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線性模糊理論的BT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非線性模糊理論的BT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摘要】:近幾年,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房建設、棚戶區(qū)改造等項目都開始采用BT融資建設模式,導致BT建設項目的風險凸顯,因此加強BT建設項目的風險管理與控制研究具有較大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論文對風險、風險管理以及BT模式等概念進行了界定,并對多種BT運行方式中投資者的責任、利潤組成、適用范圍等做了對比和分析;從風險識別、估計、評價、應對以及監(jiān)控等方面論述了BT模式風險管理流程,建立了BT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總結歸納了BT模式中的政治風險、技術風險、經(jīng)濟風險、自然風險以及管理風險等五大類風險;在分析BT建設項目風險因素時,采用層次分析法和變異系數(shù)法,分別得出其主客觀權重向量,然后,將主客觀權重向量進行組合賦權,確定各指標的組合權重向量;為彌補線性加權評價的不足,提出一種帶有突出影響因子的非線性模糊綜合評價方法,通過使用非線性模糊矩陣合成算子來反映某個指標的顯著影響,實現(xiàn)對BT建設項目過程風險的非線性分析,據(jù)此建立BT建設項目風險評價模型;將該模型運用到具體案例中,計算出各個風險因子的風險評分值和整個項目的風險評價值,并根據(jù)評價結果提出了相應的風險管理措施。
【關鍵詞】:BT模式 風險評價 非線性 模糊綜合評價
【學位授予單位】: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83;TU71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緒論9-17
-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9-10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問題的提出和研究意義10
-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10-15
- 1.2.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10-12
- 1.2.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12-15
- 1.3 研究內(nèi)容和方法15-16
- 1.3.1 研究內(nèi)容15-16
- 1.3.2 技術路線圖16
- 1.4 主要創(chuàng)新點16-17
- 2 BT建設項目及其風險特征17-26
- 2.1 BT項目概述17-21
- 2.1.1 BT模式的涵義17
- 2.1.2 BT模式的特征17-18
- 2.1.3 BT模式的相關參與方18-19
- 2.1.4 BT模式的幾種運作方式19-21
- 2.2 BT模式的優(yōu)勢與劣勢分析21-22
- 2.2.1 BT模式的優(yōu)勢分析21-22
- 2.2.2 BT模式的劣勢分析22
- 2.3 BT模式運行方式的對比22-24
- 2.4 BT項目風險特征24-26
- 2.4.1 風險的基本內(nèi)涵24
- 2.4.2 BT項目風險特征分析24-26
- 3 BT建設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26-32
- 3.1 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26-27
- 3.2 指標體系的構建方法27-28
- 3.3 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28-32
- 3.3.1 政治風險28
- 3.3.2 技術風險28-29
- 3.3.3 經(jīng)濟風險29-30
- 3.3.4 自然風險30-31
- 3.3.5 管理風險31-32
- 4 BT建設項目非線性模糊風險評價模型32-41
- 4.1 非線性模糊評價理論32-33
- 4.2 層次分析法33-36
- 4.3 變異系數(shù)法36
- 4.4 組合賦權36-37
- 4.5 非線性模糊風險評價模型的構建37-41
- 4.5.1 構建評價指標的風險因子層次模型37
- 4.5.2 確定待評風險評判集37-38
- 4.5.3 確定待評方案隸屬度矩陣38-39
- 4.5.4 確定指標的權重向量39
- 4.5.5 非線性模糊評價建模39-41
- 5 BT建設項目風險管理41-54
- 5.1 風險管理的涵義41-42
- 5.2 BT項目風險管理過程42-50
- 5.2.1 BT項目風險識別42-45
- 5.2.2 BT項目風險估計45-46
- 5.2.3 BT項目風險評價46-48
- 5.2.4 BT項目風險應對48-49
- 5.2.5 BT項目風險監(jiān)控49-50
- 5.3 BT項目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50-54
- 6 BT建設項目案例應用54-65
- 6.1 BT建設項目概況54
- 6.2 BT建設項目風險評價54-62
- 6.3 風險管理對策62-65
- 6.3.1 風險分析62-63
- 6.3.2 關鍵風險控制對策63-65
- 7 結論與展望65-67
- 7.1 結論65
- 7.2 展望65-67
- 參考文獻67-73
- 附錄73-75
- 攻讀學位期間的主要學術成果75-77
- 致謝7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培玉;接地保護放電裝置在直接供電及BT供電方式中的應用[J];電氣化鐵道;1994年04期
2 徐斌;;BT運作模式在客運場站建設中的運用研究[J];廣東科技;2013年24期
3 李光亮;意大利BT—20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簡易維修[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3年11期
4 楊洪芬;BT—224半自動生化分析儀的維護[J];醫(yī)療裝備;1998年03期
5 鄭興富;;公路工程BT招標項目方案探討[J];北方交通;2012年07期
6 吳朝霞;;河南省公路工程局集團開始高速公路項目BT破冰之旅[J];魅力中國;2009年35期
7 方俊;王歌;田家樂;佘名高;張先玲;;基于Process Intelligence的BT合同管理系統(tǒng)研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3年03期
8 黃瑞;;基于BT的校園網(wǎng)絡共享應用平臺[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S1期
9 沈其明;略論“建設-轉讓(BT)”項目建設中的風險[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10 劉長林;盧元邁;許風輝;;新型耐高溫BT樹脂與應用[J];絕緣材料通訊;198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兆克;袁艷華;黃云;胡南;張國安;;二化螟幼蟲對Bt水稻和常規(guī)水稻的取食選擇性研究[A];科技創(chuàng)新與綠色植!袊参锉Wo學會2006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吳孔明;梁革梅;張永軍;王桂榮;郭予元;;BT棉花生態(tài)安全性研究[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3 吳小毅;王輝芳;;中國轉基因Bt水稻面臨的挑戰(zhàn)與應對策略探析[A];糧食安全與植?萍紕(chuàng)新[C];2009年
4 叢斌;;我國轉Bt抗蟲基因玉米應用的對策與策略[A];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挑戰(zhàn)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C];2002年
5 黃民松;邱曉紅;萬鵬;吳金萍;;轉Bt 基因棉對朱砂葉螨的適合度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三)[C];2007年
6 史晉川;王婷;;從BT”被封殺論數(shù)字時代的電影版權保護[A];2010年度(第八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下冊)[C];2010年
7 楊影麗;鐵雙貴;齊建雙;岳潤清;韓小花;燕樹鋒;;轉BT基因玉米對土壤可培養(yǎng)微生物區(qū)系的影響研究[A];2012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暨新品種展示觀摩會論文及摘要集[C];2012年
8 高慧t,
本文編號:8482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848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