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爾股份發(fā)行可轉債的經濟后果研究
【學位單位】:安徽財經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F832.51;F426.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導論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1.2.2 研究思路
1.2.3 研究方法
1.3 文獻綜述
1.3.1 可轉債發(fā)行動因相關文獻綜述
1.3.2 可轉債融資效果相關文獻綜述
1.3.3 文獻評述
2 相關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可轉換債券
2.1.2 轉股
2.2 理論基礎
2.2.1 融資優(yōu)序理論
2.2.2 權衡理論
2.2.3 代理成本理論
3 歌爾股份發(fā)行可轉債的融資動因及融資過程
3.1 案例公司簡介
3.1.1 行業(yè)分析
3.1.2 歌爾股份簡介
3.2 歌爾股份發(fā)行可轉債的融資動因
3.2.1 優(yōu)化資本結構
3.2.2 獲取更多股權收益
3.2.3 降低逆向選擇成本
3.2.4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3.3 融資過程及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3.3.1 歌爾轉債的發(fā)行回顧
3.3.2 募集資金使用情況
4 歌爾股份發(fā)行可轉債的經濟后果
4.1 歌爾轉債發(fā)行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分析
4.1.1 負債結構分析
4.1.2 資產運營效率分析
4.1.3 償債能力分析
4.1.4 現(xiàn)金流量分析
4.2 歌爾轉債的財務績效分析
4.2.1 一般財務績效分析
4.2.2 基于EVA的綜合績效分析
4.3 歌爾轉債的市場反應分析
4.3.1 歌爾轉債公告日前后股價變動情況分析
4.3.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市場反應分析
4.4 歌爾轉債轉股情況分析
4.4.1 贖回條款對轉股情況的影響分析
4.4.2 歌爾轉債轉股對總股本及控股股東的影響
5 結論與展望
5.1 研究結論
5.2 啟示和建議
5.2.1 謹慎選擇發(fā)行時機
5.2.2 控制發(fā)行規(guī)模
5.2.3 恰當設計到期期限
5.2.4 合理設置轉股價格
5.2.5 限制向下修正次數(shù)
5.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雪峰;;股份發(fā)行的概念、種類和原則是什么?[J];學習與研究;1994年16期
2 薛軍福;股份發(fā)行過程中認股合同的成立[J];法學雜志;1995年05期
3 徐惠勇;從股份制公司股份發(fā)行的查證看會計接軌問題[J];上海會計;1994年06期
4 蔣瀟華;完善我國公募股發(fā)行的法律思考[J];法學;1994年02期
5 蘭和平;我國股份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理論;1999年Z3期
6 蘭曉東;股份制在中國發(fā)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煤炭經濟研究;1998年10期
7 金靈;;新資金熱炒小盤高科技類新股[J];股市動態(tài)分析;2007年10期
8 王勁軍;論無面值股份——股份發(fā)行的一種優(yōu)化方式[J];會計之友;1997年01期
9 全衛(wèi)敏;;上市公司如何募集更多的資金[J];中國商人;2000年10期
10 薛士源;企業(yè)經營者管理知識更新問答(十四)[J];企業(yè)活力;1998年10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徐玲玲;歌爾股份發(fā)行可轉債的經濟后果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8年
2 陳錫富;茂煉股份發(fā)行A股的IPO定價分析[D];廈門大學;2001年
3 楊依見;我國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發(fā)行與轉讓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4 劉琳瑋;福成五豐并購寶塔陵園利益輸送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401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284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