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經(jīng)濟學中的廣義達爾文主義與連續(xù)性假設之爭
本文關鍵詞: 普遍達爾文主義 連續(xù)性假設 本體論 因果機制 出處:《經(jīng)濟學家》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演化經(jīng)濟學陣營中,圍繞著維特所提出的連續(xù)性假設和霍奇遜等人所提出的普遍達爾文主義,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和爭論。這種爭論最初起因于經(jīng)濟學使用生物學隱喻的合理性,但在論戰(zhàn)中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本體論與方法論的爭論。在對生物領域和經(jīng)濟領域的本體論一致性的認識上,以及生物領域與經(jīng)濟領域是否存在因果關聯(lián)上,兩者是一致的,但就生物領域與經(jīng)濟領域如何產(chǎn)生因果關聯(lián),兩者則存在分歧。維特的連續(xù)性假設無意中吻合了普遍達爾文主義的"諸事有因",而就意向性問題,普遍達爾文主義提供了更為深刻的見解。
[Abstract]:In the camp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around the continuity hypothesis put forward by Victor and the universal Darwinism put forward by Hodgson and others, There are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and arguments. This kind of argument originates from the rationality of the use of biological metaphors in economics. However, the debate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debate between ontology and methodology. They are consistent in understanding the ontology consistency in the biological and economic fields, and in whether there is a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iological field and the economic field. But there are differences as to how the biological and economic realms are causally related. Victor's continuity hypothesis unwittingly coincides with the universal Darwinian "cause of everything," and on the question of intentionality. Universal Darwinism offers a deeper insight.
【作者單位】: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經(jīng)濟學院;
【分類號】:F069.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曲博;;因果機制與過程追蹤法[J];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0年04期
2 顧建紅;;本體論與方法論相統(tǒng)一的中庸思想的現(xiàn)代解讀[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01期
3 楊虎濤;;馬克思經(jīng)濟學與普遍達爾文主義相矛盾嗎?——兼評霍奇遜對馬克思經(jīng)濟學“非演化”的判斷[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08期
4 王越子;;經(jīng)濟演化解釋的理性基礎分析:基于適應性理性[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 毛勒堂;;勞動正義:發(fā)展和諧勞動關系的倫理訴求[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7年05期
6 楊虎濤;;回歸“大”社科的艱難之旅——演化經(jīng)濟學發(fā)展中面臨的學科融合難題[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7期
7 毛巧暉;;民俗學之“民間”[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8 胡天新;李平;;批判實在論在城市空間研究中的應用[J];地理研究;2006年05期
9 徐慶文;誠信經(jīng)營的雙維路向及其限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王立宏,吳耿鋒;決策表的論域約簡及其粒度原理[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tǒng);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唐穎俠;;歐盟遵守國際氣候變化條約的原因分析——雙層遵約的實踐與趨勢[A];2010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2010年
2 武瑛;王建軍;;彈性梁彎曲時平面假設的驗證[A];力學與工程應用(第十三卷)[C];2010年
3 郭照立;王華龍;;氣體滑脫效應的格子Boltzmann模擬[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韓彩英;;關于西方哲學-科學之形式邏輯范式的理性批判[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5 譚力揚;;科學實在論的因果機制指稱理論[A];山西大學2008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科學技術哲學)[C];2008年
6 唐少強;;雙原子鏈的速度界面條件[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物理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C];2008年
7 北塔;;“蝙蝠依聲音飛翔”——談葉維廉詩歌中的音樂或樂音[A];葉維廉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皮藝軍;;犯罪學研究在中國刑事學科構建中的功能與貢獻[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薛亮;;對影視鏡像語言的意向性分析(摘要)[A];求異與趨同——中國影視文化主體性追求與現(xiàn)代性建構: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二屆年會暨第五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C];2008年
10 任容;;對“價值需要說”的再反思[A];價值哲學發(fā)展論[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張建云;堅持以人為本 推進反腐倡廉建設[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08年
2 本報通訊員 張雪松 劉泳斯;從容自正[N];中國民族報;2007年
3 秦廷國;人與自然的和諧[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4 肖峰;論“信息主義”的興起[N];光明日報;2007年
5 伍崇岳;石門,茶禪文化之源[N];中華合作時報;2007年
6 于光遠;為發(fā)展休閑研究中國學派努力耕耘[N];科技日報;2007年
7 趙娟;沃倫·本尼斯(Warren G.Bennis)[N];經(jīng)濟參考報;2006年
8 陳曉明;有一種性格和精神的廣西文學[N];文藝報;2006年
9 張再林;中國古代哲學的身體性[N];中華讀書報;2006年
10 程惠哲;《文學語言學》簡評[N];光明日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華;巴斯卡批判實在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姜福東;返回方法論的法律解釋學[D];山東大學;2009年
3 柳士彬;遮蔽與澄明[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4 何小忠;青少年偶像崇拜與教育[D];蘇州大學;2005年
5 陳學東;近代科學學科規(guī)訓制度的生成與演化[D];山西大學;2004年
6 王立宏;信息系統(tǒng)的約簡與粒度分析及其在數(shù)據(jù)挖掘中的應用[D];上海大學;2004年
7 洪慶福;神秘主義文化視域中的中西詩學本質“合一”論[D];蘇州大學;2003年
8 楊慶峰;技術作為目的[D];復旦大學;2003年
9 周志軍;歷史叢林中的路標[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劉魏榮;《公孫龍子》的語言邏輯和本體論思想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百靈;心理學文化轉向的本體論意義探析[D];吉林大學;2010年
2 陳淑婷;論塞爾的生物學自然主義意識觀[D];浙江師范大學;2010年
3 蘇穎;歷史總體性辯證法與無產(chǎn)階級階級意識的一致性[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楊e,
本文編號:151713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jsxs/1517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