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技術異質性與區(qū)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基于共同前沿與2000—2012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
本文關鍵詞:生產技術異質性與區(qū)域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基于共同前沿與2000—2012年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綠色全要素生產率 異質性生產技術 共同前沿 區(qū)域差異 Malmquist指數
【摘要】:由于中國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嚴重不平衡,從而使得不同區(qū)域綠色生產技術呈現顯著的異質性特征。在生產技術異質性假定下,以非參數共同前沿理論作為分析工具,將能源與環(huán)境因素納入到綠色生產率的核算框架之中,對我國各省份、三大區(qū)域2000—2012年的共同前沿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及其分解指數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分析其地區(qū)差異與動態(tài)演變趨勢。實證分析結果表明:以全國跨期前沿為參考基準,分析期內我國綠色全要素生產率實現了年均0.73%的增長,主要是依靠技術進步而非技術效率改善來驅動;三大地區(qū)綠色生產技術存在很強的異質性,東部地區(qū)的省份一直牢牢占據全局前沿,代表了全國最優(yōu)的綠色生產技術,而中西部地區(qū)的生產前沿則逐漸偏離全國最優(yōu)綠色技術前沿,與東部地區(qū)綠色生產技術的差距存在進一步擴大的危險。
【作者單位】: 安徽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403003,7147300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4BJL105)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3YJC790136)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4M551787) 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AHSK11-12D107) 安徽省軟科學項目(1402052043,1302053056)
【分類號】:F124;F224
【正文快照】: 近年來,伴隨著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資源短缺與各類環(huán)境污染問題開始在我國集中出現,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fā)展中國家,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fā)展,持續(xù)不斷惠民生仍然是我國當前及未來相當長時期內最重要的宏觀經濟目標。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群偉;周德群;周鵬;;中國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績效的區(qū)域差異——考慮非期望產出共同前沿函數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0年09期
2 王燕;謝蕊蕊;;區(qū)域工業(yè)效率和技術差異研究——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考察[J];產業(yè)經濟研究;2012年02期
3 汪克亮;楊寶臣;楊力;;中國省際能源利用的環(huán)境效率測度模型與實證研究[J];系統(tǒng)工程;2011年01期
4 金相郁;;中國區(qū)域全要素生產率與決定因素:1996-2003[J];經濟評論;2007年05期
5 龐瑞芝;楊慧;;中國省際全要素生產率差異及經濟增長模式的經驗分析——對30個省(市、自治區(qū))的實證考察[J];經濟評論;2008年06期
6 胡鞍鋼;鄭京海;高宇寧;張寧;許海萍;;考慮環(huán)境因素的省級技術效率排名(1999—2005)[J];經濟學(季刊);2008年03期
7 郭慶旺,賈俊雪;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1979—2004[J];經濟研究;2005年06期
8 王兵;吳延瑞;顏鵬飛;;中國區(qū)域環(huán)境效率與環(huán)境全要素生產率增長[J];經濟研究;2010年05期
9 陳詩一;;中國的綠色工業(yè)革命:基于環(huán)境全要素生產率視角的解釋(1980—2008)[J];經濟研究;2010年11期
10 汪克亮;楊寶臣;楊力;;中國全要素能源效率與能源技術的區(qū)域差異[J];科研管理;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格杰;陳紅;;西藏經濟增長影響因素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曾國平;王正攀;曹躍群;;對農業(yè)資本存量K估算的文獻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5期
3 郭東旭;;河南省農村人力資本與農民收入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36期
4 楊杰;葉小榕;;基于DEA視窗分析與Malmquist指數的安徽環(huán)境效率動態(tài)變化研究——以安徽17個城市2004—2009年數據為樣本[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王磊;郭義民;;財政分權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面板數據的聯(lián)立方程估計[J];北方經濟;2009年18期
6 張敏;;基于向量自回歸模型的全要素生產率在我國經濟增長中長期效應研究[J];北方經濟;2010年20期
7 鄒明;;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8 李瑞娟;孫琳琳;;中國省際資本使用效率測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9 司先秀;;我國區(qū)域電信業(yè)與當地經濟發(fā)展的適應性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陳金保;何楓;趙曉;;稅收激勵對中國服務業(yè)生產率的作用機制及其實證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芳;石磊;馬中;;CO_2減排對中國省際生產率的影響[A];2011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李樹;陳剛;;環(huán)境管制與生產率增長——以APPCL2000的修訂為例[A];2012年度(第十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3 萬永坤;董鎖成;王雋妮;毛琦梁;;產業(yè)結構調整與環(huán)境污染聯(lián)動效應研究[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1年
4 崔龍;;轉型中的中國貨幣流通速度的新探索:制度視角——兼論“中國之謎”[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黃少安;韋倩;;合作與經濟增長[A];2010年(第十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李文溥;龔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導向的粗放型增長與國民收入結構失衡[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金融危機:挑戰(zhàn)與應對”經濟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7 ;China's Growth Model and Structural Imbalance in the Open Economy[A];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 、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北京論壇(2009)論文選集[C];2009年
8 鄭若谷;干春暉;余典范;;中國產業(yè)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研究[A];2010年中國產業(yè)組織前沿論壇會議文集[C];2010年
9 黃蕊;朱永彬;王錚;;經濟平穩(wěn)增長下的城市能源消費和碳排放高峰預測——以上海市為例[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10 曲兆鵬;姜曉華;;二元性勞動力市場政策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證據(討論稿)[A];2005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邱瑞;對外貿易對黑龍江省經濟發(fā)展影響機理及評價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2 郭艷秋;基于隨機前沿模型的區(qū)域技術效率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3 張偉;經濟福利測度:理論分析與中國經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王思薇;中國區(qū)域技術效率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崔傳斌;我國煙草農業(yè)生產效率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6 李偉;結構化創(chuàng)新的理論與實證分析[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博;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宏觀經濟的總體特征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楊博瓊;FDI對東道國環(huán)境污染的影響[D];南開大學;2010年
9 蔣欣;金融自由化、資產市場波動與經濟危機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梁永強;FDI流入對中國內資企業(yè)的溢出效應[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凌敏;浙江金融中介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巨;初次收入分配、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潛力[D];湘潭大學;2010年
3 黃琴;中國經濟增長質量提升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何堅;基于要素供給條件變化的產業(yè)發(fā)展成本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5 張夏;我國區(qū)域技術進步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6 朱平;FDI對江蘇經濟增長作用的地區(qū)差異性研究[D];南京財經大學;2010年
7 張潔楠;利用FDI促進廣東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證分析[D];暨南大學;2011年
8 舒朗山;農戶生豬養(yǎng)殖廢棄物處置模式選擇行為實證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9 張風梅;中國龔斷性行業(yè)收益分配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劉陳偉;內生增長框架下FDI對不同行業(yè)技術溢出效應比較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劉勇;;中國工業(yè)全要素生產率的區(qū)域差異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0年06期
2 涂正革;;全要素生產率與區(qū)域工業(yè)的和諧快速發(fā)展——基于1995~2004年28個省市大中型工業(yè)的非參數生產前沿分析[J];財經研究;2007年12期
3 張毅;劉維奇;李景峰;;中國物流上市公司成本效率的收斂性——基于共同前沿方法的分析[J];財經研究;2011年09期
4 金相郁;;中國城市規(guī)模效率的實證分析:1990-2001年[J];財貿經濟;2006年06期
5 王群偉;周德群;周鵬;;中國全要素二氧化碳排放績效的區(qū)域差異——考慮非期望產出共同前沿函數的研究[J];財貿經濟;2010年09期
6 程丹潤;李靜;;環(huán)境約束下的中國省區(qū)效率差異研究:1990—2006[J];財貿研究;2009年01期
7 田成詩,蓋美;中國地區(qū)勞動生產率的空間統(tǒng)計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8 彭水軍;包群;;中國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污染——基于時序數據的經驗分析(1985~2003)[J];當代財經;2006年07期
9 楊開忠,謝燮;中國城市投入產出有效性的數據包絡分析[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2年03期
10 李郇,徐現祥,陳浩輝;20世紀90年代中國城市效率的時空變化[J];地理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向東;[N];中國環(huán)境報;2006年
2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林伯強;[N];中國經濟時報;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永杰;;居民通脹預期的異質性及其形成機理[J];經濟視角(下);2013年07期
2 王海軍;;異質性企業(yè)理論綜述與啟示[J];現代商業(yè);2009年26期
3 焦斌龍;孫曉芳;;勞動力異質性及其流動——兼論我國勞動力從自發(fā)流動向自主流動轉變[J];當代經濟研究;2013年09期
4 沈潔;郭穎梅;楊文彩;;基于異質性分析團隊工作績效提高的策略[J];經濟師;2014年01期
5 蔡榮;李豐;胡應得;;成員異質性對集體行動的影響——來自村落共用設施和資源管理的研究證據[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6 徐旭初;;在成員異質性中進行合作[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4年06期
7 鄭志國;論勞動的異質性和同質性——兼評學術界的幾種觀點[J];嶺南學刊;2004年05期
8 鐘陸文;;人的異質性假設及其經濟學闡釋[J];求索;2006年02期
9 宋妍;朱憲辰;晏鷹;;異質性影響共享資源集體供給的機理研究[J];軟科學;2009年04期
10 宋妍;晏鷹;;共享資源自發(fā)供給的異質性效應分析[J];統(tǒng)計與決策;2011年2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徐亮;;電信企業(yè)集團子公司資源異質性與橫向比較[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興琨;丁桂鳳;;團隊異質性、沖突對團隊合作學習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妍;晏鷹;;社區(qū)共享資源自發(fā)供給的異質性效應分析[A];第十一屆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匯編(下)[C];2011年
4 趙建;;異質性信念作用下的證券價格:以兩信念均衡模型為例[A];中國制度經濟學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劉欣;張景煥;;異質性、組織支持對團隊創(chuàng)造力的影響[A];心理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6 李濤;劉玉燦;;集體行動中異質性個體的決策機制——基于住宅小區(qū)調查的實證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屆)中國法經濟學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7 戴昆;鐘文勤;胡德夫;姚軍;;荒漠嚙齒類共存機制與環(huán)境異質性[A];中國動物科學研究——中國動物學會第十四屆會員代表大會及中國動物學會65周年年會論文集[C];1999年
8 高越;李榮林;;異質性、分割生產與國際貿易[A];經濟學(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9 趙果慶;;產業(yè)異質性、FDI產業(yè)溢出效應與中國產業(yè)增長[A];第九屆中國軟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13年
10 靳棟梁;張明敏;黨勇;魯效慶;郭文躍;;表面異質性對甲烷在多孔碳表面吸附行為的影響[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27分會: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方付建 汪方芳;異質性消費需求呼喚差別化公共服務[N];中國改革報;2008年
2 李國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異質性和經濟摩擦對國際生產組織形式選擇的影響[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3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張月云 整理;定量研究應考慮個體異質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4 李少豪(作者單位:蚌埠制線廠);試論企業(yè)的品牌戰(zhàn)略[N];安徽經濟報;2006年
5 第二軍醫(yī)大學人文社科部 楊威;異質性好比熾熱流淌的熔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6 獨立學者 柳五;被反感的“散伙飯”是一種社會病[N];東莞日報;2010年
7 中共北京市委黨校 楊守濤;協(xié)商民主需要何種文化基礎[N];團結報;2014年
8 東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2011年國際貿易前沿研究進展[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湖北 張小明;舍本逐末 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最大的軟肋[N];中國電腦教育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策;異質性廠商國際市場進入方式的選擇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2 林高榜;創(chuàng)新異質性與中國技術進步[D];浙江大學;2012年
3 宋妍;基于偏好異質性的共享資源捐贈水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9年
4 李玉連;基于異質性的共享資源治理過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7年
5 李春頂;異質性企業(yè)國際化路徑選擇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6 史冬梅;復雜網絡上的合作涌現空間公共品博弈中的異質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張文軍;羊草克隆整合對堿環(huán)境異質性的響應[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4年
8 吳昊e,
本文編號:1285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28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