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銀行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本文關鍵詞:貨幣銀行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論文網 > 教育論文發(fā)表 > 貨幣銀行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貨幣銀行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發(fā)布日期: 2013-12-04 發(fā)布:
2013年25期目錄 本期共收錄文章20篇
摘要:雖然目前大部分的普通財經類院校都開展了貨幣銀行學課程的雙語教學活動,但由于開展的時間較短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從教學內容的安排、課堂教學的組織、考試考核方式、師資培養(yǎng)、教材開發(fā)等方面進行探索,對普通高等院校開展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工作具有借鑒意義。
中國論文網
關鍵詞: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牛瑞芳(1976-),女,河北石家莊人,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講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
101149)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5-0118-02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技創(chuàng)新、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成為這個時代教育面臨的環(huán)境。經濟全球化促使社會對人才,尤其是經濟管理類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yè)領域的知識而且要有很強的語言溝通能力。雙語教學為我國培養(yǎng)符合當代社會需求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開放意識、開闊胸懷的國際人才提供了一種值得借鑒的參考模式。為此,教育部高教司分別在2001年和2005年發(fā)文,提出高校要積極開展雙語教學,通過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綜合素質。在教育部和經濟全球化浪潮的共同推動下,國內高校紛紛開始試點雙語教學,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貨幣銀行學課程的雙語教學為例,對目前高校本科開展雙語教學的一些問題進行探討。
一、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貨幣銀行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重要的基礎課程,也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經濟學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指定的經濟學(含金融學)專業(yè)本科生核心課程之一。作為一門社會科學,貨幣銀行學是以政治經濟學和西方經濟學為基礎,研究有關貨幣、信用、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等內容的經濟金融基本理論和熱點問題。在經濟、金融研究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具有實施雙語教學的良好條件。
隨著中國更深度地融入國際社會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金融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這就對我國高等教育金融人才的培養(yǎng)和金融學科的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了適應現(xiàn)代金融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高校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熟悉中國國情,而且還應當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精通國際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一般規(guī)律。因此,如果能在大學期間通過開設雙語課程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對于學生日后從事金融領域的相關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我國高校金融類的課程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編寫年代較早,內容陳舊,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方面也與國外著名高校的名牌課程教材有較大的差距。因此適當引進和借鑒國外名牌大學的原版教材,采用雙語教學,無疑是一條捷徑。
二、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教材選擇
貨幣銀行學教材在國內外有各種版本,選擇面極寬。從國內雙語教學實踐來看,引進國外優(yōu)秀原版教材是雙語教材建設的主要思路。英文教材在整個雙語教學活動中處在一個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載體,[1]沒有合適的英文教材不僅使教學產生困難,也會增加學生理解上的難度。
引進國內的貨幣銀行學優(yōu)秀教材有10本左右,每本教材都各有自己的優(yōu)勢,但通過對教材的權威性、影響力、實用性等方面的考慮,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最終將米什金的《貨幣金融學》作為主教材。該教材為國內很多高校所選用,內容豐富,深入細致,并且配有大量案例和習題,而且還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網上教輔資料和自學資源,以及相關領域的經典文獻。但該教材的篇幅過長,部分章節(jié)難度偏大,因此在章節(jié)選取上就更加重要,既要做到教學內容體系完整,又要詳略得當。
三、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教學內容
在雙語教學的實踐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語言方面的障礙會增多,學生要適應英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專業(yè)知識,需要更多的時間。因此雙語教學比全中文教學的教學進度要慢至少一倍,在相同的課時量下完成貨幣銀行學全中文教學的內容是不大現(xiàn)實的,所以雙語教學的貨幣銀行學課程應該在章節(jié)上有所減少。但是減少多少內容,減少什么內容值得探討。筆者曾經旁聽過美、英著名高校的一些金融類本科課程,結合這些本科課程,筆者認為貨幣銀行學雙語的教學內容重點應該更多地放在貨幣、利率、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等內容上,而對于貨幣供需理論及通貨膨脹理論等已經在宏觀經濟學中出現(xiàn)的部分,在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過程中可以不必涉及。
四、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教學模式
盡管雙語教學已成為國內教育的一種教學模式,但是不同的語言學家和語言教育者對于這個概念卻有不同的理解。目前雙語教學的課程授課,有“全外型”、“混合型”、“半外型”三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模式。所謂“全外型”是指用外文原版教材,直接用外文授課,學生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學知識的雙語教學。所謂“混合型”是指采用外文教材,教師采用外文和漢語交替進行講授的雙語教學。所謂“半外型”是指采用外文教材用漢語講授的雙語教學。
如果在授課初期就用過多的專業(yè)英語或全英語授課,采用“全外型”的教學模式,那么部分英語程度不好的學生可能會有相當部分聽不懂,這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無法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因此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主講教師不僅要選擇合適的雙語教學模式,而且要循序漸進地進行雙語教學。在授課初期的課堂講授可以使用“混合型”,即一半中文一半英文;而到授課后期隨著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不斷提高、英語專業(yè)術語不斷積累的條件下,可逐漸調高講授的英文比例,從“混合型”向“全外型”發(fā)展。另外對電子課件中關鍵的概念及術語可以進行中文標注,這樣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對英文基礎不好的學生給以提示。
五、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的雙主體。學生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應是積極的知識探索者和問題解決者;教師不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其作用應是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索的情景,啟發(fā)學生自己尋求學科的規(guī)律和特點,而不僅僅是給學生提供知識。所以一堂好的雙語課,應該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借助英語進行教學內容的交流和互動。[2]它要求主講教師不僅要能流暢、清晰地講述知識點,更要注重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不斷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因此,作為主講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分別采用設問式、導向式、案例式、討論式等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 當教學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時可采用設問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設問,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處于一種主動開動腦筋的狀態(tài),這樣便于學生迅速掌握知識。通過學生的問題回答,主講教師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對當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可以對教學進度做出及時的調整。比如,在介紹金融市場中的債券與股票市場的時候,主講教師認為這部分內容應該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從學生問題回答的反饋中了解到學生對這部分的內容掌握得并不好。因此主講教師及時調整了教學進度,對這一部分的重點內容進行了詳講、精講,而由于受到課時的限制,對這部分的次要內容少講、略講。而對于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中的難點,可以采用案例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精選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并鼓勵學生盡量用英語表達,最終逐步深入問題的實質,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六、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教學手段
由于貨幣銀行學不僅僅是理論課,它還是緊密聯(lián)系實際的鮮活的實踐課。日新月異、高度復雜的金融現(xiàn)象如果僅憑嘴巴講講是根本無法讓學生產生感性認識的,也難以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3]因此,在課堂講授的同時,主講教師根據教學進度充分利用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多媒體等先進教學技術豐富教學手段,以加深學生的印象。
比如在利率及其理論的內容結束后,主講教師安排了“如何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數(shù)據收集和整理”這樣的實踐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堂中演示了如何將美聯(lián)儲網站中的中期和短期利率數(shù)據下載到EXCEL表格中,并對該數(shù)據進行處理和圖形制作分析。這樣的網絡化、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深受學生的歡迎,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另外在介紹金融機構性質的內容時,主講教師及時安排了次貸危機和歐債危機的視頻短片,這樣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直接感受到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豐富性,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關注了熱點經濟事件,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七、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成績考核方法
對于剛剛接觸專業(yè)知識的本科生來說,如果貨幣銀行學雙語課程僅僅采用期末卷面成績這樣“一錘定音”的考核方法肯定會增加學生最后復習的難度,而且忽略了對平時學習的重視。因此主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比如口試、分組討論、案例分析、報告寫作、階段考試等等。而筆者旁聽的美、英高校的金融類本科課程,無一例外地采取了階段考試形式,一般一門課程一個學期至少有兩次考試,有的多達四次或五次。這樣的階段考試一方面測試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起到了鞭策學生努力學習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主講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知識漏洞,并可對學生普遍反應出來的知識漏洞進行反復講解。
八、對貨幣銀行學雙語教學的建議
1.加強雙語教學的師資培養(yǎng)和激勵
雙語教學的實施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這不僅要求主講教師具有堅實的專業(yè)學科知識、較強的科研能力、能熟練地使用外語進行學科教學,而且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聽、說、讀、寫”的外語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大力培養(yǎng)具有雙語能力的專業(yè)師資隊伍是順利開展雙語教學并取得一定成績的關鍵。值得高興的是,目前教育部和各高等院校對于雙語教學的師資培養(yǎng)都非常重視。另外雙語教學的師資培養(yǎng)不應該是間斷的,主講教師不僅從外語水平上而且更應該從專業(yè)水平上要不斷地進行充實提高。[4]各院校也可以在學期中組織一些雙語教學培訓班和經驗交流會;在假期集中組織雙語教師進行外語培訓;鼓勵雙語教學教師參加國內外的雙語教學會議和學術會議;定期聘請一些國外的學者進行專業(yè)講座等等。
另外,雙語教學毫無疑問會加大教師課前準備的工作量和組織課堂教學的難度。因此學校必須制定相應的激勵制度與評價體系,推動教師進行雙語教學的改革,對于雙語教學加大支持力度,以保證雙語教學的質量。[5]
2.加快貨幣銀行學雙語教材的開發(fā)步伐
使用原版教材可以使學生能夠在更高的起點上學習到金融領域的專業(yè)知識與前沿知識,并且學生能夠直接接觸到國外真實的案例與背景。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畢業(yè)后會在國內相關金融領域工作,[6]而原版教材所帶來的不同國家之間在金融制度、法律法規(guī)、機構設置等方面的差別難免為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帶來諸多問題。因此開發(fā)編寫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貨幣銀行學雙語教材和相應的教輔材料迫在眉睫。在開發(fā)編寫的過程中應充分注意外語的地道性與鮮活性,吸收國外優(yōu)秀原版教材的長處,并使教材的多元化、市場化和本土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實雙語教學資源,并抓緊建立和完善國內貨幣銀行學雙語教材的開發(fā)編寫和更新機制。
3.雙語教學應當形成一個課程體系
要實現(xiàn)雙語教學的目標,光靠一門兩門課程開設雙語教學是沒有太大成效的;應當選擇相關課程,形成一個雙語教學課程的體系。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也有相應的環(huán)境,而且也有助于知識體系的連貫性和一致性。比如針對金融學專業(yè)的學生,除了貨幣銀行學課程以外,應該在國際金融、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及西方經濟學等相關專業(yè)基礎課程中廣泛開展雙語教學以達到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的雙語教學目標。
總之,提高雙語教學質量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雖然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雙語教學工作還不成熟,但是只要不斷地積極探索,積累經驗,就一定能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發(fā)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書貞,王敘果.高校雙語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新選擇[J].江蘇高教,
2007,(6):105-107.
[2]李同艷.淺論我國高校雙語教學的三大瓶頸及其解決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S2):50-51.
[3]廖儉.貨幣金融學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人力資源管理,
2010,(4):137-139.
[4]郭夢秋.高校雙語教學的教師培訓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7,
。36):105-106.
[5]韓煒宏,楊新吉勒圖,郝曉燕.經管專業(yè)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09-112.
[6]田立冬.會計專業(yè)本科雙語教學研究新視角[J].財會月刊,2010,
。8):95-96.
。ㄘ熑尉庉嫞和跻馇伲
本文關鍵詞:貨幣銀行學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23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uobiyinxinglunwen/18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