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房價與消費關系的異質性研究 ————基于居民收入不平衡和地區(qū)間房價差異的視角
發(fā)布時間:2023-05-13 12:05
促進居民消費對我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是舉足輕重的,國家十分重視穩(wěn)定和擴大居民消費的工作。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強調了要擴大內需、提振消費。在此背景下,對我國家庭的消費行為展開系統(tǒng)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近年來,我國經濟發(fā)展中存在以下幾個現(xiàn)象:(1)居民收入的不平衡。盡管我國的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很嚴峻。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我國仍然有6億人屬于中低收入及以下的階層,他們的平均年收入不足我國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此外,《中國住戶調查年鑒》顯示,2003-201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shù)均超過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線”(0.382),即我國的居民收入差距處于較高的水平。(2)地區(qū)間房價的差異較大。我國幅員遼闊,不同省(直轄市、自治區(qū))之間的房價水平差異巨大。例如,2018年北京市的住房平均銷售價格是貴州的7倍多。(3)房價的持續(xù)上漲。自1998年實施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我國住宅的平均銷售價格不斷攀升,截至2018年,已由1854元/平方米上漲至8544元/平方米。(4)居民消費增長的乏力。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2000-2018年我國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收入比由79....
【文章頁數(shù)】:15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框架與技術路線
1.2.1 研究框架及主要內容
1.2.2 技術路線圖
1.3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方法
1.3.2 創(chuàng)新點
1.4 數(shù)據來源及處理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消費理論
2.1.1 絕對收入假說
2.1.2 相對收入假說與社會地位尋求理論
2.1.3 生命周期假說與持久收入假說
2.1.4 理性預期持久收入假說
2.1.5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說
2.1.6 預防性儲蓄與流動性約束
2.2 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
2.2.1 絕對收入假說下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關系的研究
2.2.2 主流消費理論下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關系的研究
2.2.3 相對收入假說下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關系的研究
2.3 房價與消費關系的相關研究
2.3.1 中國住房改革的歷程
2.3.2 住房財富效應的定義
2.3.3 住房財富效應、抵押效應與共同因素
2.3.4 居民收入不平衡、地區(qū)差異與住房財富效應
2.3.5 金融市場與住房財富效應
2.3.6 住房財富效應的其他研究
2.4 文獻述評
第3章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3.1 居民收入不平衡、社會地位關注與家庭住房需求
3.1.1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基本情況
3.1.2 住房的地位性分析
3.1.3 居民收入不平衡、社會地位關注與個體的財富積累決策
3.2 房價與消費關系異質性的理論分析
3.2.1 基于消費理論的分析
3.2.2 基于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分析
3.2.3 基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分析
3.3 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特征及研究假設
3.3.1 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特征
3.3.2 研究假設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住房的地位性檢驗
4.1 研究思路與模型構建
4.1.1 研究思路
4.1.2 面板有序Logit模型的構建
4.2 住房地位性檢驗的實證分析
4.2.1 變量說明與描述性分析
4.2.2 模型估計與結果分析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社會地位關注與家庭住房需求
5.1 模型構建
5.2 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
5.2.1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5.2.2 模型估計及結果分析
5.3 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
5.3.1 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5.3.2 模型估計及結果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我國房價與消費關系異質性的實證研究
6.1 估計方法與模型的構建
6.1.1 面板門限模型介紹
6.1.2 實證模型的構建
6.2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6.2.1 家庭購房壓力系數(shù)的定義及描述性分析
6.2.2 其他變量的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6.3 面板門限模型的回歸分析
6.3.1 門限效應檢驗與門限值檢驗
6.3.2 實證結果分析
6.4 穩(wěn)健性檢驗
6.4.1 改變trim的取值
6.4.2 根據戶主戶籍的城鎮(zhèn)屬性確定城鎮(zhèn)樣本
6.5 面板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分析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建議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政策建議
7.2.1 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7.2.2 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wěn)發(fā)展,減小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成本
7.2.3 推動區(qū)域的協(xié)調發(fā)展
7.3 研究展望
附錄
附錄 1 2009-2017 年各地區(qū)城鎮(zhèn)家庭的收入增長率和房價上漲率
附錄 2 2008-2017 年各地區(qū)的宏觀房價收入比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其他科研情況
本文編號:3815785
【文章頁數(shù)】:156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框架與技術路線
1.2.1 研究框架及主要內容
1.2.2 技術路線圖
1.3 研究方法與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方法
1.3.2 創(chuàng)新點
1.4 數(shù)據來源及處理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消費理論
2.1.1 絕對收入假說
2.1.2 相對收入假說與社會地位尋求理論
2.1.3 生命周期假說與持久收入假說
2.1.4 理性預期持久收入假說
2.1.5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說
2.1.6 預防性儲蓄與流動性約束
2.2 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
2.2.1 絕對收入假說下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關系的研究
2.2.2 主流消費理論下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關系的研究
2.2.3 相對收入假說下居民收入不平衡與消費關系的研究
2.3 房價與消費關系的相關研究
2.3.1 中國住房改革的歷程
2.3.2 住房財富效應的定義
2.3.3 住房財富效應、抵押效應與共同因素
2.3.4 居民收入不平衡、地區(qū)差異與住房財富效應
2.3.5 金融市場與住房財富效應
2.3.6 住房財富效應的其他研究
2.4 文獻述評
第3章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3.1 居民收入不平衡、社會地位關注與家庭住房需求
3.1.1 近年來我國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基本情況
3.1.2 住房的地位性分析
3.1.3 居民收入不平衡、社會地位關注與個體的財富積累決策
3.2 房價與消費關系異質性的理論分析
3.2.1 基于消費理論的分析
3.2.2 基于居民收入不平衡的分析
3.2.3 基于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分析
3.3 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特征及研究假設
3.3.1 我國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特征
3.3.2 研究假設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住房的地位性檢驗
4.1 研究思路與模型構建
4.1.1 研究思路
4.1.2 面板有序Logit模型的構建
4.2 住房地位性檢驗的實證分析
4.2.1 變量說明與描述性分析
4.2.2 模型估計與結果分析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社會地位關注與家庭住房需求
5.1 模型構建
5.2 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
5.2.1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5.2.2 模型估計及結果分析
5.3 基于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shù)據的實證分析
5.3.1 變量的描述性分析
5.3.2 模型估計及結果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我國房價與消費關系異質性的實證研究
6.1 估計方法與模型的構建
6.1.1 面板門限模型介紹
6.1.2 實證模型的構建
6.2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6.2.1 家庭購房壓力系數(shù)的定義及描述性分析
6.2.2 其他變量的說明及描述性分析
6.3 面板門限模型的回歸分析
6.3.1 門限效應檢驗與門限值檢驗
6.3.2 實證結果分析
6.4 穩(wěn)健性檢驗
6.4.1 改變trim的取值
6.4.2 根據戶主戶籍的城鎮(zhèn)屬性確定城鎮(zhèn)樣本
6.5 面板固定效應模型的回歸分析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建議與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政策建議
7.2.1 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7.2.2 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wěn)發(fā)展,減小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成本
7.2.3 推動區(qū)域的協(xié)調發(fā)展
7.3 研究展望
附錄
附錄 1 2009-2017 年各地區(qū)城鎮(zhèn)家庭的收入增長率和房價上漲率
附錄 2 2008-2017 年各地區(qū)的宏觀房價收入比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和其他科研情況
本文編號:38157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8157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