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發(fā)展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作用機制與實證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8-17 21:49
【摘要】: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深化金融體系改革已成為中國目前兩大經濟熱點問題。一方面,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及其增長的機制已成為理解中國經濟內在增長動力、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的一個關鍵問題;另一方面,金融業(yè)已發(fā)展成為中國現代服務業(yè)的重要支柱產業(yè),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金融發(fā)展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不僅是一個涉及到中國宏觀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現實問題,還是一個嶄新的重要理論命題。因此,深入考察金融發(fā)展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國際學術界對金融發(fā)展增長效應的研究起步較早,而且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理論體系,然而,鑒于中國特有的現實國情,國外現有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適用于分析中國的情況。既然普遍的觀點認為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是保證中國未來經濟持續(xù)增長的關鍵因素,而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又關系到國計民生,那么金融發(fā)展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是否具有促進作用?如何對此做出使人信服的判斷呢?如果金融發(fā)展對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存在明顯影響,那么這種影響的內在作用機理應該如何識別呢?金融發(fā)展在國際貿易及FDI的國際技術溢出效應中起著怎樣的作用呢?基于金融發(fā)展的角度,如何制定具體可行的政策來促進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可持續(xù)增長呢?在借鑒前沿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采用理論模型分析、實證研究與規(guī)范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系統和深入地解答這些重要的問題。全文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理論研究表明:(1)發(fā)展和完善中國金融市場具有積極的生產率增長效應。發(fā)達的金融市場通過“干中學”生產率增長機制以及“自主研發(fā)”技術進步機制,促進中國在一個較高的穩(wěn)態(tài)水平上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2)提高中國金融發(fā)展水平,是實現國際貿易促進生產率增長機制的一個重要因素。提高金融發(fā)展水平有助于金融部門與貿易開放形成良性互動機制,強化國際貿易在促進國外先進技術轉移方面的積極作用,從而最終促進全要素生產率增長;(3)發(fā)達的金融體系可以提高國內對FDI技術溢出的吸收能力,國內金融體系和FDI共同協調發(fā)展有助于增強FDI技術外溢效果,進而實現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 實證研究表明:(1)在中國,從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角度看,銀行信貸相對于財政撥款而言更具有經濟效率。銀行貸款逐步代替財政撥款,成為投資資金的重要來源,提高了資源的使用效率,推動了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2)城鄉(xiāng)居民儲蓄是中國中小企業(yè)獲得非正式融資的一個重要來源,從而金融發(fā)展的儲蓄動員功能有助于具有更高生產率的非國有企業(yè)獲得更多金融資源;(3)金融體系能否通過發(fā)揮資源配置、風險分散等金融功能來促進生產率的增長,不僅與金融規(guī)模的大小有關,更在于金融結構是否匹配于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市場需求結構,金融結構的優(yōu)化升級有助于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4)在促進國際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的技術溢出過程中,金融發(fā)展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金融發(fā)展使得國內能夠更加充分獲得FDI和對外貿易的技術溢出,進而放大中國對外開放對生產率增長的積極效應。 在全文研究基礎上,基于理論模型分析結論和實證結果,結合中國經濟運行的現實背景,圍繞如何有效提高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可持續(xù)增長,本文從深化中國金融改革、加大人力資本投入、轉變外貿增長方式以及強化FDI技術溢出效果這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和可行的政策建議。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224;F124
【圖文】:
圖 3.1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的估測結果:1953-2008照 Hulten(2000)的觀點,當經濟發(fā)生衰退時,產能將出現過剩,此時生產潛用;而當經濟回暖時,生產潛力能夠被充分甚至超負荷利用,如果在生產率能利用率的經濟周期變化,則 TFP 的估計結果會掩蓋長期增長趨勢方面的反映 TFP 穩(wěn)定方面的特征。為此,本文采用 H-P 濾波法將 TFP 增長分解為期波動項,按照 Hodrick 和 Prescott(1997)對年度數據的建議,本文的平滑參0。
圖 3.2 經 HP 濾波法平滑后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1953-2008革開放初期(1979 年到 1985 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于中國逐步進行了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例如,家庭聯產商業(yè)流通體制、國有企業(yè)放權讓利等體制變革都有利于解放過去被嚴重抑制的生進了 TFP 的快速增長;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某些制度方面的深層次顯,例如,國有企業(yè)在預算軟約束下缺乏改進效率的激勵。再加上中國政府為
本文編號:2795877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F224;F124
【圖文】:
圖 3.1 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的估測結果:1953-2008照 Hulten(2000)的觀點,當經濟發(fā)生衰退時,產能將出現過剩,此時生產潛用;而當經濟回暖時,生產潛力能夠被充分甚至超負荷利用,如果在生產率能利用率的經濟周期變化,則 TFP 的估計結果會掩蓋長期增長趨勢方面的反映 TFP 穩(wěn)定方面的特征。為此,本文采用 H-P 濾波法將 TFP 增長分解為期波動項,按照 Hodrick 和 Prescott(1997)對年度數據的建議,本文的平滑參0。
圖 3.2 經 HP 濾波法平滑后的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1953-2008革開放初期(1979 年到 1985 年),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于中國逐步進行了由計劃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變革,例如,家庭聯產商業(yè)流通體制、國有企業(yè)放權讓利等體制變革都有利于解放過去被嚴重抑制的生進了 TFP 的快速增長;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某些制度方面的深層次顯,例如,國有企業(yè)在預算軟約束下缺乏改進效率的激勵。再加上中國政府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康霖;要注重研究區(qū)域金融[J];財經科學;1995年04期
2 周波;;金融發(fā)展和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的實證檢驗[J];財經問題研究;2007年02期
3 史龍祥;馬宇;;金融發(fā)展對出口結構優(yōu)化的影響——基于中國制造業(yè)的檢驗與流動性過剩視角的分析[J];財貿經濟;2008年04期
4 才國偉;舒元;;我國對外貿易與世界技術擴散[J];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01期
5 包群,許和連,賴明勇;出口貿易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基于全要素生產率的實證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3年03期
6 白欽先;金融結構、金融功能演進與金融發(fā)展理論的研究歷程[J];經濟評論;2005年03期
7 李平;魯婧頡;;進口貿易對我國各地區(qū)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實證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6年02期
8 林毅夫;;發(fā)展戰(zhàn)略、自生能力和經濟收斂[J];經濟學(季刊);2002年01期
9 林毅夫;張鵬飛;;后發(fā)優(yōu)勢、技術引進和落后國家的經濟增長[J];經濟學(季刊);2005年04期
10 談儒勇;中國金融發(fā)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年10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胡鞍鋼 鄭京海;[N];中國經濟時報;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許梅;加工貿易方式下的FDI技術溢出[D];蘇州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7958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hongguanjingjilunwen/27958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