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量價關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2-15 05:27
本文關鍵詞: 量價關系 杠桿效應 ARCH效應 條件波動率 出處:《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量價關系是指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成交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以及成交量與股價波動率之間的關系。由于本文基于Andersen(1996)的思想,將成交量分解為預期部分(稱為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部分(稱為非預期成交量),因而,具體來說本文研究的是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成交量不同部分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以及成交量不同部分與股價波動率之間的關系。本文以我國上證綜合指數(shù)每日收盤指數(shù)和其對應的成交量作為價格和成交量的實際觀測值,所選取的樣本區(qū)間為2006年8月7號至2011年12月30號,并將這一樣本稱為總樣本。 一、主要研究的問題 本文主要研究三個問題:1、日成交量與日收益率之間是怎樣的線性相關關系;2、這種線性相關關系的穩(wěn)定性;3、日成交量是否可以作為每日到達市場的信息量(以下簡稱“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這一問題是在研究成交量與股價波動率之間的關系時產(chǎn)生的。 二、研究過程 1、在研究第一個問題時,本文利用EGARCH (1,1)模型對總樣本進行回歸,研究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成交量不同部分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選擇EGARCH (1,1)模型原因是:如果只用簡單的線性回歸模型來建模,回歸殘差會出現(xiàn)異方差現(xiàn)象。 2、在研究第二個問題時,本文依據(jù)不同市場情形(牛市、熊市和盤整市)將總樣本分解為三個子樣本,分別研究不同市場情形下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預期成交量、非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將所得結論再與由總樣本得到的結論相比較,以此來評價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預期成交量、非預期成交量之間線性相關關系的穩(wěn)定性,其評價標準是,只要有一個子樣本的線性相關關系與總樣本的線性相關關系不一致,那么就認為這種相關關系是不穩(wěn)定的; 3、本文從兩個方面來研究第三個問題,其樣本為本文的總樣本,而不是分解后的子樣本。 (1)通過在EGARCH (1,1)模型的均值方程中加入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作為解釋變量,研究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是否有助于消除“杠桿效應”,其研究邏輯是:如果成交量可以作為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那么在均值方程中加入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之后,回歸所得殘差對下一期的條件波動率的沖擊應該不再具有“杠桿效應”,因為此時的殘差中所包含的信息實際上是原信息在剔除了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所包含的信息之后的殘余信息,因而如果能夠證明這個殘余信息對條件波動率的沖擊已不再具有“杠桿效應”,那么就能說明成交量可以作為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 (2)通過在EGARCH (1,1)模型的條件方差方程中加入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作為解釋變量,研究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是否有助于消除ARCH效應,根據(jù)混合分布假說,ARCH效應可以由日信息量序列的自相關來解釋,因而,如果成交量可以作為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那么在EGARCH模型的條件方差方程中加入預期成交量和非預期成交量后,ARCH效應應該會變得不再顯著,否則,從消除ARCH效應這一角度來看,就不能說日成交量可以作為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 第三個問題的評價標準是,只要有一個效應沒有被消除,就認為日成交量不能作為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 三、本文的結構安排 1、第一部分是文獻綜述部分,由本文的第一章構成。文獻綜述部分從理論和實證兩個方面簡要評述了國內外有關金融市場中的量價關系的研究成果。 2、第二部分是實證部分,也是全文的核心部分,由本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構成。第二章研究的是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第三章研究的是第三個問題。 3、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結論。其主要內容是對本文實證部分的研究過程及研究成果進行總結。 四、本文的研究成果 (一)關于第一個問題的結論 1、收益率本身與預期成交量的線性相關關系不顯著,與非預期成交量則顯著正相關; 2、收益率絕對值與預期成交量的線性相關關系也不顯著,與非預期成交量也是顯著正相關; (二)關于第二個問題的結論 1、收益率本身與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關系是穩(wěn)定的,它們之間一直保持顯著不相關; 2、收益率絕對值與非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關系也是穩(wěn)定的,它們之間一直保持顯著正相關關系; 3、收益率本身與非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以及收益率絕對值與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是不穩(wěn)定。 (三)由于本文是從兩個方面來研究第三個問題的,因而結論也從兩個方面來總結。 1、關于第一個方面,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1)我國股市存在顯著的“杠桿效應”和ARCH效應,這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一致; (2)從消除“杠桿效應”這一角度來說,非預期成交量是一個很理想的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 (3)在消除“杠桿效應”中起作用的是成交量中的非預期部分,預期成交量對“杠桿效應”的消除作用不顯著; (4)滯后一期的非預期成交量對“杠桿效應”的消除作用也不顯著; 2、關于第二個方面,本文得出如下結論:(1)用成交量來替代日信息量并不能消除ARCH效應,只能降低ARCH效應,因而,從消除ARCH效應這一角度來說,無論是預期成交量還是非預期成交量都不是一個很理想的日信息量的替代變量,這與Fleming, Kirby,和Ostdiek(2006)的結論一致,與Lamoureus和Lastrapes(1990)的結論相悖; (2)非預期成交量對股價的條件波動率的解釋作用是顯著的,而預期成交量對條件波動率的解釋作用卻不顯著。這與大多數(shù)文獻的結論是一致的。 3、根據(jù)本文設定的判斷標準,本文認為日成交量并不能作為日信息量的替代變量。 五、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不足之處及進一步的研究空間 (一)創(chuàng)新之處 1、雖然有很多文獻研究了成交量與收益率之間的相關關系,但是沒有文獻評價過這種關系的穩(wěn)定性。本文依據(jù)不同市場情形將總樣本分為三個子樣本,通過研究并比較不同市場情形下成交量與收益率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來評價這種線性相關關系是否穩(wěn)定; 2、本文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評價成交量作為日信息量的代理變量的效果。以往文獻只是從ARCH效應這一個角度來評價,而本文從“杠桿效應”和ARCH效應兩個角度來評價; 3、本文關于成交量可以消除“杠桿效應”的結論也是本文的一個創(chuàng)新之處,以往文獻中沒有出現(xiàn)過類似論述。 (二)不足之處 為了評價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預期成交量、非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是否穩(wěn)定,本文在依據(jù)總樣本進行實證研究并得出結論的基礎上,又根據(jù)上證綜合指數(shù)的趨勢圖將所選取的樣本劃分為牛市情形、熊市情形及盤整市情形三個子樣本,但是這里的牛市、熊市及盤整市的劃分并沒有嚴格的理論依據(jù),這是本文的一個不足之處,但本文之所以僅按照上證綜合指數(shù)的趨勢圖來劃分牛市、熊市及盤整市,其理由是: 1、本文并不是一篇專門研究牛市、熊市及盤整市的論文; 2、理論界對于牛市、熊市及盤整市的劃分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 3、本文將總樣本進行劃分的目的只是為了評價收益率本身及收益率絕對值與預期成交量、非預期成交量之間的線性相關關系的穩(wěn)定性,并不是要研究牛市、熊市及盤整市情形下的量價關系,因而本文認為根據(jù)上證綜合指數(shù)的趨勢圖來對總樣本進行劃分已經(jīng)可以達到本文的研究目的。 (三)進一步的研究空間 1、本文采用上證綜合指數(shù)的日數(shù)據(jù)來研究量價關系進一步的研究可以嘗試采用高頻數(shù)據(jù)來研究量價關系; 2、在對成交量的分解上也具有進一步的研究空間,可以采用其他的分解方式; 3、在研究成交量與條件波動率的關系時,進一步的研究可以考慮將成交量這一變量以非線性的方式加入到條件方差方程中。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財經(jīng)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F832.51;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李雙成;邢志安;任彪;;基于MDH假說的中國滬深股市量價關系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06年04期
2 陳怡玲,宋逢明;中國股市價格變動與交易量關系的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00年02期
3 趙留彥,王一鳴;滬深股市交易量與收益率及其波動的相關性:來自實證分析的證據(jù)[J];經(jīng)濟科學;2003年02期
4 孔東民;畢秋俠;;股票收益率波動的異方差:基于交易量及異質信息分解的檢驗[J];南開管理評論;2006年03期
5 何興強,劉醒云;我國股市波動非對稱性和混合分布假定的經(jīng)驗分析[J];南開經(jīng)濟研究;2005年03期
,本文編號:15125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rongzhengquanlunwen/1512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