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建筑經濟論文 >

孔隙水壓循環(huán)次數(shù)對混凝土損傷影響

發(fā)布時間:2018-03-15 09:35

  本文選題:孔隙水循環(huán)次數(shù) 切入點:常三軸受壓 出處:《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16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歷經不同孔隙水壓循環(huán)次數(shù)(0,10,50和200次)后,進行了中低應變速率(10-4/s)下混凝土常三軸受壓損傷特性試驗研究,分析其峰值應力、應變和彈性模量等基本力學參數(shù)隨孔隙水循環(huán)次數(shù)變化的關系。同時依據(jù)受壓切線模量的退化定義了損傷變量,得到應力水平比-損傷曲線,對混凝土損傷特性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1歷經不同孔隙水循環(huán)后,混凝土常三軸受壓峰值應力和應變隨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呈指函數(shù)增加的趨勢;彈性模量隨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呈冪函數(shù)減小趨勢并逐漸趨于平緩。2歷經不同孔隙水循環(huán)次數(shù)后,混凝土的損傷發(fā)展速度整體上均大于0次循環(huán),且隨著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損傷速度逐漸降低。3通過應力水平比-損傷曲線,將混凝土損傷演化過程分為3階段:損傷起始階段、損傷發(fā)展階段和損傷失穩(wěn)階段,同時依據(jù)所求損傷變量數(shù)據(jù),擬合構建了損傷隨應力水平比的演化方程。4依據(jù)損傷3個發(fā)展階段定義了損傷界點,分析了損傷界點和損傷3階段的應力水平區(qū)間長度隨不同循環(huán)孔隙水壓次數(shù)的變化。分析表明,隨孔隙水壓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損傷界點對應的應力水平先增后減。
[Abstract]:After different pore water pressure cycles (50 and 200 time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under constant triaxial compression at low and low strain rates (10-4 / s) were studied and its peak stress was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sic mechanical parameters such as strain and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number of cycles of pore water is discussed. The damage variable is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degradation of compressive tangent modulus, and the stress level ratio to damage curve is obtained.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and strain of concrete under constant triaxial compress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ic tim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ak stress and strain of concrete under constant triaxial compression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ic times after different pore water cycles. The modulus of elasticit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ycle times and tends to be flat. 2. After different pore water cycles, the damage development speed of concrete is all larger than 0 cycles as a whole. The damage evolu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damage initiation stage, damage development stage and damage instability stage through stress level ratio damage curve.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 damage variables, the evolution equation of damage to stress level ratio is constructed. 4. The damage boundary points are defined according to the three stages of damage development. The variation of stress level interval length of damage boundary point and damage three stage with different cyclic pore water pressure times is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ss level corresponding to damage boundary point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ore water pressure cycle times.
【作者單位】: 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長江科學院水利部巖土力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79092) 三峽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2014CX022);三峽大學培優(yōu)基金資助項目(2016PY026) 2014年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生自主探索基金項目
【分類號】:TU5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允忠,汪稔;基坑開挖孔隙水壓力變化規(guī)律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2年06期

2 屈俊童,周健,李進軍;爆炸密實飽和粉細砂地基中孔隙水壓力的增長和消散[J];工程爆破;2004年03期

3 袁茂林;;軟土地基孔隙水壓力性狀理論的研究[J];福建建材;2007年01期

4 袁茂林;;軟土地基孔隙水壓力性狀理論的研究[J];福建建材;2007年02期

5 劉榮;;城市固體廢棄物中孔隙水壓力的試驗研究[J];建筑科學;2008年11期

6 曹權;施建勇;雷國輝;艾英缽;陳鴻;;基于孔壓靜力觸探試驗估算樁周土孔隙水壓力[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7 李廣信;;靜孔隙水壓力與超靜孔隙水壓力——兼與陳愈炯先生討論[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8 毛昶熙;段祥寶;;關于“靜孔隙水壓力與超靜孔隙水壓力”的討論[J];巖土工程學報;2013年05期

9 朱博鴻;;地震荷載下孔隙水壓力的預估[J];建筑結構;1980年06期

10 徐志英;地震期孔隙水壓力變化估算方法[J];水利學報;198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張建民;謝定義;劉家沛;;飽和砂層震動孔隙水壓力二維擴散解析理論的研究[A];第一屆華東巖土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1990年

2 孫保衛(wèi);魏海燕;;建筑場地孔隙水壓力分析在工程中的應用[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祝介旺;李新年;王思強;楊志法;;黃河沖洪積土強夯作用下孔隙水壓力增長與消散規(guī)律[A];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學術論文匯編·第三卷(地球環(huán)境·工程地質與災害)[C];2003年

4 吳京平;王淑云;;粘土中孔隙水壓力-圓錐觸探試驗結果的解釋及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4年

5 薛里;張志毅;楊年華;孟海利;任亮平;;爆炸動力固結法加固軟土地基孔隙水壓變化規(guī)律[A];中國爆破新技術Ⅱ[C];2008年

6 高玉峰;張健;沈揚;;不同頻率波浪荷載作用下飽和粉土孔隙水壓力特性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巖土本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7 張定;徐金明;劉麗波;朱春偉;;強夯作用下軟土中的孔隙水壓力研究[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1999年

8 王育興;孫鈞;;打樁施工對周圍土性及孔隙水壓力的影響[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何楊;復雜應力條件下飽和砂土孔隙水壓力及體變特性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2 趙秀紹;CFG樁施工引起工程環(huán)境問題的試驗研究與有限元分析[D];中國地質大學;2006年

3 周青春;溫度、孔隙水和應力作用下砂巖的力學特性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6年

4 解家畢;帶樁多高層建筑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在糾偏中的應用[D];武漢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良;飽和軟土地基中大直徑單樁基礎的累積水平位移分析[D];浙江大學;2016年

2 萬良勇;不同類型孔隙水壓力的動力效應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2年

3 洪帥;循環(huán)孔隙水壓力作用下飽和砂土變形的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4 雷俊;卸荷作用下軟土回彈變形及孔隙水壓力變化規(guī)律的試驗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5 劉艷華;復雜應力條件下飽和松砂振動孔隙水壓力的能量模式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6 楊兵;軟基在爆炸荷載作用下的反應分析[D];鐵道部科學研究院;2002年

7 孫田磊;10000kN·m高能級強夯置換孔隙水壓力、土壓力及深層土體位移試驗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8 劉文秀;升溫—降溫過程中飽和粉質粘土的熱特性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趙曉龍;溫度和圍壓耦合作用下飽和紅粘土的熱特性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10 蘇鐘琴;非等溫條件下飽和粉質粘土熱固結特性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61545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161545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b7ea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