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政策框架與中央銀行溝通策略選擇
本文關鍵詞: 中央銀行 貨幣政策框架 溝通策略 出處:《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溝通已成為現(xiàn)代貨幣政策框架的一個核心要素。為了提高溝通的有效性,中央銀行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溝通策略。中央銀行溝通策略的選擇不僅受到貨幣政策委員會決策模式的影響,而且與貨幣政策框架內在固有的特征密切相關。借鑒國外央行溝通已有的實踐經(jīng)驗,結合中國實際制定有效的溝通策略,是我國中央銀行有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Abstract]: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a core element of the modern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 The central bank must adop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The choice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y of central bank is not only influenced by the decision-making mode of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 Moreover,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monetary policy.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be studied by the central bank of our country to learn from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foreign central bank communication and to formulat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y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作者單位】: 湖北經(jīng)濟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新形勢下宏觀調控有效性研究—基于中央銀行溝通與貨幣政策的視角”的成果。項目編號:08CJY003
【分類號】:F822.0;F832.31
【正文快照】: 中央銀行溝通在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方面,具有重要的工具價值,這已成為各國中央銀行的共識。為了提高溝通的有效性,中央銀行必須實施明確的溝通策略,對溝通進行必要的規(guī)范和約束,從而建立溝通的可信性。貨幣政策框架內在的固有特征會影響到央行溝通策略的選擇。本文在分析不同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彭蕓;;試論中央銀行政策意向的溝通[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杰斌;中央銀行溝通: 理論與實踐[D];廈門大學;2009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傅長安;黃朱文;李紅剛;;新形勢下央行分支機構與公眾交流問題探析[J];武漢金融;2011年1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鍇;;貨幣政策透明度的結構與體系的非完整性[J];財經(jīng)科學;2007年02期
2 李揚,周素芳;中國貨幣政策 中介目標的選擇[J];銀行家;2002年07期
3 賈德奎;;西方經(jīng)濟學界貨幣政策透明度理論研究述評[J];財經(jīng)理論與實踐;2006年01期
4 魏永芬;;我國貨幣政策的透明度及效應分析[J];東北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5 彭蕓;;淺議中央銀行溝通策略的選擇[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程均麗;貨幣政策的三類透明度[J];經(jīng)濟學家;2005年01期
7 夏斌,廖強;貨幣供應量已不宜作為當前我國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J];經(jīng)濟研究;2001年08期
8 徐亞平;;貨幣政策有效性與貨幣政策透明制度的興起[J];經(jīng)濟研究;2006年08期
9 陳學彬;非對稱信息與政策信息披露對我國貨幣政策效應的影響分析[J];經(jīng)濟研究;1997年12期
10 穆良平,程均麗;貨幣政策透明度制度興起的背景分析[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建瑩;中央銀行獨立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昕;中央銀行溝通策略與貨幣政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飛鳴;;貨幣政策區(qū)域效應的調控新范式[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年09期
2 彭丹昱;;請到我們銀行來[J];雜文選刊(中旬版);2009年02期
3 劉澤云;;宏觀審慎監(jiān)管與宏觀調控政策的協(xié)調[J];中國財政;2011年11期
4 李超;江竹君;;探討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溝通策略[J];企業(yè)導報;2011年10期
5 蔡志敏;;當前我國貨幣政策有效性分析[J];華章;2011年15期
6 張丁;陶益清;;我國貨幣供給內生性的實證研究[J];金融經(jīng)濟;2005年16期
7 鐘成華;;中央銀行東北九省流通券上的暗記[J];東方收藏;2011年07期
8 王山松;王云;許彤;;論內部審計的控制自我評估法在中央銀行內部審計中的應用[J];華北金融;2011年08期
9 張鋒;夏喬;;黨的十七大以來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巡視工作成效顯著[J];西部金融;2011年08期
10 ;金融人語[J];金融博覽(財富);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金水;孫兆源;周瓊;盛開;;中央銀行金融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A];數(shù)據(jù)庫研究進展97——第十四屆全國數(shù)據(jù)庫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1997年
2 丁劍平;周建芳;;中央銀行的單方干預、聯(lián)合干預和未來的中國匯市多方博弈格局[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3 楊新松;;通貨膨脹目標制:一個可能的最優(yōu)貨幣政策操作規(guī)則[A];第十二次資本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胡代光;;從金融改革著手加強國家宏觀調控[A];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的基本理論與實踐[C];1993年
5 匡國建;林平;何偉剛;;新形勢下中國人民銀行分支行執(zhí)行貨幣政策問題研究[A];中國金融學會第八屆優(yōu)秀論文評選獲獎論文集[C];2005年
6 胡金;;論金融宏觀調控中的公開市場業(yè)務[A];當今中國經(jīng)濟學八大理論熱點[C];1994年
7 邢會強;;從財政法的角度看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A];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2007年會暨第五屆全國財稅法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田素華;;外資銀行對東道國貨幣政策影響的理論分析[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中)[C];2004年
9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內審處課題組;甘武松;唐耀東;;風險導向審計在中央銀行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研究[A];中國內部審計協(xié)會2008年度全國“風險導向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理論研討暨經(jīng)驗交流會一二等獎論文匯編[C];2008年
10 盧慶杰;;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中國的利率結構分析[A];全球化與中國經(jīng)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連婕;貨幣政策框架的選擇[N];金融時報;2011年
2 湖北經(jīng)濟學院 彭蕓;中央銀行溝通與預期的穩(wěn)定[N];金融時報;2007年
3 劉艷梅;俄中央銀行下調再融資利率[N];遠東經(jīng)貿導報;2010年
4 王慧麗;俄糧食進入交易所 中央銀行參與交易實施[N];遠東經(jīng)貿導報;2010年
5 經(jīng)濟學博士、金融學博士后 吳培新;現(xiàn)行貨幣政策框架難以有效應對全球金融危機[N];上海證券報;2008年
6 國泰君安證券 李迅雷 王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中央銀行[N];證券時報;2011年
7 王宗祥;強化中央銀行宏觀審慎管理職能[N];金融時報;2011年
8 朱漢春;卷煙消費個性化溝通策略[N];經(jīng)理日報;2005年
9 鄧瑞鎖;中央銀行學[N];國際金融報;2000年
10 陳志剛 陶紅;20世紀90年代美英德貨幣政策框架比較及啟示[N];金融時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林峰;中央銀行在金融穩(wěn)定中的作用[D];四川大學;2007年
2 龔秀國;經(jīng)濟全球化與我國貨幣政策改革[D];四川大學;2005年
3 陳斌;財政對中央銀行的責任轉嫁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4 范方志;中央銀行獨立性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張啟陽;論金融穩(wěn)定與中央銀行職能[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6 馬德功;中央銀行外匯市場干預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7 桂奰評;外匯干預問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書芬;中央銀行不良再貸款實證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9 郭建偉;最后貸款人[D];復旦大學;2006年
10 方衛(wèi)星;貨幣政策的目標設定制度——機理與效應[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潘文榮;開放經(jīng)濟體下貨幣政策框架的取向[D];安徽大學;2011年
2 黃月;中央銀行對紅色文化建構的功能探討[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3 維提(Fatimetou Mint Ely);毛里塔尼亞的銀行體系改革與中央銀行的作用[D];吉林大學;2010年
4 劉衛(wèi)東;論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D];湖南大學;2005年
5 王斌;我國中央銀行與商業(yè)銀行信息不對稱研究[D];東北大學;2007年
6 夏友仁;國民政府中央銀行制度研究[D];鄭州大學;2003年
7 黃進華;試析1947年的黃金風潮[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朱俊勇;中央銀行對銀行業(yè)電子商務的監(jiān)管研究[D];暨南大學;2000年
9 王小香;中央銀行最后貸款人操作問題研究[D];新疆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10 賀春融;我國中央銀行外匯干預有效性的實證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7481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guojijinrong/1474811.html