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宏觀經濟論文 >

農村公共池塘資源治理的進化博弈——來自河北L村經濟合作社的案例

發(fā)布時間:2021-02-09 12:09
  農村公共池塘資源是農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著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完善和農民財產性收入的增加?紤]到公共池塘資源治理有效的關鍵在于博弈雙方的行動策略優(yōu)化,本文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構建了農村公共池塘治理的進化博弈模型,試圖獲得穩(wěn)定策略對治理的應然狀態(tài)進行考察,采用個案分析的方式還原了轉制期間農村公共池塘資源治理的實然狀態(tài)。在分析應然和實然狀態(tài)偏差的基礎上,認為集體產權背景下治理博弈的參與者雖然能達到穩(wěn)定策略,但是沒有適當的監(jiān)督和分級懲罰機制,公共池塘資源的治理博弈容易走向混亂失序。因此,應在尊重村民自主治理非正式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正式制度進行規(guī)范和約束,轉變政府治理角色,強化社會資本的作用,確保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文章來源】:農村經濟.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農村公共池塘資源治理的進化博弈——來自河北L村經濟合作社的案例


有限理性行為人治理制度分析框架

池塘,策略,公共池塘資源,相位


根據對L村經濟合作社的案例研討和分析,A(0,0)即{不合作,不合作}成為了穩(wěn)定策略(見圖2)。當前公共池塘資源的使用者所擁有的關于公共池塘資源使用的人力資本特別是技能和高級認知高于后來者,博弈雙方的共有認知是當前的公共池塘資源的使用者具有先發(fā)優(yōu)勢。經營產業(yè)的收益普遍高于農業(yè)生產,這是L村村民的普遍共識。因此,對于承包合同到期的公共池塘資源的競爭者同樣躍躍欲試。除了意圖獲得貼現的“偽競爭者”外,最終的治理博弈將由當前公共池塘資源使用者和競爭者展開。{合作,合作}的策略成為不穩(wěn)定點有兩種情況出現:一是競爭者會調適自己的抱負適應水平。在設定一個預期可行的抱負水平后,競爭者往往會嘗試向上進行調試,直至輸入為0即局部抱負水平成為已經實現的抱負水平為止。二是快速節(jié)儉啟發(fā)式學習。雖然在博弈伊始雙方可能會使用社會資本在承包競價前達成契約,但是人們的決策判斷通常是瞬間完成的。因此在承包競價的過程中競爭者極易打破之前已經達成的口頭契約,在提升的共有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策略學習,最終轉向{不合作,不合作}這個局部均衡策略。然而在案例中,政府和村兩委扮演的是協(xié)調者和調停者的角色,并沒有實際的權力可以對雙方的行為進行約束和限制。盡管選擇博弈雙方選擇了{不合作,不合作}作為行動策略,通過對本案例中出現的治理糾紛的法院判決書和承包合同顯示,在治理博弈的過程中因沒有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造成了混亂,最終產生了一年多的公共池塘資源閑置狀態(tài),造成了集體資產的損失。雖然最終經過法院判決,最終公共池塘資源的競爭者與發(fā)包方即L村經濟合作社簽訂了合同,但是村兩委的信譽和治理博弈的雙方的經濟均遭到了一定的損失。為何穩(wěn)定策略經過一定時間才得到穩(wěn)定?經過進化博弈模型的分析以及對案例的思考,{不合作,不合作}的行動策略是博弈雙方通過以往的經驗和共有知識通過自主搜索學習而得到的最優(yōu)策略。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時代農村集體經營何以延續(xù)?——政府主導下的連片特困地區(qū)鄉(xiāng)村產業(yè)發(fā)展模式比較[J]. 朱天義,張立榮.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9(04)
[2]擴大農村集體產權結構開放性必須邁過三道坎[J]. 葉興慶.  中國農村觀察. 2019(03)
[3]新時期農村公共池塘資源治理的集體行動分析[J]. 杜焱強,劉平養(yǎng),包存寬.  中國行政管理. 2018(03)
[4]基于公共池塘產權束的林權變遷研究——以河北省平泉縣為例[J]. 劉金龍,徐拓遠.  河北學刊. 2016(06)
[5]自然資源產權制度框架下水資源現代化治理邏輯[J]. 吳鳳平,章淵,田貴良.  南京社會科學. 2015(12)
[6]開放性公共池塘資源治理中的集體行動機制——基于浙江永嘉縣楠溪江漁業(yè)資源三種承包制的比較研究[J]. 郭劍鳴.  中國行政管理. 2009(03)
[7]村民自發(fā)合作:農村公共物品提供的第三條途徑[J]. 蘇楊珍,翟桂萍.  農村經濟. 2007(06)



本文編號:30256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30256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f8b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