-57
- 4.4 補充檢驗57-63
- 第5章 研究結論與展望63-68
- 5.1 實證研究結論63-64
- 5.2 政策建議64-66
- 5.3 研究的局限性與進一步研究的方向66-68
- 參考文獻68-74
- 附錄:新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情況表74-75
- 后記75-76
【引證文獻】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
本文編號:26759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kuaiji/26759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