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異質信念對盈余公告效應的影響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25 17:52
盈余公告效應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研究發(fā)展已久,行為金融學為解釋這一金融異象提供了理論基礎,并使得其研究更加深入。目前,我國證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個體投資者。2007年實施的新會計準則提高了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質量要求,這也進一步提高了盈余公告效應的關注程度。隨著賣空限制的逐步放松,盈余公告效應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因此,本文選取投資者異質信念這一視角,同時考慮盈余信息因素,深入探討盈余公告效應的產(chǎn)生機制及特征具有重要意義。在此背景下,本文就投資者異質信念對盈余公告效應的影響展開研究。首先,本文對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進行綜述,并對投資者異質信念和盈余公告效應的相關理論進行了闡述分析。文中對投資者異質信念的形成機制進行了分析,在理論上對盈余公告效應中投資者的交易心理和行為進行了研究,并提出研究假設。其次,本文確定了各變量的衡量指標和計算方法,選取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歸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再次,本文以滬深300指數(shù)成分股公司作為實證研究的樣本公司,選取其在2013-2015年發(fā)布的年報數(shù)據(jù)以及公告日前后的交易數(shù)據(jù)作為樣本數(shù)據(jù),運用事件研究法和多元回歸分析法驗證研究假設,對我國現(xiàn)階段盈余公效應的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全樣本的PEAD圖??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wind資訊??
圖3.2按機構持股比例分組的CAR圖??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wind資訊??從圖3.2中可以看出,在三個分組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高的組的累計??超額收益率明顯低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低的組,并且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高的組其累積超額收益率波動幅度較大,累積超額收益率向下漂移的幅度較大且??時間較長,說明機構投資者對于股票價格和市場的穩(wěn)定未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使市場的波動變得劇烈,且其獲得超越市場收益率的能力不強。??為考察機構投資者在好消息組和壞消息組中對累積超額收益率的影響,在好??2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媒體、投資者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與盈余預期——來自“上證e互動”平臺的證據(jù)[J]. 丁慧,呂長江,黃海杰. 經(jīng)濟研究. 2018(01)
[2]投資者如何利用財務報表盈余信息:現(xiàn)狀、問題與啟示[J]. 張然,汪榮飛. 會計研究. 2017(08)
[3]投資者異質意見、盈余公告效應及其關系探究[J]. 宋曉翠. 財會月刊. 2016(29)
[4]賣空限制、意見分歧與價格發(fā)現(xiàn)——來自中國A股盈余公告效應的證據(jù)[J]. 馮旭南. 經(jīng)濟學報. 2016(03)
[5]投資者異質信念、未預期盈余與盈余公告效應研究[J]. 覃士珍. 會計之友. 2016(05)
[6]機構投資者、公司特質信息與股價波動同步性——基于R2的研究視角[J]. 游家興,汪立琴. 南方經(jīng)濟. 2012(11)
[7]股價對好壞消息的非對稱反應理論評述[J]. 李鳳羽. 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 2011(24)
[8]投資者關注、盈余公告效應與管理層公告擇機[J]. 權小鋒,吳世農(nóng). 金融研究. 2010(11)
[9]中國機構投資者的市場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J]. 盛軍鋒,鄧勇,湯大杰. 金融研究. 2008(09)
[10]異質信念與盈余慣性——基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實證分析[J]. 陳國進,張貽軍,王景. 當代財經(jīng). 2008(07)
本文編號:3100063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5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3.1全樣本的PEAD圖??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wind資訊??
圖3.2按機構持股比例分組的CAR圖??注:數(shù)據(jù)來源于wind資訊??從圖3.2中可以看出,在三個分組中,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高的組的累計??超額收益率明顯低于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低的組,并且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高的組其累積超額收益率波動幅度較大,累積超額收益率向下漂移的幅度較大且??時間較長,說明機構投資者對于股票價格和市場的穩(wěn)定未起到很好的作用,反而??使市場的波動變得劇烈,且其獲得超越市場收益率的能力不強。??為考察機構投資者在好消息組和壞消息組中對累積超額收益率的影響,在好??27??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社交媒體、投資者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與盈余預期——來自“上證e互動”平臺的證據(jù)[J]. 丁慧,呂長江,黃海杰. 經(jīng)濟研究. 2018(01)
[2]投資者如何利用財務報表盈余信息:現(xiàn)狀、問題與啟示[J]. 張然,汪榮飛. 會計研究. 2017(08)
[3]投資者異質意見、盈余公告效應及其關系探究[J]. 宋曉翠. 財會月刊. 2016(29)
[4]賣空限制、意見分歧與價格發(fā)現(xiàn)——來自中國A股盈余公告效應的證據(jù)[J]. 馮旭南. 經(jīng)濟學報. 2016(03)
[5]投資者異質信念、未預期盈余與盈余公告效應研究[J]. 覃士珍. 會計之友. 2016(05)
[6]機構投資者、公司特質信息與股價波動同步性——基于R2的研究視角[J]. 游家興,汪立琴. 南方經(jīng)濟. 2012(11)
[7]股價對好壞消息的非對稱反應理論評述[J]. 李鳳羽. 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 2011(24)
[8]投資者關注、盈余公告效應與管理層公告擇機[J]. 權小鋒,吳世農(nóng). 金融研究. 2010(11)
[9]中國機構投資者的市場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J]. 盛軍鋒,鄧勇,湯大杰. 金融研究. 2008(09)
[10]異質信念與盈余慣性——基于中國股票市場的實證分析[J]. 陳國進,張貽軍,王景. 當代財經(jīng). 2008(07)
本文編號:31000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310006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