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因素對交易強度的長、短期影響
本文選題:交易強度 切入點:知情交易 出處:《系統(tǒng)工程》2012年05期
【摘要】:利用生存分析理論建立一個高頻交易強度模型,將市場因素對交易強度的影響分為臨時性影響和持續(xù)影響,從而分析幾個主要市場因素(市場深度、交易量及價差)對交易強度的長期、短期影響。以2006年上證50成份股前三季度高頻數(shù)據作為樣本,對影響交易強度的因素進行檢驗,結果發(fā)現(xiàn)市場深度對交易強度的短期影響顯著為正,價差與交易量對交易強度的短期影響顯著為負。而交易量對交易強度長期影響顯著為正,市場深度對交易強度的長期影響顯著為負,其中市場深度和價差對交易強度長期影響與知情交易策略密切相關。收益波動率對交易強度長期影響顯著為正,而對短期影響顯著為負。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ival analysis theory, a high-frequency trading intensity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influence of market factors on trading intensity is divided into temporary and continuous effects, and several major market factors (market depth) are analyzed. Th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effects of trading volume and spread on trading intensity. Taking the high frequency data for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 of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in 2006 as a sampl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ding intensity a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market depth on trading intensity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the short-term effects of spread and trading volume on trading intensity a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while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trading volume on trading intensity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market depth on trading intensity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nd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market depth and spread on trading inten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formed trading strategy. However, the short-term effect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作者單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數(shù)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71071010) 全國優(yōu)秀博士論文作者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0466)
【分類號】:F224;F832.5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屈文洲;;行情公告牌信息對交易者行為的影響——基于自回歸交易持續(xù)期模型(ACD)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2 黃杰鯤;;電子指令驅動市場上的交易持續(xù)期與知情交易的相互關系研究[J];南方經濟;2006年01期
3 陶雄華;杜志維;徐晟;;交易持續(xù)期、波動率與市場微觀結構關系的統(tǒng)計檢驗[J];統(tǒng)計與決策;2010年06期
4 李廣川;劉善存;邱菀華;;中國證券市場成交指令積極性及成交持續(xù)期的影響因素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7年10期
5 李廣川;劉善存;邱菀華;;交易量持續(xù)期的模型選擇:密度預測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08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丹;;成交風險、交易成本、逆向選擇風險與投資者訂單選擇[J];財經科學;2009年06期
2 王春峰;張亞楠;房振明;;知情交易概率和交易活躍程度的日內動態(tài)關系[J];系統(tǒng)工程;2009年07期
3 余德建;吳應宇;周偉;孟筍;;金融超高頻數(shù)據研究新進展[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許敏;劉善存;;交易者市場到達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科學學報;2010年01期
5 陳浪南;林偉斌;歐陽永衛(wèi);;人民幣匯率決定的市場微觀結構分析[J];經濟學(季刊);2008年01期
6 林偉斌;王立立;;基于交易量持續(xù)期的流動性研究[J];南方經濟;2006年10期
7 王茂斌;彭晴;孔東民;;參與知情交易提高了基金業(yè)績嗎?[J];南方經濟;2010年05期
8 張格;周銘山;黃邁;;中國股票市場的信息測量與分析——基于771只上證A股的市場微觀結構研究[J];南方經濟;2012年05期
9 劉偉;陳敏;吳武清;;高頻數(shù)據交易量久期與價格變化的動態(tài)行為研究[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2010年03期
10 顏虹;蘇錫坤;;證券市場交易持續(xù)期對交易的影響分析[J];商業(yè)時代;2010年2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亞楠;過度自信、信息與中國證券市場資產價格行為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劉波;基于連續(xù)雙向拍賣交易機制的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3 魯萬波;基于特征變量的中國股票市場微觀結構數(shù)量研究:日內模式、持續(xù)時間與價格發(fā)現(xiàn)[D];西南財經大學;2009年
4 王宏來;可轉換債券市場微觀結構及其效率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5 范旭東;中國股票市場半強勢效率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6 許敏;指令驅動市場中交易者行為分析及信息性交易測度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7 王鋒;我國燃料油期貨市場久期及其應用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8 馬正欣;基于計算實驗金融的指令驅動市場指令簿透明度和最小報價單位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勇;;做市商制度、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與中國外匯市場的發(fā)展[J];國際金融研究;2006年04期
2 屈文洲;;行情公告牌信息對交易者行為的影響——基于自回歸交易持續(xù)期模型(ACD)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3 朱宏泉,盧祖帝,汪壽陽;中國股市的Granger因果關系分析[J];管理科學學報;2001年05期
4 屈文洲,吳世農;中國股票市場微觀結構的特征分析——買賣報價價差模式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2002年01期
5 王美今,孫建軍;中國股市收益、收益波動與投資者情緒[J];經濟研究;2004年10期
6 陳守東,陳雷,劉艷武;中國滬深股市收益率及波動性相關分析[J];金融研究;2003年07期
7 馬丹;尹優(yōu)平;;交易間隔、波動性和微觀市場結構——對中國證券市場交易間隔信息傳導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7期
8 魯萬波;ACD模型及其擴展——金融高頻數(shù)據計量模型的新動態(tài)[J];統(tǒng)計與決策;2005年20期
9 馬超群;張明良;;中國證券市場的LOG-ACD模型及其應用[J];統(tǒng)計與決策;2006年04期
10 陳敏,王國明,吳國富,蔣學雷;中國證券市場的ACD-GARCH模型及其應用[J];統(tǒng)計研究;2003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屈文洲;限價委托交易系統(tǒng)中行情公告牌的信息含量與交易者行為分析[D];廈門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意堅;;交易量與持倉量對價格的驗證[J];商品與質量;2011年21期
2 劉秀紅;徐龍炳;;市場交易過程信息透明度與市場質量——來自上交所Level-2行情的證據[J];經濟管理;2010年09期
3 張元萍;李穎;;中國股票市場的做市商制度探討——基于信息不對稱下市場參與者整體福利和交易成本的分析[J];經濟問題;2011年09期
4 紀彤國;;PVC期貨上市交易運行情況分析[J];聚氯乙烯;2011年07期
5 寧曉玲;蔣爾國;李常昕;;三七文山市場走勢分析報告[J];中國現(xiàn)代中藥;2011年04期
6 易文德;;基于VAR-Copula模型的股價、交易量的相依結構[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年08期
7 潘莉;徐建國;;A股個股回報率的慣性與反轉[J];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8 周自信;;江南果蔬指數(shù)上揚 季節(jié)因素或成主因[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1年08期
9 李瑾;;國內碳交易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建議[J];認證技術;2011年05期
10 ;市場破位下行 資金出逃明顯[J];股市動態(tài)分析;2011年2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瑋強;莊新田;姚爽;;基于我國證券市場指數(shù)和交易量波動的網絡建模研究[A];第五屆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集[C];2009年
2 孔東民;;股票收益率的異方差:基于交易量及異質信息分解的經驗檢驗[A];公司財務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田大偉;金泰一;;中國股票市場量價關系的重新審視——基于魯棒(Robust)方法的研究[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高玉卓;張宏偉;李雙成;;中國股票市場波動性與交易量關系的實證分析[A];2002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2004年1至11月份全國二手車市場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6 ;2004年全國二手車市場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7 王若蘭;;1月份全國二手車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74期—84期(2005年)[C];2005年
8 ;1至5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9 ;2005年1至7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10 ;2005年1至10月全國二手車市場交易情況[A];中國物流與采購聯(lián)合會會員通訊總第85—95期(2005年)[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劉姍;2008年二手車交易量增幅跌至6年來新低[N];中國工業(yè)報;2009年
2 海水;上海水產品價格下跌交易量減[N];中國漁業(yè)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趙明;支付寶日交易量破12億 邵曉鋒裸奔慶祝[N];中國經濟時報;2009年
4 朱偉延;中行新疆分行對公網銀交易量逾540億元[N];兵團日報(漢);2009年
5 康順 岳祥;二手車交易量回升[N];錦州日報;2010年
6 記者 林見 實習生 吳傲 吳敏;我市船舶交易量排名全國第一[N];蕪湖日報;2010年
7 記者 查定新;我市城區(qū)上月樓房交易量下跌[N];威海日報;2010年
8 記者 郭津 通訊員 金維成;河南農行農村電子交易量首超柜面[N];河南日報;2011年
9 通訊員 溫金明 記者 張福財;第二屆海峽版博會預計交易量破10億元[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10 記者 李靖琴;增加交割庫上市新品種確保交易所獲得新的交易量[N];期貨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香存;中國股市開收盤集合競價與連續(xù)競價交易機制的比較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8年
2 但功偉;中國證券市場執(zhí)行風險的建模與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3 鄧學龍;委托驅動市場知情交易與策略行為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厲斌;非對稱信息條件下中國證券市場價格行為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5 曹曉華;證券市場穩(wěn)定機制的實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6 馬丹;限價訂單市場價格發(fā)現(xiàn)動態(tài)過程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年
7 卞玉君;交易制度、投資者行為和信息對證券價格的影響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8 劉波;基于連續(xù)雙向拍賣交易機制的金融市場微觀結構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9 朱曦;滬深A股市場慣性效應和反轉效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10 胡江華;期貨市場操縱與偵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睿;中國股票市場價與量的長期關系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袁慧;價量關系的多元GARCH建模[D];武漢理工大學;2004年
3 劉曉;中國股市波動性與交易量相關關系的實證研究[D];青島大學;2008年
4 陳勝榮;技術分析有效性的實證研究[D];廈門大學;2001年
5 周曉燕;深圳股市量價關系的實證分析[D];廈門大學;2008年
6 孔尚惠;中國股票市場量價關系實證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7 趙丹;上市公司銀行借款協(xié)議公布的市場反應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8 謝穎妮;交易量與資產定價[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9 江求川;滬深股市波動率特征及其與交易量關系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劉維維;我國上海證券交易市場交易量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天津財經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621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66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