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過去幾年中,小到家庭購買大到跨洲銀行交易,電子商務在人們的日常交易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移動商務作為當今最流行和發(fā)達的電子商務之一,在愈發(fā)豐富多元的電子商務中,以其獨特的功能,如即時連接和定位服務,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以消費者視角,移動商務被定義為通過智能終端進行的交易和業(yè)務,這些移動終端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連接移動網(wǎng)絡的可穿戴設備等。移動商務以其獨特功能為消費者帶來了諸多便利,如提高他們網(wǎng)上購物的效率等。同時,由于其高度個性化和精準的定位服務,它也成為了針對特定內容交付的一個重要工具。隨時隨地皆可使用的智能手機使消費者進入了數(shù)字信息的新時代,這也正是營銷人員為了接觸潛在客戶而利用的一個功能。數(shù)據(jù)顯示,電子商務用戶在2019年已高達19.2億人,預計2021年數(shù)字買家將達到21.4億人。全球智能手機用戶年度數(shù)量的增長,也印證了這一趨勢。目前,在全球移動商務排名中,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和西歐國家在全球移動商務中遙遙領先,拉丁美洲國家排名靠后。拉丁美洲國家中,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處于領軍地位,即便如此,這些國家與移動商務發(fā)達國家相比,其市場份額也極小。以秘魯為例,該國的移動購物仍處于初級階段。世界各地的學者對消費者決策和電子商務的引擎力進行了廣泛研究,然而對影響發(fā)展中國家消費者接受移動購物因素方面的研究還很缺乏。至今還沒有學者以秘魯作為具體案例,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學者們亟待在移動廣告接收領域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至今這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深入了解移動商務中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因素至關重要,以此可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相關信息和具有實用價值的廣告。本研究旨在通過利用已有的理論和模型來衡量技術的接受程度,研究影響秘魯移動商務接受程度的態(tài)度和行為因素。應用如下模型和理論,如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Unified Theory of Acceptance and Use of Technology(UTAUT),感知安全的風險因素,以及移動購物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即時連接”。從拉丁美洲接受或使用移動商務意向的文獻來看,在該領域尚未發(fā)現(xiàn)任何相關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一項基于哥倫比亞的研究曾試圖解釋該地電子商務的接受程度,此外,在針對巴西的一項研究中,有學者探討了該地區(qū)采用移動支付的意向。有一些學者應用用T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和感知安全及信任等風險因素來解釋和模擬電子商務的接受度,研究發(fā)現(xiàn)信任度是哥倫比亞人進行網(wǎng)上購物最重要的因素。該研究人員同時建議應進一步調查諸如“創(chuàng)新性”和移動商務擴展等其他影響因素?紤]到這一點,在本研究中,納入“即時連接”以此來豐富對拉丁美洲研究機構接受電子商務的差異性分析,這對于本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貢獻。由于移動購物的便捷性和移動性,“即時連接”是移動商務區(qū)別于電子商務的最大優(yōu)勢。與以往接受新技術的研究一樣,本研究應用了TAM模型及其核心決定因素。本研究的核心決定因素是“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習慣”這一因素對技術使用有直接影響。就這一點而言,本文將研究“習慣”因素對秘魯人口使用移動商務意愿的影響,模型中增加了“習慣”這一因素來解釋移動商務的接受程度,并將之與亞洲、歐洲和美國的研究的結果進行對比。在南美國家的背景下,將“感知安全”作為手機使用意愿的決定性因素十分重要。研究表明,腐敗和不安全程度越高的國家,信任和安全感越低。在低安全性和低信任感的社會中,人們過于猶豫和謹慎,這將減少甚至阻礙企業(yè)和社會合作。在移動商務的具體案例中,這可能是秘魯移動商務活動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數(shù)據(jù)顯示,南美洲國家的不安全性和腐敗程度最高。綜上所述,在解釋了本研究的動機之后,以下研究問題有待回答:決定秘魯智能手機移動商務使用意向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的實驗部分基于位于秘魯特魯希略市進行的一項調查,實驗對象由不同職業(yè)的人組成,如學生,員工,個體經(jīng)營者等。在調查過程中受訪者自愿參與,且沒有獲得獎勵或補償。受訪者已被告知本調查僅用于學術研究,調查中所涉及的任何信息不會提供給第三方。最后,在提交的240份問卷中,210份問卷完整有效并可被作為最終樣本(N=210)。最終樣本中男性受訪者占57%,女性占43%,受訪者年齡范圍為18-24歲。基于實驗模型得出如下假說:H1:大范圍的手機使用“習慣”將增加移動購物的“感知有用性”。H2:大范圍的手機使用“習慣”將增加其移動購物的“感知易用性”H3:手機使用中“感知易用性”的增加與“感知有用性”成正比。H4:手機使用中“感知有用性”的增加與移動購物的“使用意圖”成正比。H5:“感知易用性”的增加與移動購物的“使用意圖”成正比。H6:“即時連接”的增加與移動購物的“使用意圖”成正比。H7:大范圍的“感知安全性”將增強移動購物的“使用意圖”。實驗模型由其擬合優(yōu)度支撐,并且還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假設被接受為p0.001的顯著性。假設4和假設5得到支持,p0.05(假設4)和p0.01(假設5)的顯著性較低。這兩個假設是TAM模型中的強預測因子,如文獻綜述中所述,并且也符合許多研究。然而,這項研究中這兩個假設的較低重要性與Aldas-Manzano在西班牙的研究相吻合.Aldas-Manzano等人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感知有用性”并不是“用法意圖”的重要預測因素,如果不考慮個性變量(對手機的親和力,兼容性和創(chuàng)新性),必須謹慎使用TAM模型。Agrebi等人在法國的研究中采用相同的方式得出“感知易用性”不是重要因素,該研究包括在哥倫比亞塔維拉的樣本,總計為400人(2011)。“感知易用性”低重要性的可能原因是手機用戶并未進行新技術的學習,由于用戶熟悉自己的手機,所以使用的方便性并不像一開始那樣覺得他們的使用意圖。一旦將“感知有用性”作為“使用意圖”的低決定因素,有以下觀點可以作為支持:如果主體對新技術沒有親和力或者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來自人格變量),主體將無法找到實用的移動在線交易。一些研究表明,出于一些非功利性動機,如享樂動機,表現(xiàn)力,地位,放松等,受試者也將參與移動購物!傲晳T”因素的案例表明“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驅動是決定性的,因此,秘魯居民使用智能手機愈廣泛,他們愈相信該技術的有益性和易用性。在假說六中,“即時連接的增加將與移動購物的使用意圖成正比”證明了將“即時連接”作為單一變量子在研究移動商務固有價值的重要性:無線價值和移動價值。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將“即時連接”作為單個變量有助于更好的描述移動商務。在假說七中,“感知安全性與更使用意圖相關呈正比”,證明了在直覺上即是南美國家背景下的事實。研究表明哥倫比亞的一般電子商務與信任度存在正相關關系。本研究將在理論和實踐領域做出探索。從理論上講,它擴展了客戶接受電子商務的知識體系。如前文所述的消費者在歐洲,美洲和亞洲發(fā)達市場的電子商務行為意向的各種研究,與之相反的是,對影響消費者接受移動商務驅動力的相關研究在發(fā)展中國家仍然很少,尤其當其涉及到電子商務滲透率仍然較低的南美洲。因此,本文研究將有助于填補理論領域的這一空白。納入“即時連接”以解釋消費者的移動商務意圖及其相應的公認假設,這一做法有助于進一步解釋Hubert的研究結果,他們使用該變量描述移動設備的固有特征和移動商務的無線價值。同樣,在實驗模型中加入“即時連接”,可以擴展學者們在哥倫比亞進行的普通電子商務接受的知識體系。“感知安全”對秘魯消費者購買意圖的強大影響有助于證明在將來的研究中納入“感知安全”的重要性!案兄踩碧剿髁瞬煌娘L險面,這在南美國家背景下顯得尤為敏感。為了更加實用,秘魯?shù)碾娮由虅展緫撽P注其應用程序的性能和服務器的速度,以便提高他們的“即時連接”能力。對于處在移動購物終端的消費者而言,4G和即將到來的5G的無線基礎設施將為他們進一步的服務。對公司而言,其應繼續(xù)在客戶交易中使用加密、驗證和認證方法等技術,以此向消費者傳遞安全感。消費者對任何交易的安全意識都將提高消費者使用智能手機的意愿。使用諸如SafetyPay或Paypal之類的中間支付方式有助于提高消費者的安全感,當他們的信用卡信息被賣方隱藏時,他們的安全感將進一步提高。同樣,采用中國使用的支付方式(如微信或支付寶)也能提高消費者在移動交易過程中的安全感和整體便利性。
【學位授予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F713.36;F713.5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慧;;移動商務在企業(yè)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J];榆林科技;2016年01期
2 王建軍;;移動商務最新發(fā)展趨勢——連接東方與西方[J];國際學術動態(tài);2010年04期
3 李宙星;;加速培養(yǎng)移動商務人才的幾點看法[J];科技資訊;2017年30期
4 李文超;;移動商務消費信任前因的動態(tài)演變機制研究[J];農家參謀;2017年22期
5 ;美國移動商務現(xiàn)狀[J];中國科技信息;2017年02期
6 ;更正聲明[J];智富時代;2015年10期
7 徐興旺;;零售商如何把握移動商務新未來[J];信息與電腦;2013年09期
8 肖爽;吳楣;;移動商務環(huán)境下的客戶信任、采納和保持[J];今傳媒;2012年12期
9 張葉;;移動商務來了[J];中國藥店;2011年04期
10 游靜;;移動商務模式創(chuàng)新的動因分析[J];改革與開放;2011年1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邱勛;;加快創(chuàng)意產業(yè)移動商務發(fā)展的對策研究——以杭州創(chuàng)意產業(yè)為例[A];2017年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峰會論文集[C];2017年
2 呂廷杰;;我國移動商務發(fā)展趨勢分析與展望[A];通信發(fā)展戰(zhàn)略與管理創(chuàng)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王楨;;移動商務模型研究[A];2012全國無線及移動通信學術大會論文集(下)[C];2012年
4 李偉紅;龔衛(wèi)國;董樺;;網(wǎng)上商場中移動商務系統(tǒng)的設計及實現(xiàn)[A];第七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林巧;譚文安;;手機小額支付平臺的研究與實現(xiàn)[A];全國第八屆工業(yè)工程與企業(yè)信息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6 陳宏超;;移動商務在煙草領域的應用[A];中國煙草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入選論文摘要匯編[C];2014年
7 秦成德;;移動商務中的法律問題研究[A];信息經(jīng)濟學與電子商務:第十三屆中國信息經(jīng)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葉衛(wèi)國;林飛達;韓水華;;組織采納移動商務的影響因素分析[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信息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9 楊成偉;;3G網(wǎng)絡下的移動電子商務運作探討[A];四川省通信學會Ip應用與增值電信技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尤春智;李燕芳;吳金南;;基于改進技術采納模型的移動商務采納研究[A];第八屆(2013)中國管理學年會——信息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特約撰稿 陳凱;2017年全球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五大趨勢[N];通信信息報;2016年
2 李國敏;VMware助力伙伴實現(xiàn)移動商務優(yōu)勢[N];科技日報;2015年
3 記者 陶杰;新加坡移動商務市場規(guī)模不斷擴大[N];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4 洪杰;移動商務何時走出尷尬境地[N];北京科技報;2001年
5 許作廉;誰將是移動商務的贏家[N];市場報;2001年
6 ;讓移動商務“無線”精彩[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7 小王;移動商務要開放市場[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8 本報實習記者 黃費穩(wěn);從移動短消息紅火看移動商務前景[N];通信信息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 劉喜喜;移動商務[N];中國計算機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胡雅清;100萬終端破局 移動商務另類突圍[N];中國經(jīng)營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巍;基于用戶體驗的移動商務推薦模式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8年
2 MUHAMMAD SUHAIL SHARIF;巴基斯坦移動商務采納的影響因素:技術接受模型的擴展[D];重慶大學;2015年
3 常丹;基于網(wǎng)格化管理的移動商務流程優(yōu)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4 張青敏;移動商務信息擴散及其對價值鏈的影響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5 陳致豫;移動商務價值鏈成員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肖冰果;移動商務信任資源動態(tài)管理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7 李海莉;基于客戶價值的移動商務價值網(wǎng)價值促生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8 王侃;基于證據(jù)理論的移動商務交易風險評估與控制決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9 章小初;移動商務客戶價值創(chuàng)造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10 何德華;農村地區(qū)移動服務采納模型和發(fā)展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Martin Esteban Tello Quiche;影響秘魯移動購物使用意向的行為因素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熊漸;移動商務用戶隱私信息披露激勵設計的博弈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3 Alsaieri,Muhammed Abdullah M;人口特征對沙特阿拉伯移動商務信息隱私的影響[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4 云鶴;移動商務消費者初始信任建立的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8年
5 強小輝;移動商務環(huán)境下基于情境感知的身份認證技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年
6 張麗麗;江蘇電信移動商務服務建設與管理方案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5年
7 閆萌;自助游客對旅游移動商務的態(tài)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8 陸陽;基于3G的移動商務模式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2年
9 宋婷婷;自駕車游客對旅游移動商務態(tài)度的實證研究[D];渤海大學;2012年
10 張博;移動商務服務對農民消費網(wǎng)絡的影響研究[D];大連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
275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