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顧社會效益與土地機會成本的保障房選址評價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體居住選址偏好差異的量化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07-08 04:16
本文關鍵詞:兼顧社會效益與土地機會成本的保障房選址評價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體居住選址偏好差異的量化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保障房選址 居住選址 顯示性偏好法 Hedonic模型 支付意愿
【摘要】:保障性住房能夠改善受保障對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但城市政府供給保障房用地也意味著損失較多的土地出讓收入(較高的機會成本)。保障房的合理選址有賴于對上述社會效益和土地機會成本的理性權衡,這需要基于城市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居民的居住選址偏好,尋找那些相對于中高收入居民而言,低收入居民更為偏好的區(qū)位,這樣的區(qū)位意味著較高的社會效益和較低的機會成本。本文在北京市1911個微觀區(qū)塊尺度上,以2010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調查的大樣本微觀數(shù)據(jù)為基礎,應用顯示性偏好法(Hedonic模型)分析了兩類群體的選址偏好差異,量化了他們對各個區(qū)塊的綜合支付意愿水平并進行比較,建立并計算了北京市內不同區(qū)位的保障房選址適宜性指數(shù)。本研究能夠為保障房選址決策提供技術支撐,有助于兼顧保障房社會效益和土地出讓收入的財政約束。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恒隆房地產(chǎn)研究中心;北京林業(yè)大學經(jīng)濟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北京市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
【關鍵詞】: 保障房選址 居住選址 顯示性偏好法 Hedonic模型 支付意愿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27315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項目(7132230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71533004) 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6YFC050280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BLX2015-40)
【分類號】:F299.23
【正文快照】: 引言目前城市政府在進行保障房選址規(guī)劃中面臨著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保障性住房能夠為受保障群體和城市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不僅能夠全面提高受保障對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質量,還有助于優(yōu)化城市空間結構、緩解職住分離,并緩和居住分異所引發(fā)的潛在社會矛盾。另一方面,在實現(xiàn)這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天津:困于文化糟粕的保障房[J];小康;2009年06期
2 周士君;;原來這保障房還指不定是誰的呢![J];中國老區(qū)建設;2010年03期
3 蔡恩澤;;民資參建保障房存疑[J];中華民居;2010年06期
4 孫婧;;參建保障房:品牌企業(yè)的社會責任[J];商周刊;2010年14期
5 ;南京將把保障房項目建成“區(qū)域新城”[J];城市規(guī)劃通訊;2010年10期
6 何勇;;保障房豈是特權房[J];w,
本文編號:5330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5330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