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精神、思想成長與社會進步——兼論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革新的學術精神
本文選題:學術精神 切入點:功利主義 出處:《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摘要】:社會進步有賴于正確理論的指導,正確理論的出現(xiàn)有賴于思想的自由交流,思想交流的保障有賴于良性的學風,良性學風則有賴于學人的學術精神。實際上,迄今為止的人類社會發(fā)展史表明,正是諸多知識淵博而淡泊名利的學者對傳統(tǒng)的批判,促進了思想的新陳代謝,進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顯然,當今經(jīng)濟學界以及整個社會正面臨著風氣和思想突破的局面,而這有賴于一群具有強烈學術精神的真正學者的出現(xiàn)。
[Abstract]:Social progress depends on the guidance of the correct theory, the emergence of the correct theory depends on the free exchange of ideas, the guarantee of the ideological exchange depends on the benign style of study, and the benign style of study depends on the academic spirit of the scholar.In fact, the history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so far shows that it is the criticism of tradition by many scholars with profound knowledge that promotes the metabolism of thought and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Obviously, today's economic circl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are facing the situation of ethos and ideological breakthrough, which depends on the emergence of a group of real scholars with strong academic spirit.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
【分類號】:F09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光偉;;企業(yè)價值構成問題再研究——理論解析與建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高敏;“西方馬克思主義”“總體性”思想對當代社會發(fā)展的啟示[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3 葉美芳;;意識形態(tài)、合理性與未來發(fā)展前景——哈貝馬斯的科技觀探析[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王列生;知識增長的四種方式[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5 韓慶祥,王勤;從文藝復興“人的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反思”——近現(xiàn)代西方人的問題研究的清理與總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6 劉偉,黃桂田,李紹榮;關于我國轉軌期所有制變化的歷史“合理性”考察[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7 李慶霞,關健;理性的演進與哲學的回映[J];北方論叢;2001年06期
8 沈文欽;;何謂“為學術而學術”——純學術觀的類型學考察[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7年01期
9 韓銀蘭,杜曉智;債權平等原則在代位權理論中的重釋[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高娜;論審美判斷的人文意蘊[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荊筱槐;陳凡;;技術不確定性的價值觀規(guī)約——一種技術價值觀的功能剖析[A];第6屆東亞科技與社會(STS)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陳凡;;技術圖景中人主體性的缺失與重構[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3 李權時;吳俊杰;;后現(xiàn)代技術觀與和諧社會的建構[A];全球化視閾中的科技與社會——全國科技與社會(STS)學術年會(2007)論文集[C];2007年
4 談新敏;宋保林;;論技術創(chuàng)新人文化的價值[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5 劉長江;;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06年
6 王衛(wèi)國;;政治思維與政治文明建設[A];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當代中國全面發(fā)展(下)[C];2005年
7 孫承叔;;資本與現(xiàn)代性——馬克思的回答[A];上海社科院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論壇2007論文集[C];2007年
8 田云剛;李衛(wèi)朝;;對話的和諧意蘊[A];哲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2007年山西省哲學學會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第二章 世界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jié) 經(jīng)濟學與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A];中國現(xiàn)代化報告2005——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研究[C];2005年
10 刁偉濤;;對“經(jīng)濟人”假設的批判和降位——后現(xiàn)代主義的視角[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jīng)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其友;中國經(jīng)濟主體行為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2 盧凌宇;論冷戰(zhàn)后挑戰(zhàn)主權的理論思潮[D];外交學院;2002年
3 陳共德;互聯(lián)網(wǎng)精神交往形態(tài)分析[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5 周建平;追尋教學道德[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恩倫;論學習權[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培文;中國西部農(nóng)村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8 楊玉熹;不良資產(chǎn)的形成與處置[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王軍;國家所有權的法律神話[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10 匡安榮;“道法自然”與經(jīng)濟自由——一項比較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勇;時代裂變中的突圍與皈依[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2 靳俐;銀行監(jiān)管中的政府與市場定位分析[D];廈門大學;2001年
3 王國棟;公共政策中的公眾參與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2年
4 董強;論自然的發(fā)展、人的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統(tǒng)一[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5 王孝偉;人才視野中的科學技術[D];安徽師范大學;2002年
6 金仲敏;青年馬克思的自由觀[D];黑龍江大學;2002年
7 陳紅芳;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家族企業(yè)“健康”管理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8 嚴海波;中國股票市場誠信問題的制度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3年
9 岳長紅;科技時代的人學向度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年
10 張華強;試論馬爾庫塞對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批判[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林毅夫;經(jīng)濟學研究方法與中國經(jīng)濟學科發(fā)展[J];經(jīng)濟研究;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丹;;密爾功利思想述評[J];青年科學;2010年02期
2 韓偉[女];韓偉[男];;試論功利主義與社會主義功利觀之比較[J];改革與開放;2010年02期
3 張廷漢;;葉適政治思想中的功利主義探析及其現(xiàn)實意義[J];魅力中國;2010年05期
4 胡軍;;發(fā)刊詞[J];產(chǎn)經(jīng)評論;2010年01期
5 朱富強;;現(xiàn)代主流經(jīng)濟學中的“經(jīng)濟人假設”之貧困——經(jīng)濟人內(nèi)含的行為機理特質(zhì)及其問題[J];改革與戰(zhàn)略;2010年02期
6 吳霞;;當前大學生功利心理探究[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10年08期
7 宋瑋;;羅爾斯正義觀的雙面性[J];網(wǎng)絡財富;2010年12期
8 鄒陸林;;無產(chǎn)階級功利論及其評價——從馬克思到毛澤東[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4期
9 盧倩;;促進收入分配公平正義的政策選擇:基于功利主義的反思[J];學習月刊;2010年12期
10 文秀娟;;學術即生活[J];學園;201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夏登武;;編輯不容忽視的三種基本意識[A];中國編輯研究(2009)[C];2010年
2 蒲霞;;《管子通釋》與管子研究[A];安徽省管子研究會2010年年會暨全國第五屆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0年
3 申慧林;;職業(yè)培訓中的功利主義研究及對策[A];第二屆全國農(nóng)林院校教育科學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4 ;《當代會計評論》征稿啟事[A];當代會計評論(第2卷第2期)[C];2010年
5 王國恩;;城市規(guī)劃倡導的社會公平的解析與選擇[A];規(guī)劃創(chuàng)新:2010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文犀;;北美殖民地時期教育思想初探[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7 劉黎明;;試論斯賓塞的興趣教育思想[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8 李協(xié)京;;試析福澤諭吉啟蒙思想的特點及其對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影響[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9 劉麗瓊;;克雷明教育史學思想的歷史繼承性初探[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一)[C];2009年
10 江嵩;于洪波;;試論日本前近代的閉關鎖國與教育近代化[A];教育的傳統(tǒng)與變革——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四)[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李鶴琳 編譯;英美收錄名人手稿 號召公眾積極參與[N];中國文化報;2011年
2 廖保平;師生關系不能被功利主義所牽制[N];法制日報;2011年
3 本報記者 賈夢雨 實習記者 徐宛芝;成功焦慮癥,功利主義下的時代病[N];新華日報;2010年
4 王爾德;文學想象重塑公共生活[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10年
5 南方日報駐京記者 楊春;舍利是宗教信仰 拒絕功利主義炒作[N];南方日報;2010年
6 施健子;派對和功利主義[N];經(jīng)濟觀察報;2010年
7 ;市場經(jīng)濟大師的倫理思考[N];光明日報;2010年
8 紀寶成;功利主義讓大學校園陷于喧囂和浮躁[N];中國教育報;2010年
9 紀寶成;功利主義讓大學校園陷于喧囂和浮躁[N];中國教育報;2010年
10 記者 姬燁;體育總局:不能搞單一金牌數(shù)量指標[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萬潤;零值關系[D];吉林大學;2010年
2 孫平;當代美國新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劉軍;刑法學中的被害人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趙永剛;美德倫理學:作為一種道德類型的獨立性[D];中南大學;2010年
5 段煉;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玉堂;邊沁功利主義分析法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7 劉曉飛;自由軟件運動背景下的自由軟件倫理精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王希艷;環(huán)境倫理學的美德倫理學視角[D];南開大學;2010年
9 汪毅霖;以自由作為發(fā)展的理論框架和經(jīng)驗分析[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郭玉芳;新自由主義:自由與平等的關系[D];吉林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明非;基于知識工作結構化的知識共享實證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2 徐東芳;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思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3 孔園園;功利主義幸福觀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4 趙雅婧;道義主義與功利主義的沖突及其和解[D];燕山大學;2010年
5 張琦悅;黑爾倫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6 尤文奎;羅爾斯法哲學思想述評[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梅祥;羅爾斯正義理論思想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8 郭靜雅;彼得·辛格的動物解放論[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宮世峰;荀子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10 張明;分配正義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974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697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